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27篇“ 三叠系“的相关文章
塔河油田三叠系井壁失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2024年
此次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三叠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对研究区广泛覆盖的地质、工程资料的分析研究,从钻井液密度、API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量、氯根离子以及狗腿度的研究角度来综合探讨塔河油田三叠系井壁失稳的影响因素,明确塔河油田不同区块影响井壁稳定性的主次因素,为下阶段钻井液的优化提供参考。通过充分的文献调研和现场钻井资料总结分析,分析跃满、果勒、鹿场、哈得及富源五个区块近五年已钻井的井径扩大率与钻井液密度、氯根含量、钻井液API滤失量、高温高压滤失量及狗腿度之间的相关数,分析井壁稳定性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大小,找出影响井壁稳定性的主次因素。为油气钻探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为安全、优质、高效的钻井提供基础理论,最终实现油气高效、经济开发。
李钢郭海平李贤彪冯升刘洋刘一潇
关键词:塔河油田三叠系
三叠系油藏堵驱结合技术的探索应用
2024年
针对胡尖山油田三叠系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波及范围小、驱替效率低且多轮次调剖调驱效果减弱等问题,以H4区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前期矿场试验效果,优选近井调剖封堵体与纳米微球深部调驱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协同治理优势。结果表明,堵驱结合技术在非均质油藏中具有较好的控水增油适应性,对应油井见效率、含水率下降幅度、平均单井增油量均优于单一体,为同类型油藏调剖调驱体组合优化提供借鉴参考。
安然刘旭华李凯凯钱雄涛董传宾
关键词:控水增油
桂西三叠系砂泥岩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为更好地开展广西高速公路砂岩、泥岩边坡破坏模式研究及工程灾害处治等工作,文章针对三叠系砂岩、泥岩地层分布及基本性质进行研究,重点选择地质灾害高发的桂西三叠系地层分布区,查清砂泥岩的岩性组合、地形地貌、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分析与滑坡相关的砂泥岩顺层或软弱夹层的特性及对工程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为相关公路工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坡灾害处治提供参考。
李弈杉米乐民李世文邵羽叶道华
关键词:岩性组合地质特征边坡稳定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分析
2024年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物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变化,采集了陇县及周缘地区若干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通过古流向、砂岩碎屑组分、轻重矿物组合、碎屑颗粒粒度等方面分析得出以下认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有北、东北、东南、南、西南和西北6个输入方向,其中东北、东南、西南为其主要物源输入方向。因受到秦祁造山带拼合的影响,延长组不同层段物源供给区存在差异。晚三叠世早期,研究区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岩浆岩体和东北部杂岩;晚三叠世中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东北、东南两个方向,其次为西南向;晚三叠世晚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西南方向秦祁造山带。
蔡金定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古流向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划分与对比关再认识
2024年
【目的】最新三维地震资料显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深水沉积过渡带存在大量的前积反射现象,指示以往“千层饼”式的近等厚地层划分方案在前积发育区存在“穿时”问题。研究旨在探索建立前积模式下延长组的等时划分与对比方案,并探讨其与传统地层划分方案的衔接对比关。【方法】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震相互约束和标定,结合岩心沉积相标志的识别,明确盆地西南部延长组中上部(长7及以上地层)的等时划分与对比关。【结果】将庆城、合水地区延长组中上部划分出6期前积斜坡体(F1~F6),环县地区划分出5期前积体(F1~F5)。【结论】各期前积体在顶积段与传统分层可较好地衔接对比,但在前积段和底积段,新、旧方案差异较大。各期前积体在前积段普遍较厚,在深水区,F1~F3厚度明显减薄,F5、F6厚度大幅增加。研究区从西南向东北,各期前积体平面分布呈薄—厚—薄的带状样式;北西向展布的地层较厚带指示前积体向湖盆中心的持续推进,指示了湖盆的收缩和充填过程。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延长组三角洲—深水区砂体连通关、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湖盆沉积充填过程等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一凡郭懿萱姚泾利赵俊峰刘鑫白金莉李慧琼
关键词:坳陷湖盆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富钾锂卤水勘探历程、进展与展望
2024年
四川盆地三叠系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不仅是常规天然气的主要赋存层位,同时也形成和储存了富含钾锂等关键元素的卤水资源。本文梳理总结了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勘探进程、成因机理、富集规律方面的进展和认识,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四川盆地三叠系气田型深层卤水中钾、锂等关键金属元素均达到了工业品位,随着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大,由起初的“气钾兼探”逐渐向“气钾锂综合勘探”过渡。四川盆地三叠系深层富钾锂卤水的成因机制大体上相同,其中干旱气候条件下古海水的蒸发浓缩致使卤水中的钾锂富集;高温高压下含钾/锂元素的杂卤石/绿豆岩与埋藏卤水发生水岩反应,进一步促进了钾锂的富集;淋滤作用也是卤水中钾元素富集的重要成因。深层卤水主要储集于各类白云岩中,其富集主要受断裂、裂缝发育带和背斜等构造控制,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孔隙裂缝储卤、断裂运卤、背斜核部富卤”。基于目前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的勘探现状和不足,未来应该加强地球物理勘探集成新技术的研发、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的优化、含高品位伴生元素新层的勘探以及气田型卤水有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未来有望在四川盆地气田型深层卤水继续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张兵张兵王绪本郑绵平杨凯张永生李倩温思宇张赛民
关键词:四川盆地三叠系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层序特征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2024年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划分了7个三级层序,俄霍布拉克组分为5个层序(SQ1—SQ5),克拉玛依组分为2个层序(SQ6—SQ7)。各层序自下而上由低位体域(LST)、湖侵体域(TST)和高位体域(HST)组成。研究认为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发育多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等沉积。凹陷周边存在4大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巴楚隆起和西部柯坪断隆,其次是北部塔北隆起和东南部塔中隆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西南部边缘,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粗粒砂岩和砂砾岩体为主。湖盆主体位于凹陷东部地区,向凹陷内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体为主。三叠纪湖盆经历了从初始形成、发育鼎盛、到充填消亡的过程。早三叠世早期(SQ1—SQ2),即俄霍布拉克组下段时期,是三叠纪阿瓦提湖盆的初始形成期。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巴楚隆起和西部的柯坪断隆地区,沉积相带从南向北呈不对称带状分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等,湖盆呈南浅北深、西浅东深。早三叠世中—晚期(SQ3—SQ5),即俄霍布拉克组上段时期,是湖盆扩张发育鼎盛期。伴随着西南部和西部物源不断向盆地进积,形成扇三角洲相沉积。同时,湖盆向北部和北东部扩展,形成自南向北不断进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北东部为滨浅湖—半深湖亚相。中三叠世早—中期(SQ6—SQ7),即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是湖盆充填消亡期。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
贾进华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层序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孢粉相及其沉积古环境恢复
2024年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来源,对三叠系延长组的岩心开展了孢粉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恢复。①延长组9段—6段可识别出3种孢粉相:孢粉相Ⅰ以无定形有机质(AOM)为主;孢粉相Ⅱ以AOM和植物碎屑共同发育为特征;孢粉相Ⅲ以发育植物碎屑为主。②延长组可划分出3种孢粉相组合:组合A中以孢粉相Ⅲ为主,可见少量孢粉相Ⅰ和孢粉相Ⅱ,形成于河/湖三角洲和滨湖沉积,为近源富氧的高能环境产物;组合B中以孢粉相Ⅱ为主,可见少量孢粉相Ⅰ和孢粉相Ⅲ,是浅湖—半深湖亚相产物,反映低氧—缺氧的近源—远源环境;组合C中以孢粉相Ⅰ为主,仅出现于延长组7段3亚段,形成于半深湖—深湖亚相静水缺氧环境。③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在延长组7段3亚段沉积期为持续的高度湿润气候,在延长组9段1亚段、延长组7段1亚段和延长组6段3亚段沉积期可出现不连续的潮湿气候,其余时段为半干旱—半潮湿气候;湖平面在延长组7段3亚段沉积期达到最高;湖泊生产力在延长组8段1亚段沉积期开始升高,至延长组7段3亚段沉积期达到高峰;高度湿润气候、湖泊最大水深与最高生产力的同期出现,指示印支期盆地的快速沉降事件与卡尼期全球潮湿气候事件耦合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7段3亚段沉积期藻类勃发和降解AOM大规模聚集的关键因素,并导致发育优质烃源岩。
李剑锋李相博马博黄军平孔庆芬张艳吉利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古环境古气候烃源岩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及控藏作用
2024年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是页岩油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总有机碳测定、氯仿抽提、岩石热解、XRD全岩矿物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回归线性法建立了有机碳与测井曲线的三维电测模型,明确了烃源岩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的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_(1)、长7_(2)和长7_3小层泥页岩样品TOC平均值分别为5.01%,6.04%和6.76%,氯仿沥青“A”的平均值分别为0.63%,0.67%和0.73%,整体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和Ⅱ_(2)型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含油性与可动性均较好,达到较好—极好烃源岩级别。(2)研究区泥页岩样品主要由石英长石与黏土矿物组成,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晶间孔及有机质收缩缝,但各样品的孔径分布不同。(3)研究区烃源岩TOC下限为1.50%,庆城地区附近长7_(2)小层、庆城与环县地区附近长7_(3)小层为主要有效烃源岩发育区。(4)有效烃源岩的TOC含量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影响了页岩油藏的含油性,其中TOC含量直接决定了产油量的高低。距离生烃中心越近越有利于油气聚集。
王子昕柳广弟袁光杰杨恒林付利王元陈刚陈刚
关键词:页岩油三叠系鄂尔多斯盆地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被引量:2
2024年
通过岩心分析测试、地震厚度预测、包裹体成藏期次分析以及源储配置关研究,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①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岩性普遍较粗,相对优质的储集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少量河口砂坝微相中,其成分以长石岩屑砂砾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砂砾岩。岩石普遍较致密。岩心孔隙度为3.17%~23.40%,平均为9.04%,渗透率为0.01~934.00mD,平均为0.73mD,属低孔特低渗型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可见粒间缝和其他微裂缝。②研究区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碱湖沉积的泥页岩,最厚处超过400m,为残留海—潟湖相沉积,水体盐度较高,岩性以云质泥岩和泥质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Ⅰ和Ⅱ1型为主,总有机碳含量(TOC)多大于1.0%,生烃潜量(S1+S2)多大于6.0mg/g,氯仿沥青“A”平均为0.2%,HI平均为322mg/g,有机质演化处于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烃源岩。③研究区具有3期成藏特征,晚三叠世之前为第1期油气充注,未能聚集成藏,早侏罗世为第2期油气充注期,对应黄色荧光烃类包裹体;早—中白垩世为第3期油气充注期,对应蓝白色荧光烃类包裹体,后2期油气充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起主要贡献作用。④研究区源储配置紧密性是导致玛湖西斜坡和玛湖东斜坡油气差异性聚集的核心要素。
尹路许多年乐幸福齐雯张继娟
关键词:砾岩油藏三叠系准噶尔盆地

相关作者

黄思静
作品数:203被引量:3,345H指数:39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锶同位素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史基安
作品数:184被引量:2,483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准噶尔盆地 成岩作用 二叠系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三叠系
李文厚
作品数:388被引量:4,704H指数:40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沉积相 延长组长
赵靖舟
作品数:244被引量:3,367H指数:35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上古生界 延长组 致密砂岩
胡作维
作品数:87被引量:945H指数:1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研究主题: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飞仙关组 锶同位素 飞仙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