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61篇“ 下呼吸道“的相关文章
- 14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202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岁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对重点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1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29株,占比46.3%;革兰阴性菌380株,占比53.5%;真菌2株,占比0.3%。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4株)、肺炎链球菌(87株)、流感嗜血杆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48株)。季节分布以春季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冬季。婴儿期和幼儿期是前5位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检出率分别为48.3%和25.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的敏感率较高(>9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较高,多在90%以上,但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在21.6%~27.3%。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4.7%,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3.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是91.2%、5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7.7%。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100%耐药,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达84.7%,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更多见,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现象严峻,尤其是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的威胁,需加强儿科临床耐药监测和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感染的措施。
- 蔡惠惠张莉王义俊赵艳丰
- 关键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中国大气PM_(2.5)污染改善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风险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疾病负担及污染水平改善对儿童下呼吸道的健康收益,测算2013—2023年间归因于大气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方法本研究以5岁以下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先进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暴露反应关系,利用网格化的污染浓度数据和人口数据,计算PM_(2.5)的归因风险比和归因死亡人数。结果2013—2023年,中国人口加权的PM_(2.5)浓度显著下降,并由此导致归因于PM_(2.5)的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归因于PM_(2.5)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死亡人数由2013年的3496人(95%CI:[2526,4619])降至2023年的592人(95%CI:[385,845])。归因死亡人数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其中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份的疾病负担情况常年位居全国前列。随着PM_(2.5)污染水平降低,各省份间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PM_(2.5)污染状况的改善极大地减轻了5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
- 董妍君王若涵鲁鸿康宁佟明坤薛涛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大气细颗粒物儿童
- 100例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100例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病原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118株病原菌,分析其病原菌构成比及不同季节分布情况,并探究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结果: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分别为16.10%、11.8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占比最高,分别为26.27%、18.64%;流感嗜血杆菌好发于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原菌在季节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对氨苄西林耐药较高,占比89.47%,其次为头孢唑林,占比47.37%,以亚胺培南耐药最低,为0.00%;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耐药较高,占比92.86%,其次为头孢唑林,占比64.29%,以亚胺培南耐药最低,为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均较高,分别占比93.55%、90.32%、96.77%,以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最低,均为16.13%;肺炎链球菌主要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较高,分别占比95.45%、90.91%,以左氧氟沙星耐药最低,为9.09%。结论:100例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最为常见,但以革兰阳性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 杨晓斌
- 关键词:住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耐药性
- 养阴益气合剂预防特禀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继发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 观察养阴益气合剂早期干预对特禀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继发感染后咳嗽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3~14岁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且符合中医儿科特禀质体质及肺热阴虚辨证诊断的患儿90例。采用随机区组随机方法,纳入患儿以1∶1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纳入的45例病例中分别因自行服用抗组胺药和未按规定方案服药剔除2例,脱失1例,实际完成42例。对照组纳入的45例病例中,因自行服用其他药物剔除1例,脱落3例,实际完41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养阴益气合剂口服,治疗2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和感染后咳嗽的发生率三项主要疗效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阴益气合剂早期干预可预防下呼吸道感染且中医辨证为肺热阴虚证的特禀质儿童继发感染后咳嗽。
- 丁丹丹张凡苏春伟张丽
-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养阴益气合剂儿童
- 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奇霉素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诊治的150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阿奇霉素用药剂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均可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低剂量阿奇霉素用药安全性更高。
- 张宾郭挺吴年冬
- 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炎性反应
-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血清LDH/ALB,PD-L1的检测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检测分析。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6-2023年6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ALRTI患儿记为ALRTI组,另选85例在本院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痰样本中病原菌分布。ELISA检测PD-L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等血常规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B、肌酐(Cre)、LDH、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水平,并计算LDH/ALB比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RTI发生的影响因素;Pearson分析LDH/ALB、PD-L1水平与各影响因子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LDH/ALB、PD-L1水平对ALRTI发生的诊断价值,Z检验比较AUC的差异。结果ALRTI患儿痰液革兰阴性杆菌占比最高;ALRTI组咳嗽例数、生化指标(LDH、ADA、CEA)、血常规指标(Hb、MON、WBC、NEU)、炎症因子(IL-6、CRP、TNF-α、PCT)水平以及LDH/ALB、PD-L1水平升高,但LYM、ALB、Cre水平下降(P<0.05);CEA、Cre、IL-6、CRP、LDH/ALB、PD-L1为儿童发生ALRTI的影响因素(P<0.05)LDH/ALB、PD-L1与CEA、IL-6、CRP水平相关,与Cre水平呈负相关(P<0.05);LDH/ALB、PD-L1联合诊断的AUC为0.915,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均P<0.05)。结论ALRTI患儿痰液中占比最高的是革兰阴性杆菌,血清LDH/ALB、PD-L1水平升高,并与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相关,两者联合诊断儿童发生ALRTI具有一定的价值。
- 杜维新吕建华刘湛张俊霞吉自敏
-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配体-1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盐城市阜宁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参照组比,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2、降钙素原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与参照组比,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更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气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 陈铁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的加载设计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等30家临床研究中心的发病72 h内的2月龄至5岁的RSV肺炎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1∶1分层区组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止咳、平喘、祛痰、退热、氧疗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2.0μg/(kg·次),2次/d;对照组雾化吸入安慰剂,2次/d。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临床疗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临床症状和体征中位消失时间及其95%CI,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通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23例和122例患儿,治疗后试验组5项临床症状、体征[气促、喘息、呼吸困难(三凹征)、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精神状况异常]均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2.7 d(95%CI:1.9~3.0 d)比2.9 d(95%CI:2.6~3.6 d),P=0.027]。试验组呼吸困难(三凹征)的改善尤其明显,给药第1天三凹征缓解率即达50.0%(0,100%),与对照组[0(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2,P=0.025);三凹征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缩短近1 d[1.0 d(95%CI:0.7~1.7 d)比1.8 d(95%CI:1.0~2.5 d),P=0.046]。在住院时间[6.0(5.0,8.0)d比6.5(5.0,8.0)d,Z=0.675,P=0.500]、氧疗持续时间[32.0(14.0,96.3)h比39.0(24.0,83.2)h,Z=0.094,P=0.925]、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恢复率[(105/106,99.1%)比(96/101,95.0%)]及复发率[(0/106,0)比(2/101,2.0%)]等方面,虽然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均显示出临床获益的趋势。病毒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RSV病毒载量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治疗2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RSV载量较基线下降速率
- 刘小会徐保平尚云晓张晗张振坤林广裕殷菊崔爱华张国成石曌玲高立伟蒋春明边俊梅黄永建张蓉芳刘小梅杨晓庆汤昱钟礼立乔红梅郝创利王宇清李渠北曹玲杨运刚路苓林荣军孙兴珍周薇陈强邓继岿郑跃杰赵琳艾涛刘小红陆小霞姜宁李明
-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
- 清金化痰汤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 2025年
- 分析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以宜丰县中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住院的60例糖尿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发热、咳嗽、全身症状、局部症状)、血糖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发生情况(消化道反应、皮疹、心动过缓等)、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均出现发热、咳嗽及局部症状,两组患者的一般症状得到改善(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白细胞和 C反应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 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而对照组为26.67%(8/30)(P<0.0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P<0.05)。结论 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高。
- 高勤勤王园园
- 关键词:糖尿病下呼吸道感染清金化痰汤
- 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 观察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三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他啶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张银秋冉登琼
- 关键词: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综合评价炎症反应
相关作者
- 季伟

- 作品数:399被引量:2,814H指数:27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呼吸道感染 住院患儿 住院儿童 B7-H3
- 葛庚芝

- 作品数:64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阴沟肠杆菌 下呼吸道
- 何礼贤

- 作品数:454被引量:6,445H指数:3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 肺部感染 抗菌治疗 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
- 瞿介明

- 作品数:312被引量:4,689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肺部感染 肺炎 下呼吸道 铜绿假单胞菌 下呼吸道感染
- 严永东

- 作品数:285被引量:1,960H指数:2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B7-H3 呼吸道感染 住院患儿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