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24篇“ 《一个小时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 一个小时的故事被引量:1
- 2005年
- 凯特·肖邦(KateChopin,1851-1904)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富商之家,她的一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故事。她39岁时才开始写作,很快就获得了成功。在其后短短10年间,她驰骋文坛,发表了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长篇小说。她的小说描述了19世纪美国妇女在爱情、婚姻和家庭等诸方面的独特经历,并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妇女的束缚。本文是一个经常被收入文学选集的著名短篇,讲述了女主人公在得知丈夫丧生铁路事故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精神上的重生,而故事的结尾则具有绝妙的讽刺意味:应该说不是极度的喜悦而是极度的失望夺去了她的性命。
- Kate Chopin
- 关键词:凯特·肖邦美国文学史美国妇女心理变化女主人公传统观
-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读者身份构建
- 2024年
-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小说通过马拉德夫人之死强化了读者对社会制约因素的认知,传递了趋向保守的价值观,承担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剖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对读者身份的建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及时代意义与价值。
- 潘龄晓万雪梅
- 关键词:凯特·肖邦《一个小时的故事》接受美学
- 符号矩阵下的《一个小时的故事》
- 2022年
-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片小说,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此篇小说的分析大都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探讨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觉醒问题,同时研究的对象也大都是马拉德太太。本文从结构主义大师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出发,从小说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探寻此小说的深层结构,提供阐释此小说一种新的可能性。
- 陈科睿
-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 2022年
-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凯特·肖邦的作品持续受到关注,引发了学者对其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解读。本文试图解读凯特·肖邦的经典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在男权社会下女性所受到的影响与压迫,以及父权社会所塑造的传统女性形象对她们的桎梏,深入剖析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其在精神上的反抗,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换取自由,从而提取出有利于所有女性的警示信息。
- 宋晓雪
- 关键词:凯特·肖邦女性形象自由意志
- 《一个小时的故事》和《天文学家的妻子》的比较分析
- 2022年
- 凯特·肖邦和凯 ? 博伊尔分别作为美国19世纪和20世纪优秀的女性作家,其笔下诞生了许多经典女性人物形象。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凯特 ? 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以及凯 ? 博伊尔《天文学家的妻子》进行对比分析,详细探讨女主人公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历程,使读者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了解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文化传统和女性的生活状况,呼吁社会应给予女性相应的尊重与自由。
- 王晓涵杨东英
- 关键词:压抑反抗
- 人生不留白——《玩偶之家》与《一个小时的故事》的互文解读
- 2021年
-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名作,《一个小时的故事》是美国女作家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两部作品几乎作于同一时期,都是早期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国内现存的研究都是单独研究其中一部,将两部作品对比研究的论作还没有看到。采用互文性理论以及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与补白艺术手法对两部作品进行互文解读,通过对比,更清楚地勾画出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的真实处境。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不仅为学界提供新的视角与观点,而且赋予两部作品新的艺术价值和美学含义。
- 宋彦
- 关键词:互文性留白补白
- 多视角解读凯特·肖班《一个小时的故事》
- 2019年
- 本文尝试着从形式主义﹑人物心理﹑历史学﹑社会学﹑读者反应等五个文学批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说明对同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打量、去领会,就会有不同的内涵,而各种内涵的汇聚便不断丰富了作品的意义。
- 陈平
-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
- 叙事伦理学视野下解读《一个小时的故事》
- 2019年
- 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近年来在国内蓬勃兴起的文学理论为文本阐释提供了更多空间。江守义在纽顿叙事伦理学基础上提出四分法: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认为分析叙事伦理是为了揭示意图伦理和叙述伦理,而读者对伦理内涵的把握也离不开接受伦理。文章从叙事伦理和接受伦理这两个层面讨论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籍此发掘其中所蕴藏的深层含义。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代表着当时主流伦理规范,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反映出马拉德夫人从遵从主流伦理规范,到说出违反伦理禁忌的话语,再到作出违反伦理秩序的决定的心路历程。读者对文本伦理内涵的把握同样也离不开叙事伦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帮助读者了解主流伦理规范,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帮助读者深入女主人公内心,进而管窥19世纪末美国女性走向独立自我意识之艰难过程。无论叙事伦理还是接受伦理,都给文学作品研究增加了新的伦理研究向度。
- 胡爱华
- 关键词:《一个小时的故事》
- 凯特肖邦式的反讽艺术——以《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叙述者转变为例
- 2019年
- 凯特肖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短篇小说,其将反讽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文中主要就以《一个小时的故事》中叙述者转变为例,对凯特肖邦式的反讽艺术进行介绍。
- 刘晨阳
- 关键词:反讽艺术
- 一个小时的故事
- 2018年
- 马拉德夫人心脏不好,这一点众所周知,因此,她丈夫的死讯传来时,大家都小心翼翼,想把这个消息尽可能婉转地告诉她。
- 凯特·肖邦
-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学习阅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