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484篇“ 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文章
中国传统哲学
本书从宇宙论、本体论、思想方法论、知行观、价值观等方面绍述中国哲学的基本内容,揭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认知结构、价值观念。全书共分二十四章,并收集周桂钿先生最新研究成果《董仲舒是儒家大圣人》和《求真的科学哲...
周桂钿著
关键词: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
朱葵菊著
关键词:哲学史
中国传统哲学
本书有创见地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天论、气论、宇宙论、人学、孔孟之道、老庄之学、经、玄、佛、理、心诸学、形神、心力、义利、大一统之论等21个问题,做了纵向的系统论述。进而提出了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方向。
周桂钿编著
关键词:哲学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然观念: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总纲之端
2024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乃是一种新的本体论或“世界视域”的开启或转变,是马克思本体论的奠基之作,这最为深刻地体现于马克思在其中所赋予“自然”一语的复杂含义之中。这一含义复杂的“自然”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诞生地”,而且如果将之放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世界历史过程中来看,它同时亦构成或开启了通向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总纲的“三才主义”之源头或开端。
王南湜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世界视域
荀子哲学的元哲学标准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转型的一种路径
2024年
如何评价一个哲学理论建构的质量是一个元哲学难题,也是所有哲学传统(不限于中国传统哲学)发展面临的考验。借鉴元数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元理论评价标准探索,可以给出一个针对哲学理论建构质量之评价的元哲学标准方案(包含2大类10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可以逻辑重构的方式重新表述荀子的哲学理论建构,并对它作元哲学评价分析。诊断和透视结果显示,荀子哲学理论的内部融贯性较差,而且形而上学和实践论两部分互为特设性假设导致统一性较差。在理论建构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中国传统哲学转型的一种“元现代化”思路:在具有普遍学理依据的元哲学评价标准引导下,安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问题意识、方法风格、世界观选择、不可通约性的遗产,发展出具有普遍学理境界且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
张伟特
关键词:荀子中国传统哲学
共同性的存在形态与把握方式——兼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特色
2024年
共同性是对事物存在属性、关系、状态的理解,在传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中都是具有奠基性地位的概念。近年来,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关于共同、共同体、共同性思想的研究成为热点,但关于共同性概念本身的论述往往是笼统的,对其自身包含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不同哲学传统中的理论特色加以剖析,有助于深化哲学史的研究,也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来自传统的思想借鉴。
李祥俊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哲学传统共同性西方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视域下生命教育中国化的构建理路
2024年
要实现生命教育中国化,应该以中国传统哲学为导向,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以“宇宙论”“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为基本论域的中国传统哲学和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教育思想,与以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价值观教育为组成部分的生命教育一脉相承,相互融通。生命教育中国化要以提升人生境界为教育目标,构建具有学科性、社会性和适宜性的生命教育内容,采取知行合一的教育形式,树立多元、发展、全过程的评价理念。
王武赵文乔李尽晖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生命教育
论冯契的“智慧说”对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2024年
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汇通不但面临着“中国传统哲学特殊论”的阻断,而且面临着“以儒代马”和“以马代儒”的两极化论断的阻碍。冯契的“智慧说”使用了“超胜式”汇通方法,避免了以上两极化倾向,面对现实问题,以王船山的“境”对勘马克思的“实践”,融通知识和智慧。对分散的文本话语的深度分析表明,此种汇通契合和显现为一种对话诠释学方法:基于现实主体,敞开“我-你”关系的平等对话,以“穷通”方法达成视界融合。方法提升的目的在于观照现实,沿袭冯契的对话方法,用王船山的“太虚本动”“气善论”来“穷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社会定在”、人性观,或可给出解决现代性抽象虚无主义问题的方法。方法论的提升或许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所借鉴。
代利刚
关键词:中国传统哲学汇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学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运用研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传统哲学开展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改造与扬弃,使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元素逐步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并呈现在革命建设实践的各个层面。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命...
文若丞
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融合视域下的文化自信内涵与路径
2024年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与民族精神的基石,其内涵的丰富与深化,离不开对多元文化智慧的汲取与融合。在这一探索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与路径。从此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实现路径及其时代价值,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Cultural confidence, a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and national spirit, the enrichment and deepening of its connot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multi-cultural wisdom. In this explo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provides us with a unique perspective and path. From this perspectiv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explor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value of The Times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王佳琪
关键词: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

相关作者

李承贵
作品数:249被引量:5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中国传统哲学 儒学 中国哲学 佛教 佛教观
陈卫平
作品数:178被引量:51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儒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史 儒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赵馥洁
作品数:109被引量:12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价值观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价值意蕴 关学
汤一介
作品数:148被引量:1,119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儒学 儒家思想 儒家 天道 中国文化
洪汉鼎
作品数:47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诠释学 伽达默尔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