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乡土秩序“的相关文章
紫金人类学书系 乡土秩序的文化阐释 一个中原乡域的地方观念与实践变迁
本书从地方文化观念的角度考察乡村秩序及其变迁背后的内涵与机制。一方面,乡村村民的地方观念是丰富多样的,既表现为“寓圣于俗”的地方象征与观念世界,又包含文化认同、权利与公平观念、作为社会人的人观、情感意义模式以及模糊性与关...
李晓斐
身体竞技与乡土秩序:“斩马路”仪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在西汉水流域的汉人乡村社会盛行的官教传神庆典中,以激烈的身体竞技作为仪式展演形态的“斩马路”,实为一独特的民俗体育活动。这种独特性既体现在基于传统宇宙空间观的独特竞技文化设计逻辑,还呈现为其以深层游戏潜质所显现的身体竞技过程之于乡土社会秩序塑构的多重微妙性。阐释人类学的文化分析,集中呈现了它在实践形态上作为一项民俗体育行为是如何精妙地贯通天、地、人、神来塑构乡土秩序,这启示我们:竞技之于秩序的构建需要突破单纯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聚焦,寻求在人与自然、他人及自我关系的处理上探索具有深邃人文思想蕴含的可通达之径。
台文泽
关键词:体育人类学乡土秩序民俗体育
国家在场的民间权威与乡土秩序——以吴村“村转居”为例
2022年
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具有多元复杂、混合融合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社会秩序。“寺坊”这一民族民间生活组织形式在西北乡村社会,特别是回汉共居的民族村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吴村回族寺坊在近些年城市化和“村转居”进程中,坊民出现了“分家”与“离坊”、“聚合”与“离散”等现象,寺坊权威在清真寺的拆迁重建过程中发生了变迁,“寺管会”进行了重组。在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人们的“个体化倾向”正在逐渐加强,寺坊的权威性逐渐弱化;在“国家在场”的作用力下,人们更多地参与社区的社会生活,社区认同意识和国家认同意识逐渐增强,使得乡土秩序出现了相应的整合与重构的显著变化。
马志强
关键词:乡土秩序国家在场
乡土秩序下西北农民法律意识研究——以甘肃省LB村为例
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持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其离不开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法治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法律意识基础。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重点面向问题在农民,尤其是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民。农民法律意识...
杨兴明
关键词:法律需求
乡土秩序:海阳秧歌的制度文化形态
2021年
制度文化形态是文化人类学对文化属性理论架构的一个层面。海阳秧歌的制度文化包括生产、伦理、民俗三个方面。海阳以农耕为主、渔业为辅的经济生产方式,造就了民众向土而生、淳朴率真的性格。宗族家长制模式下的血缘成为海阳秧歌架构伦理道德体系的基础,地缘进一步延伸。时间与场所的固化、有形与无形的映衬,使当地民俗秩序具备了契约效力。物质、精神、制度三位一体,说明海阳秧歌属于农耕文化形态范畴。
秦贺
关键词:海阳秧歌伦理民俗
民族村寨后乡土秩序建构研究
2020年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与制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参与观察法及访谈法,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芒景村寨村规民约的实证分析,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村寨后乡土秩序的构建机制。结果发现:第一,民族旅游村寨的村规民约主要通过告诫形式引导村民行为,且其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性强,注重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及传统文化与环境的保护;第二,民族旅游村寨村民社会认同是乡土秩序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族群认同、地方村民及其特定行为认同;第三,法制与礼俗的融合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路径机制,主要通过明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制管理与遵从传统民族文化美德的礼俗约束两种形式实现有效融合,且族群和谐与村寨发展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走向与目标。
张彩虹窦志萍薛敬梅
关键词:乡土秩序民族村寨旅游社会认同村规民约
变迁中的民间权威与乡土秩序--以吴村回族寺坊为个案
中国社会有其固有的乡土本色,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社会又有其个性化的特点。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具有多元复杂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地方社会秩序,“寺坊”这一民族民间生活组织形式在西北乡村社会的回族历史发展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马志强
关键词:乡土秩序田野调查法
乡村权力多元与乡土秩序重构——以赣西村宗族权力与政府权力冲突互动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在中国乡村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地方权力多元化,地方正式权力与非正式权力对峙,乡村群体性冲突事件频发。宗族权力成为地方权力平台上不可低估的运行力量。赣西村乡村宗族与乡镇政府间的"8·18"权力冲突事件是乡村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揭示出乡村治理的困境。农村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不同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使得乡村社会从礼治秩序向法治秩序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转型和过渡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无序状态,即原有的秩序已无法维持,而新秩序的产生又需要一个过程。处在这种状态的乡村社区,不仅存在着像"8·18"事件的显性权力冲突,而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隐性权力冲突、公共公权力冲突、边缘权力冲突,以及乡村"两委"的同级权力冲突、治理精英与非治理精英的同类权力冲突。乡村多元权力冲突的正功能以及宗族权力的现代治理功能催生了权力良性互动的新格局,乡村宗族权力在与地方正式权力互动过程中,由社会冲突到社会和谐,既有阻碍农村社会转型的一面,又有推动农村社会转型的一面,二者在一个共同的乡村领域中互动,推进乡土秩序的重构。
谢建社牛潇蒙(校译)
关键词:地方政府权力权力互动乡土秩序
“寺庙重建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以J村社区为例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寺庙重建"的热潮。虽然可以说寺庙是一个超然脱俗、世外桃源般的宗教信仰场所,但它同时也是一个特定时间和空间之下凝结着多种力量的社会组织。"寺庙重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本文以位于江苏南部地区的J村为个案,透过J村寺庙重建的详细过程,以及J村寺庙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外部的各种力量分析,探讨了许多J村社区的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张力、文化与经济之间的互动。从理论意义上讲,一方面,寺庙重建与地方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另一方面,寺庙重建早已超出地方社会的范畴,新兴力量的嵌入使得乡土逻辑日渐消解,寺庙事实上成为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从实践意义上讲,大量田野材料亦提醒有关部门,寺庙重建中的法律法规很不完善,改进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骆建建蒋姗姗(校译)
关键词:集体记忆权力技术经济利益
刑事法律实效缺失对乡土秩序的影响
在“乡土性”极强的中国农村,刑事法律实效对于构建法治的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及重要的作用。刑事法律实效是指刑事法律法规指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且如果某人的行为与刑事法律法规不相符,则可能会受到相关司法...
叶露
关键词:刑事法律乡土秩序

相关作者

王智慧
作品数:48被引量:49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文化记忆 竞技 体育 体育参与 身体
姜阿平
作品数:4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乡土秩序 格兰诺维特 新经济社会学 嵌入性 酒厂
刘婷婷
作品数:57被引量:246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生物入侵 再生资源 WEEE 访问控制 碳
张乐天
作品数:37被引量:205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流转 Z 实证分析 文化解读 贫困治理
吴小丽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法治秩序 国家法 民间法 乡土秩序 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