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03 篇“ 上皮性癌 “的相关文章
卵巢上皮 性 癌 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年 卵巢上皮 性 癌 (卵巢癌 )在妇科恶性 肿瘤中的病死率最高,预后最差,对于不能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卵巢癌 患者,新辅助治疗成为首选。单纯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有限且可能诱导耐药,不利于患者预后,而靶向治疗、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治疗、免疫治疗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疗效显著且毒副反应可接受,有望成为颇具前景的替代方案。本文对国内外应用靶向治疗、PARPi治疗、免疫治疗和HIPEC作为晚期卵巢癌 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为改进卵巢癌 新辅助治疗的用药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董海燕 李力关键词:新辅助治疗 晚期卵巢癌 卵巢上皮性癌 妇科恶性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 诱导耐药 常见卵巢上皮 性 癌 相关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2025年 随着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靶向治疗已成为卵巢上皮 性 癌 (卵巢癌 )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检测的重要意义也日益凸显,更加强调靶向治疗必须遵循精准的原则,以靶标为导向已成为新的用药趋势。本文对以精准治疗为导向的临床常见卵巢癌 相关基因[包括乳腺癌 易感基因(BRCA)、同源重组缺陷(HRD)、叶酸受体α(FRα)、转染重排(RET)基因等]检测进行了全面综述,并阐述其指导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家族遗传风险的评估及管理、预测化疗敏感性 和预后等临床意义。 张佳 邢强强 王林 朱秀红 崔恒关键词:乳腺癌易感基因 基因检测 癌相关基因 家族遗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与p21在卵巢上皮 性 癌 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与p21在卵巢上皮 性 癌 (EOC)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 及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95例患者经初次手术治疗切除的癌 组织及相应的癌 旁组织,分别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HDAC2、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HDAC2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 旁组织显著增高(P<0.05),且HDAC2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肿瘤恶性 程度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同时,p21在E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 旁组织明显降低(P<0.05),且p21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肿瘤恶性 程度及淋巴转移情况呈负相关;EOC组织中HDAC2与p21的表达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07,P<0.001)。结论HDAC2高表达、p21低表达与卵巢上皮 性 癌 的发生、发展、转移、浸润及预后等具有相关性 ,联合检测HDAC2及p21的表达可能有助于卵巢上皮 性 癌 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宁尼亚 金少举 何智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 P21 卵巢上皮 性 癌 脑转移20例临床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 性 癌 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0年9月—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20例卵巢上皮 性 癌 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数据。结果:20例患者确诊卵巢癌 时平均年龄(53.5±9.6)岁,诊断脑转移时平均年龄(55.7±10.4)岁,确诊卵巢癌 至诊断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5(2~116)个月。卵巢浆液性 癌 15例(75%),透明细胞癌 2例(10%),15例(75%)患者为Ⅲ~Ⅳ期,19例(95%)患者接受了肿瘤细胞减灭术,初始手术后残余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13例(65%)。诊断脑转移时铂敏感者12例(60%),有临床症状者16例(80%),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7例)、眩晕(6例)。6例(30%)患者接受单模式治疗,14例(70%)患者接受多模式治疗。患者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1~80)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卵巢透明细胞癌 、初始手术后残余肿瘤直径≥1 cm、诊断脑转移时铂耐药、脑转移时颅外肿瘤处于进展状态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多模式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脑转移时铂耐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上皮 性 癌 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模式治疗策略可减小死亡风险。 李楠 彭二玄 刘风花关键词: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肿瘤转移 比例危险度模型 脑转移 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 性 癌 的鉴别诊断 2024年 目的探讨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 性 癌 在临床上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36例盆腔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盆腔结核组(112例)和卵巢上皮 性 癌 组(2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妇科彩色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盆腔结核组和卵巢上皮 性 癌 组均以腹胀[81.25%(91/112)比82.14%(184/224)]、食欲减退[35.71%(40/112)比32.15%(72/224)]、盆腔包块[42.86%(48/112)比43.30%(97/224)]为首发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盆腔结核组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均低于卵巢上皮 性 癌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HE4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43),最佳临界值为92.54 pmol/L,检出率达85.7%,HE4诊断卵巢癌 的灵敏度最高。盆腔结核组与卵巢上皮 性 癌 组相比,囊性 包块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48/112)比12.5%(28/224),χ^(2)=39.31,P=0.001];卵巢上皮 性 癌 组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较盆腔结核组高[55.4%(124/224)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盆腔结核与卵巢上皮 性 癌 的鉴别诊断主要依赖肿瘤标志物、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卵巢上皮 性 癌 患者CA125和HE4水平高于盆腔结核患者,CA125与HE4联合检查更有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童萌 汤婧 景军宁关键词:卵巢上皮癌 糖类抗原125 靶向CCL2-CCR2轴治疗卵巢上皮 性 癌 的研究进展 2024年 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轴是由CCL2及其受体CCR2组成的一个与细胞迁移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的耦联分子对,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广泛表达, 对免疫反应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CCL2-CCR2轴是卵巢上皮 性 癌 (卵巢癌 )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轴, 其异常表达对卵巢癌 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 生物学行为起到调控作用, 同时与卵巢癌 抑制性 免疫微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已有多项研究探索靶向CCL2-CCR2轴的药物在治疗包括卵巢癌 在内的多种难治性 实体瘤中的潜力, 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显示, 靶向CCL2-CCR2轴的药物在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增强了免疫反应, 为改善卵巢癌 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王玉玲 金昌浩 王光丽 赵菁 孙小单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CCR 人附睾蛋白4与CT检查诊断卵巢上皮 性 癌 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与CT检查诊断卵巢上皮 性 癌 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7例卵巢上皮 性 癌 患者纳入卵巢癌 组,抽取同期本院收治的90例卵巢上皮 性 良性 肿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HE4含量,并进行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HE4与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 性 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卵巢癌 组HE4水平为(279.48±140.36)pmol/L,高于对照组的(41.23±9.8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检测卵巢上皮 性 癌 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0.46%、82.22%、81.36%,CT诊断对应值分别为74.71%、77.78%、76.27%,HE4联合CT诊断的对应值分别为94.25%、93.33%、93.79%,组间数据比较,HE4联合CT检测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一检测(P<0.05)。结论:HE4与CT检查在卵巢上皮 性 癌 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HFA水平可见提高,影像上恶性 肿瘤特点可见双侧病变、囊实性 肿块、肿块囊内分隔厚度超过3 mm、腹盆腔转移、腹水,良性 肿瘤特点可见囊性 、囊实性 或实性 肿块、组织表面光滑、单房或多房囊内分隔厚度低于3 mm,但临床仍然建议HE4与CT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癌 肿诊断的准确性 ,为临床早期发现和治疗卵巢上皮 性 癌 提供有力支持。 杜典飞关键词:CT 卵巢上皮性癌 环状RNA在卵巢上皮 性 癌 耐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卵巢癌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 肿瘤。由于卵巢癌 早期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 检查方法,70%的病例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并伴有转移,这使得卵巢癌 成为妇科恶性 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种[1-2]。约90%的卵巢癌 属于卵巢上皮 性 癌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其中高级别浆液性 癌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of the ovary,HGSC)最常见。EOC初始治疗包括规范的手术分期和肿瘤细胞减灭术,并且大多数患者需要接受术后化疗,美国国立综合癌 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进行6个周期标准的紫杉类+铂类静脉化疗[3-4]。EOC患者对初始手术和化疗敏感,然而,由于易发生以获得性 耐药为主要特征的复发,导致其5年生存率低于30%[5]。有证据显示,HGSC患者发生铂耐药后对进一步化疗的反应率低,并且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6-7]。铂耐药定义为在化疗过程中病情持续或进展以及结束化疗后6个月内出现复发[8]。 关惋婷 张肖翠 张荣雪 杨清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 耐药 生物标志物 GNPDA1在卵巢上皮 性 癌 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葡萄糖胺-6-磷酸脱氨酶1(glucosamine-6-phosphate deaminase 1,GNPDA1)在卵巢上皮 性 癌 (卵巢癌 )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阐明GNPDA1影响卵巢癌 进展和预后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在卵巢组织中GNPDA1的表达;Pearson’sχ^(2)检验(双侧)分析GNPDA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GNPDA1基因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相关性 ;GNPDA1共表达基因通路富集聚类探讨GNPDA1表达调控卵巢癌 患者预后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在224例卵巢组织中,癌 组织GNPDA1蛋白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 旁卵巢组织(P<0.05);在其中的150例组织中,GNPDA1蛋白高表达能预测卵巢癌 患者不良OS(P=0.001);在KM plotter大样本数据中,GNPDA1 mRNA高表达与卵巢癌 患者不良OS和PFS均显著相关(P<0.001);基因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卵巢癌 中,GNPDA1潜在调控铁死亡、溶酶体及代谢途径等多种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共有18个GNPDA1的正向共表达基因富集在铁死亡通路上,其中11个基因与1 815例卵巢癌 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且GNPDA1分别与这11个铁死亡基因两两联合后具有更好的预后预测潜力(P<0.001)。结论:GNPDA1高表达介导铁死亡影响卵巢癌 预后,提示GNPDA1有望作为预测卵巢癌 预后的生物标记物和潜在靶点应用于临床。 雷顺媚 尹富强 柯瑶 张菡 韦丹 苏宇婷 夏莲萍 陈小英 刘夏关键词:卵巢肿瘤 预后 中晚期卵巢上皮 性 癌 新辅助化疗与耐药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卵巢癌 是女性 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在所有妇科恶性 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三,病死率更是居于首位,其中以上皮 性 卵巢癌 最为常见。据统计,晚期卵巢上皮 性 癌 五年的生存率仅为30%~40%。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术前给予全身化疗,使肿瘤缩小或消失后再进行手术治疗的一种治疗手段。该治疗手段在结直肠癌 、肺癌 、乳腺癌 等治疗中广泛应用。然而,目前,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卵巢癌 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性 。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发生耐药,导致病灶进一步增大或扩散,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因此,本文就中晚期卵巢上皮 性 癌 新辅助化疗与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汉文 吴依芬关键词:卵巢癌 恶性肿瘤 新辅助化疗 耐药
相关作者
沈铿 作品数:501 被引量:5,133 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卵巢癌 妇科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 预后 郎景和 作品数:1,457 被引量:23,679 H指数:7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产科学 生殖内分泌学 卷首语 亚学科 丰有吉 作品数:284 被引量:1,198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卵巢癌 子宫内膜癌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细胞 吴鸣 作品数:212 被引量:2,057 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肿瘤 预后 宫颈癌 卵巢上皮性癌 卵巢癌 王泽华 作品数:463 被引量:1,913 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卵巢癌 卵巢肿瘤 宫颈癌 宫颈肿瘤 卵巢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