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9篇“ 中二叠世“的相关文章
-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沉积背景特征与演化
- 2025年
- 【目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陆相沉积环境的转变,伴随着华北与祁连海域海水的进退,其沉积体系时空配置及演化规律复杂,对不同沉积背景条件下古地理格局差异的认识也相对局限。【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晚石炭世—中二叠世150余件样品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数据,明确研究区沉积环境和源区特征,并结合野外露头、钻测井资料及显微薄片鉴定等探讨沉积背景对古地理重建的约束。【结果】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在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在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古水深迅速变深,之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羊虎沟组、太原组沉积时期表现还原背景和咸水为主的过渡环境,山西组、石盒子组沉积时期则为氧化环境和淡水主导的过渡环境。羊虎沟组—山西组沉积时期物源体系复杂,到石盒子组沉积时期,物源供给趋于稳定。【结论】研究区古地理在各时期南北部分异明显,南部主要发育潮坪—潟湖、海湾—浅水陆棚和半深水陆棚等贫砂沉积体系,北部则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富砂沉积体系。随着古亚洲洋闭合及物源区母岩岩性的转变,北部三角洲体系持续扩大,南部水体面积锐减并发育海湾/近海湖泊。
- 张靖芪虎建玲谢远飞史云鹤王志伟朱淑玥陈洪德王峰付斯一刘磊
- 关键词:晚古生代物源分析
-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组台-槽分异演化及常规-非常规天然气勘探有利区新发现
- 2025年
- 四川盆地二叠纪裂陷演化过程、沉积充填规律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基于露头、最新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划分了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研究了地层沉积充填过程。研究表明:裂陷活动从中二叠世早-中期开始,茅(茅口组)一段沉积晚期开始进入初始裂陷期;茅二段沉积早期15#和16#基底断裂活化明显加剧,受南北向拉张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变为“南台地、北裂陷”沉积地貌特征;茅二段沉积晚期以后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强,研究区进入裂陷持续发育期。多期构造-沉积分异过程很可能受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幕式活动影响,形成多期、多个坡折带。石柱、成20井区和张12井区的孤峰段为碳酸盐岩台地内相对低洼区域沉积,内部富有机质,高能滩区与周缘低洼区域孤峰段烃源岩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有望形成规模勘探区。成23井—忠县台缘浅滩带是天然气有利勘探区。
- 郭杰肖笛罗冰张本健陈骁张玺华李明隆谭秀成
-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层序地层茅口组
-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中二叠世早期气候变化与物源分析
- 2024年
- 采用沉积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样品来自盆地内天页2井岩芯样品,深度379.0~418.48m,对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数据分析,以Sr/Cu值、MgO/CaO值、Al_(2)O_(3)/MgO值、SiO_(2)/Al_(2)O_(3)值、CIA值、黏土矿物含量指标为依据,分析哈拉湖地区中二叠世气候变化;以稀土元素指标分析哈拉湖地区中二叠世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哈拉湖地区中二叠世早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下,沉积物质来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玄武岩。
- 姚建国郭旭赵存良徐子微刘世明
- 关键词:中二叠世古气候物源分析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石炭世—中二叠世沉积环境及演化
- 2024年
-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泥岩样品微量元素的分析测试,并结合岩石沉积学特征、地球物理测井等多种方法,定性、半定量及定量地分析整个研究区晚石炭世本溪组至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沉积水体环境和古气候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沉积环境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砂岩中多以反应牵引流水动力条件的沉积构造为主,沉积期水动力较强;Sr/Ba值指示研究区处于混合水-淡水环境;岩性组合、典型自生矿物、V/Cr、Ni/Co、V/(V+Ni)、δU及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定性及半定量判别表明,研究区主体为富氧浅水环境;结合La-Co法定量判别认为研究区古水体深度多小于25 m,但古水深频繁变化;Sr/Cu值指示研究区属温湿的古气候。由本溪组至下石盒子组盒8段,水体盐度逐步降低,水体深度稳步下降,古气候由湿润趋于干燥,亦揭示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经历了由近海湖盆至内陆湖盆的沉积演化过程。
- 王若谷周进松张建锋米伟伟张家騛高泽刘楠李文厚
- 关键词: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 南祁连盆地哈拉湖坳陷早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
- 姚建国
- 扬子地台西北缘中二叠世巨型双壳沉积环境及其地质意义
- 朱和艳
-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8
- 2023年
- 近期四川盆地中二叠统陆续取得勘探发现,展现出很大的勘探潜力。中二叠世该区构造—沉积分异明显,导致油气成藏规律复杂,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对认识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油气勘探成果、典型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以三级层序为最小纵向编图单元,重建了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即SQq1(梁山组—栖一段B)、SQq2(栖一段A—栖二段)、SQm1(茅一段—茅二段C)、SQm2(茅二段B—A)和SQm3(茅三—茅四段)。SQq1和SQm1沉积期总体以海侵和填平补齐过程为主,盆内局部古高地存在点状、带状滩体;SQq2、SQm2和SQm3沉积期以持续海退、地貌分异为主,盆缘发育镶边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台内可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q2沉积期是中二叠世主要成滩期,较漫长的海退过程和局部块体升降,促使川西台缘、川中南部台内形成较大规模多个滩体;SQm3沉积期在盆地北部沉积分异明显加剧,全面转换为台缘—斜坡—陆棚的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SQq2和SQm3沉积期高位体系域(HST)的台缘、台内滩体为白云石化、溶蚀等后期建设性成岩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坡折带地貌的刻画和台缘、台内滩体预测应成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
- 彭金宁杜崇娇李龙龙蒋小琼潘文蕾陆永德罗开平
- 关键词:三级层序岩相古地理油气地质中二叠统四川盆地
- 西藏冈底斯带东段尼木地区中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基性岩浆作用及其对新特提斯洋初始俯冲的约束被引量:1
- 2023年
- 野外地质调查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藏南冈底斯带尼木地区出露有规模较大、原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6Ma)和晚三叠世(220~219Ma)的变质基性岩,而晚三叠世变质基性岩中还存在~2.5Ga的捕获锆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两期基性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即:(1)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2)比较一致的Sr和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t)=0.703225~0.703664,εNd(t)=6.51~6.81)。结合拉萨地块东南缘已发表的三叠纪中-基性岩地球化学数据,发现尼木中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基性岩皆形成于陆缘弧环境,岩浆来源于尖晶石橄榄岩地幔2.5%~4%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对比拉萨地块西南缘与东南缘二叠纪-三叠纪俯冲相关的岩浆记录,推断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块下的初始俯冲作用具有穿时性,东段俯冲作用在~266Ma已经开启,西段则发生在255~214Ma之间。
- 严立龙曾令森申宇李广旭赵令浩
- 关键词:拉萨地块变质基性岩中二叠世
- 吉林伊通地区中二叠世火山岩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 2023年
-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伊通地区的大黑山条垒之上,地处松辽盆地东南缘,依兰—伊通断裂以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华北板块北缘东段陆缘增生带。伊通县景台镇—乐山镇带发育的火山岩.
- 李斌陈井胜陈井胜
- 关键词:火山岩年代学地质意义
- 川东地区中二叠世茅口晚期海槽分布及滩相迁移特征
- 2023年
- 为明确茅口组沉积晚期开江-梁平海槽雏形及台地边缘滩在川东地区的发育情况,通过测井以及薄片资料,对该地区沉积相分布及演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沉积晚期,川东地区发育深水海槽相、斜坡相、开阔台地与低能台缘滩四种沉积相带;②海槽整体呈近南北走向,茅二a沉积期发育范围最广,南至垫江县南部,西至邻水县,东侧边界被剥蚀缺失;茅三段沉积期,海槽向北大幅缩减,井区内无海槽存在,推测延伸至达州西部;③茅口组沉积晚期水体环境较深,台缘带窄缓,海槽末端分布的少量浅滩,末期水体变浅,缓坡范围缩小并向滩转变,储层有利发育带向北迁移。该研究对川东茅口组沉积相和滩体进行详细刻画为川东茅口组滩相储层勘探奠定基础。
- 孟繁胜胡广庞谦胡朝伟游杰张雪媛
- 关键词:川东茅口组台地边缘
相关作者
- 颜佳新

- 作品数:119被引量:1,05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栖霞组 沉积环境 二叠纪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 江青春

- 作品数:109被引量:1,058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茅口组 中二叠统 中二叠世 岩溶储层
- 汪华

- 作品数:54被引量:86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雷口坡组 中三叠统 中二叠世 海相碳酸盐岩
- 史宇坤

- 作品数:45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早二叠世 动物群 有孔虫 剖面 中二叠世
- 杨湘宁

- 作品数:43被引量:156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二叠纪 TING类 动物群 茅口期 早二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