搜索到801篇“ Β-分泌酶“的相关文章
- 阿尔茨海默病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对β-分泌酶的调节机制被引量:2
- 2023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A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学说众多,目前较为公认的仍然是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该学说认为,淀粉样斑块在脑组织的沉积是AD发病的关键病理机制。β-分泌酶(β-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淀粉样降解途径中的限速酶,其降解产物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是淀粉样斑块(amyloid plaques)的主要成分。AD患者大脑BACE1浓度和活性增加,是引起AD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BACE1生成及活性调节的影响因素不仅对于理解AD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开发AD的新治疗靶点也有重要意义。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蛋白质参与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广泛研究。BACE1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可以通过直接结合、间接结合和参与各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在BACE1的转录、翻译、修饰与胞内运输等各个环节对BACE1进行调节,从而影响AD的发生与疾病的进程。本文将从BACE1的生物学功能,以及相互作用蛋白质对BACE1的转录、翻译、细胞内转运及其活性与降解的调节作用进行综述,探讨BACE1生理功能与活性的影响因素,以及BACE1互作蛋白质调控BACE1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理解AD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考。
- 刘聪聪王培昌王亚琦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分泌酶相互作用蛋白质
- β--分泌酶1下调β--肌营养不良蛋白聚糖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
- β-分泌酶1(β-secretase 1,BACE1)是剪切淀粉样前体蛋白产生β-淀粉样蛋白的关键酶。BACE1的蛋白质水平和酶活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
- 袁方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脑淀粉样血管病
- 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含有抗Aβ初原纤维抗体和β-分泌酶BACE1抑制剂的组合物
-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抗Aβ初原纤维抗体(例如BAN2401)和N‑[3‑((4aS,5R,7aS)‑2‑氨基‑5‑甲基‑4a,5,7,7a‑四氢‑4H‑呋喃并[3,4‑d][1,3]噻嗪‑7a‑基)‑4‑氟苯基]‑5‑二氟甲...
- A.萨特林T.福岛
- 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含有抗Aβ初原纤维抗体和β-分泌酶BACE1抑制剂的组合物
-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抗Aβ初原纤维抗体(例如BAN2401)和N‑[3‑((4aS,5R,7aS)‑2‑氨基‑5‑甲基‑4a,5,7,7a‑四氢‑4H‑呋喃并[3,4‑d][1,3]噻嗪‑7a‑基)‑4‑氟苯基]‑5‑二氟甲...
- A·萨特林T·福岛
- 酶切响应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用于DNA甲基转移酶和β-分泌酶1检测
- 基于生物探针的检测方法以其特异性好、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在人类疾病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荧光探针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热稳定性、易合成和修饰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荧光探针的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已...
- 王琦
-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单分子检测
- β-分泌酶反义RNA通过微小RNA-137调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BACE1-A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H9c2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AngⅡ组),同时将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Con组)。分别将干扰对照序列(si-NC)、干扰BACE1-AS序列(si-BACE1-AS)、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AngⅡ+si-BACE1-AS与miR-137抑制剂(anti-miR-137)转染至心肌细胞,加入含有浓度为1μmol/L AngⅡ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分别记作AngⅡ+si-NC、AngⅡ+si-BACE1-AS、AngⅡ+si-BACE1-AS+anti-miR-NC、Ang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ACE1-AS、微小RNA-137(miR-137)的表达水平;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BACE1-AS和miR-137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AngⅡ+si-NC组比较,AngⅡ+si-BACE1-A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14.83±2.28)%比(27.84±1.54)%,t=28.137,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64±0.10比0.97±0.02,t=40.627,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68±0.05比0.33±0.04,t=19.03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ACE1-AS可靶向结合miR-137。Ang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miR-137、SOD和bcl-2水平低于AngⅡ+si-BACE1-AS+anti-miR-NC组(0.36±0.11比0.99±0.01、21.18±1.66比32.85±2.98、0.38±0.08比0.68±0.04,t=17.111、10.263、10.062,P<0.05),LDH、MDA、凋亡率和bax水平高于AngⅡ+si-BACE1-AS+anti-miR-NC组(377.03±2.75比323.52±20.71、30.80±2.56比18.06±0.58、23.04±2.55比14.80±0.35、0.88±0.04比0.63±0.05,t=7.684、14.561、9.604、11.713,P<0.05),差�
- 高一凯张莉张伟常忠路
- 关键词:心肌细胞
- 作为β-分泌酶抑制剂的环丙基稠合噻嗪-2-胺化合物和使用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类新型化合物,其可用于调节β‑分泌酶(BACE)活性。所述化合物具有通式(I):<Image file="DDA0001264641000000011.GIF" he="580" imgContent="dr...
- J·R·艾伦A·阿梅加兹M·P·布尔博J·A·布朗J·J·陈Y·程M·J·弗罗恩A·古斯曼-佩雷斯P·E·哈林顿L·刘Q·刘J·D·罗V·V·马J.R.曼宁A·E·米纳蒂T·T·阮N·尼什穆拉M·H·诺尔曼L·H·佩图斯A·J·皮克雷尔W·钱S·伦菲尔特R·M·扎萨A·C·西格蒙M·M·斯特奇R.D.怀特Q·薛
- 文献传递
- 胆固醇转运抑制剂U18666A对星形胶质细胞β-分泌酶含量及活性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观察胆固醇转运抑制剂U18666A(UA)对星形胶质细胞β-分泌酶(BACE)含量及活性的影响。方法1、3、5μg/ml UA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24 h,Fillipin染色观察胆固醇的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BACE1的表达情况,荧光法检测UA对BACE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型胶质细胞内β淀粉样蛋白(Aβ)1~42的含量。结果5μg/ml UA作用24 h,星形胶质细胞内胆固醇出现明显蓄积;UA剂量依赖性地增加APP的蛋白表达,对BACE1的含量没有影响,但可以提高BACE的活性,增加细胞内Aβ1~42的含量。结论UA引起星形胶质细胞胆固醇的点状蓄积,促进APP蛋白的表达,增加的BACE活性,进而增强APP代谢,促进Aβ生成。
- 杨宏艳都晓辉包亚男韩云峰
- 关键词:胆固醇转运星形胶质细胞淀粉样前体蛋白Β-分泌酶
- 化合物及其作为β-分泌酶1抑制剂的用途
- 本发明是关于式(I)的化合物<Image file="DDA0001431833780000011.GIF" he="430"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inline="n...
- 马渡·彻如库瑞林晓汶游书杰彭日平叶苏度斯·克里斯杜·拉詹戴安·丹霞·汤刘安德鲁·D·怀特托马斯·马隆理查·贝瑞希斯
- 文献传递
- 吡咯烷酮类螺环化合物与β-分泌酶活性中心的结合机制被引量:2
- 2019年
- 旨在研究吡咯烷酮类螺环化合物抑制剂与β-分泌酶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Autodock4.2软件将20个吡咯烷酮类螺环化合物为核心结构的BACE1抑制剂对接进BACE1的活性中心,分析其与受体BACE1间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活性中心Asp32、Tyr71、Gln73和Asp228残基对于将抑制剂小分子固定在活性中心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β-分泌酶通过活性中心残基Gln73、Asp32、Asp228与抑制剂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以及通过TYR71上的苯环与抑制剂的苯环形成π-π堆积作用将抑制剂固定在酶的活性中心。
- 刘中婷钟谢斌王汐璆庄文昌朱文友
- 关键词:Β-分泌酶分子对接阿尔茨海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