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篇“ 下斜视“的相关文章
显微镜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对斜视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3年
目的探索斜视患者采取不同术式(显微镜斜视矫正术、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遵循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施以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施以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治疗。分别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性、眼表状态指标、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术后7 d,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与眼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72 h以及术后7 d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患者临床治疗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的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斜视矫正术,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眼表状态的改善。
林少敏
关键词:斜视
显微镜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学龄期斜视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在学龄期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学龄期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和对照组(传统斜视矫正术),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35%vs. 81.40%,χ^(2)=4.074)相对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2.33%vs. 18.60%,χ^(2)=4.468)、术中出血量[(0.71±0.22)mL vs.(3.05±0.24)mL,t=47.130]相对更低(P<0.05),手术时间[(14.97±2.69)min vs.(21.87±5.04)min,t=7.920]相对更短(P<0.05)。结论 在学龄期斜视的临床治疗中,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对于术后康复的妨碍,帮助患者尽快摆脱斜视症状的困扰。
孙冰郑琨洪流
硅胶带部分直肌肌腹联结术治疗重度高度近视眼固定性内斜视的疗效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硅胶带部分直肌肌腹联结术同时联合内直肌后退术治疗重度高度近视眼固定性内斜视(MS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行单眼或双眼硅胶带联结上直肌颞侧1/2和外直肌上1/2部分肌腹且同时联合内直肌后退术的重度MSF患者8例(12眼)。年龄30~80(53.8±15.6)岁;等效球镜度为-26.00~-13.50(-20.41±4.12)D;B超测量眼轴长度26.34~35.30(30.16±2.51)mm。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内斜视斜视、眼球外转和上转受限程度改变,以及眼球脱位角度(AGD)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8例(12眼)患者内斜度由术前(+101±13)PD减为术后的(+3±5)PD,斜视度由术前30(25,34)PD减为术后的0(0,0)PD,外转受限由术前的-5(-5,-5)降为术后的-2(-3,-1),上转受限由术前-5(-5,-5)降为术后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5例(8眼),AGD由术前的(185±28)°减为术后(12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6,P<0.001)。术前有代偿头位患者3例,术后头位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有3例患者术眼有异物感,3周后消失。结论:硅胶带上直肌和外直肌部分肌腹联结术联合内直肌后退术治疗重度MSF安全有效,可以显著矫正重度内斜视和改善眼球运动。
郭长梅张桂鸥张璐李娜敏付梦
关键词:上直肌
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
2021年
探究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64例斜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直视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显微镜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手术指标。收治期间为2019.4-2020.12。结果: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中,观察组占比(96.88%)高于对照组(87.50%)(P<0.05);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相比中,观察组占比(6.25%)低于对照组(15.63%)(P<0.05)。依据统计,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对比上,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为斜视患者采取矫正手术治疗时,选择在显微镜的辅助更能提升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刘群
关键词: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斜视患者
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斜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矫正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00,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9,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23,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刘佳杨积文
关键词:斜视矫正术显微镜安全性
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儿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治疗对其双眼视力与术后正位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儿行传统斜视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治疗,两组患儿术后均观察1个月。对比两组患儿术后1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前和术后1个月双眼视功能,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手术正位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1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同时视、视觉融合及立体视占比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3 d、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手术正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儿欠矫率与过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可以促进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正位率的提高,同时明显改善患儿双眼视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王吉翔王玉瑾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正位率
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对斜视的临床治疗价值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在斜视患者治疗中应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本院76例斜视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方案治疗,同期对照组则运用传统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结膜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21.05%,且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84.21%,且P<0.05.结论:斜视患者治疗中采用显微镜辅助斜视矫正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有利于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加快术后结膜切口愈合.
许松柏张金星
关键词:斜视斜视矫正术显微镜
显微镜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微镜斜视矫正术对斜视患者视觉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斜视患者78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分为传统组和显微组,每组各39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显微组患者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视觉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现象。结果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视觉恢复状况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镜斜视矫正术治疗可改善斜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视觉恢复,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韩永杰
关键词:斜视并发症
共同性斜视患者全麻斜视矫正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影响共同性斜视患者在全麻进行斜视矫正手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全麻斜视矫正手术的患者86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全麻诱导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复合5-HT3受体拮抗剂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将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并发症的一组作为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恶心呕吐现象的一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共同性斜视患者全麻斜视矫正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长、直肌手术、斜肌手术以及眼外肌手术操作均可影响术后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长、直肌手术、斜肌手术以及多条眼外肌手术均是影响共同性斜视患者全麻斜视矫正术后并发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控制手术时长,加强手术操作,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恢复期,避免产生过多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医疗学习和运用。
张颖李洁月杨珺
关键词:共同性斜视术后恶心呕吐5-HT3受体拮抗剂
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辅助用于局麻斜视矫正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充分镇静镇痛且不影响患者配合手术操作指令是斜视矫正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文中旨在探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辅助用于斜视矫正手术患者,对镇静焦虑评分、循环指标、药物用量(阿托品、舒芬太尼)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90例局麻斜视矫正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45):右美托咪定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μg/kg)、对照组(经鼻滴入等量等渗盐水)。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0 min、给药后20 min、给药后3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在术前1天、术后1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给药后30 min行Ramsay评分,统计术中阿托品、舒芬太尼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给药后20 min的心率[(72.7±9.1)次/min]、平均动脉压[(83.1±10.6)mmHg]较给药前[(78.3±11.4)次/min、(89.4±10.0)mmHg]明显降,给药后30 min较给药前亦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药后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天的SAS评分均较术前1天降低(P<0.05),且术后1 d,右美托咪定组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vs 22%,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2μg/kg)术前滴鼻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可安全辅助用于局麻斜视矫正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
巫绍汝彭科陈庆才
关键词:斜视矫正术

相关作者

邱晓荣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高度近视 下斜视 近视 儿童 骨膜瓣
熊凤枝
作品数:16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调整缝线 先天性 斜视 局麻 临床疗效观察
房永红
作品数:17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T细胞亚群 尖锐湿疣 机体 自体疣埋植 斜视矫正术
韦严
作品数:29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眼外科手术 斜视 无晶状体眼 上斜肌麻痹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左绪宏
作品数:37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
研究主题:外侧膝状体 共同性外斜视 感受野 泪小管断裂 内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