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篇“ 中层水“的相关文章
现代北太平洋中层研究进展综述
2024年
北太平洋中层是北太平洋最大的原生体,是目前发现的北太平洋表层与底层发生交换的唯一通道,因此认识北太平洋中层生成和传输过程是理解北太平洋垂向交换及其环流结构的必要一环.同时,北太平洋中层体特征和环流结构在“海—气—冰”耦合系统内显著影响全球碳循环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进而可能改变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围绕北太平洋中层的物理海洋学研究主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有研究多依赖走航断面和站点数据,少部分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本文对已有的北太平洋中层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进而提出继续深化对北太平洋中层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北太平洋中层环流系统趋势和“季节性—年际—年代际”振荡的特征识别;北太平洋中层环流系统对大气环流和上层海洋过程的响应机制研究;北太平洋中层环流系统稳定性及对气候变暖的反馈机制研究.
刘辉宫勋
关键词:海洋地质
南海北部中层盐度时空变化及盐量输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讨南海北部中层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外海的交换,选用1871—2010年共140年的月平均海洋同化数据(SODA2.2.4),利用EOF、小波等分析方法,分析南海北部中层盐度的时空分布、变化周期、盐通量等特征。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中层的盐度月际变化特征为:1—3月,南海北部中层受到越南东部沿岸向东北方向延伸出的高盐舌的影响(>34.45 psu),盐度偏高,中部盐度较低;4月南海北部中层的盐度分布均一,盐度范围在34.40~34.45 psu;5—8月,夏季南海北部的中层气旋式环流将北太平洋中层(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NPIW)携带至南海中部,在南海中部偏北形成一低盐团(<34.42 psu),并在此时间段内低盐团逐渐向东北方向移动,直至9—10月,上述低盐团与NPIW混合;11—12月,NPIW东撤,收缩至吕宋海峡西北侧。(2)过去140年,南海北部中层的盐度值波动上升,其中,1985年中层盐度值最高,可能与当年夏季风爆发早且强有关。1963—2002年,存在较强的16~21 a的周期性,小波系数的实部正相位的峰值和负相位的谷值所对应的年份,与ENSO冷事件具有较好的对应。(3)对EOF第一模态分析显示,整个研究海域为单极子变化特征,呈一致性变化。第二模态的空间分布呈偶极子形态,一正一负相位中心沿NW-SE走向对称分布。(4)南海北部中层全年的净盐通量均由南海向东流入太平洋,夏季最少,冬季最多。1871—2010年的140年间,中层的盐通量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下降的趋势十分缓慢。
周莉康建成孟祥春华宇彤
关键词:中层水海水盐度
基于中层温和洋流空间特征的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和下钩路线的短期精准化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层温和洋流空间特征的金枪鱼延绳钓中心渔场和下钩路线的短期精准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中层温(参考100米层,辅助参考50米层)和洋流(首选100米层的洋流,辅助参考50米层的洋流)的...
张衡苏冰隋江华沈烈蒋沛雯韩海斌杨超刘思源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中层文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解淮北煤田中层化学演化过程,选择淮北煤田较具代表性的宿临矿区为研究基地,以历史监测质数据为基础,采用离子组合比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时段开展中层文地球化学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宿临矿区中层化学类型主要是HCO_(3)·SO_(4)—Na·Mg型和HCO_(3)—Na·Mg型,短期内无明显变化。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中层常规离子组分主要受硅酸盐风化作用的影响,也伴有离子交换作用。主成分得分等值线图显示整个研究区中层浓缩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较稳定。中层TDS等值线分析表明西部中层相对东部而言,流速度较快,滞留时间长。研究结果为矿区源地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邱慧丽桂和荣崔琳洪荒崔亚利
关键词:淮北煤田中层水主成分分析
淮北宿临矿区松散层中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淮北煤田供主要源自厚松散层中部含层地下(简称“中层”),其上覆的浅层与矿区表生环境相连。由于工矿企业及居民供量大,矿区环境因素复杂,因而中层源地环境质量问题一直受到矿区居民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选取淮北煤...
邱慧丽
关键词:中层水环境质量评价健康风险评价
文献传递
南极中层盐度多年变化:1981—2010被引量:1
2018年
通过分析1981—2010年的SODA2.2.4(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温盐数据,发现南极中层在这个时期表现出了盐度减小的变化趋势,包括垂向盐度极小值处与沿27.2kg/m^3等密度面的盐度。但是这个淡化过程并不是渐进的,而是先在1996—2000年间达到了一个盐度异常的最大值,然后才进入快速减小阶段。盐度最小值处(27.2kg/m^3等密度面)盐度的EOF分解表明,南非以南海域以及东南大西洋海域的盐度减小幅度显著大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体,这隐含了厄加勒斯流系统对大西洋-印度洋通道上中层体性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在形成机制上,本文从两个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解释了上述的结果。南半球纬向风应力的EOF结果表明,亚南极锋以南的西风带在1979—2014年间是一个增强的变化趋势,由此产生的低盐南极表层向北输送导致了上述的多年南极中层淡化现象。这其中1998年风应力的极大值应当对应一个盐度异常的极小值,但在这里表现出的是盐度异常的最大值产生了一个矛盾的因果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个盐度异常最大值是海表面淡输入量(降雨-蒸发)在相应时期大幅度减小的结果。
姚文峻史久新
关键词:西风
一种推流中层的换补氧设备系统
一种推流中层的换补氧设备系统属渔业和利领域,该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生产的压缩空气、连通管道、散气格栅、挡板及框架结构构成;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连接到长条形设置的散气格栅,产生小气泡,形成比的密度低的汽...
苏明阳清发马秋兰刘东唐贤春
文献传递
一种推流中层的换补氧设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推流中层的换补氧设备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渔业和利领域,该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生产的压缩空气、连通管道、散气格栅、挡板及框架结构构成;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管道连接到长条形设置的散气格栅,产生小气泡,形成比的...
阳清发苏明马秋兰刘东唐贤春
文献传递
末次冰期以来北太平洋中层演化: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
2017年
北太平洋中层(NPIW)作为全球海洋经向翻转环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海洋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对NPIW演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认为NPIW形成及通风演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十分敏感。而且高纬气候信号通过这一"海洋通道"传递到北太平洋低纬海域。另一方面,东亚夏季风通过影响黑龙江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径流量,从而对NPIW的形成和团组成产生影响。在千年尺度,NPIW通风过程与大西洋经向翻转流(AMOC)呈反相位变化,这与AMOC千年尺度震荡所引发的北太洋海表温、盐变化相关。与NPIW相关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可能是触发冰期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邹建军石学法
关键词:末次冰期鄂霍次克海白令海
北太平洋中层模拟的改进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北太平洋中层模拟和分析的3种结果的比较:在稀疏网格的LICOM全球大洋环流模式中使用Canuto等的湍流混合方案(简称T方案)并添加范植松等提出的惯性内波破碎混合方案(简称F方案),在LICOM模式中使用T方案,以及WOA09资料的分析结果,证明在添加F方案的情况下,北太平洋中层的模拟有较明显的改进。惯性内波破碎混合可能是维持通风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惯性频率风场的强迫作用可能是海洋内部混合的外部作用源。在WOA09资料的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中均显示出北太平洋中层的明显的季节变化,这意味着除表层和模态之外,北太平洋中层在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模拟结果分析表明,为获得北太平洋中层模拟的进一步改进,高分辨率的海洋模式和锋面与羽流的参数化方案是必要的。
刘奇奇范植松胡瑞金刘海龙楚合涛

相关作者

王汝建
作品数:163被引量:748H指数:1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放射虫 白令海 古海洋 楚科奇海
肖文申
作品数:54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古海洋 南极半岛 古气候记录 海冰
刘奇奇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北太平洋 水模拟 中层水 内波 参数化方法
翦知湣
作品数:165被引量:1,043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浮游有孔虫 南海北部 古海洋学 晚第四纪 西太平洋暖池
孙烨忱
作品数:17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晚第四纪 古海洋 楚科奇海 古气候记录 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