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2 篇“ 二斑叶螨 “的相关文章
一种二 斑 叶 螨 取食相关基因SSGP2970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转基因药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 斑 叶 螨 取食相关基因及其对应的dsRNA序列和应用,所述二 斑 叶 螨 取食相关基因为SSGP2970;二 斑 叶 螨 SSGP2970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包括靶向二 斑 叶 螨 SSGP2... 孙勤哲 王森山 宋丽雯 刘磊 刘欢应用捕食螨 与生物药剂防治草莓二 斑 叶 螨 的试验研究 2024年 为了有效控制草莓二 斑 叶 螨 的危害,本研究评估了3种防控措施(释放捕食螨 、喷洒生物药剂及两者联合使用)在不同草莓棚中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二 斑 叶 螨 发生程度较轻的区域,无论是单独喷洒生物药剂还是单独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都取得了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在二 斑 叶 螨 发生程度中等的区域,喷洒生物药剂和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后期释放捕食螨 的效果优于药剂防治,而二 者联合使用则表现出见效快、防治效果持续周期长的特点;在二 斑 叶 螨 发生程度严重的区域,单独使用药剂或捕食螨 的效果都不理想,采取联合防治的措施,即在释放捕食螨 后防治效果逐渐升高。因此建议根据二 斑 叶 螨 的发生为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陈晓旭 那明慧 赵睿杰 王应玲 王作英关键词:二斑叶螨 捕食螨 生物药剂 智利小植绥螨 对设施草莓二 斑 叶 螨 的防治效果 2024年 二 斑 叶 螨 是危害设施草莓的重要害螨 之一。随着杀虫、杀螨 剂的抗药性以及在水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该试验探讨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对设施草莓上的二 斑 叶 螨 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智利小植绥螨 对设施草莓内二 斑 叶 螨 种群有明显防治效果,释放后7天调查时,处理3释放量为112.5头/m^(2)虫口减退率最快,防效最好。在释放14天后,处理2和处理3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7.13%和97.55%,防效分别为98.45%和98.68%,相差不大。在释放21天后,处理2和处理3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智利小植绥螨 释放量为75头/m^(2)时综合防治效果较好。 王娅亚 何秉青 田振华 阚炜杰 杨雯祎 李浩 路河 高丽关键词:设施草莓 二斑叶螨 生物防治 配对雄螨 数量对二 斑 叶 螨 雌成螨 繁殖潜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明确雄螨 数量对二 斑 叶 螨 Tetranychus urticae雌成螨 繁殖潜力的影响,研究配对性比在种群变化中的关键作用,为害螨 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 片饲养法,研究了不同性比结构(♀︰♂=3︰0、3︰1、3︰2、3︰3和3︰4)对二 斑 叶 螨 单雌产卵量、产卵历期、雌成螨 寿命以及子代孵化率、羽化率和性比的影响。【结果】配对雄螨 数量对二 斑 叶 螨 雌成螨 的生殖力、雌成螨 寿命及子代适合度有显著影响:二 斑 叶 螨 营两性生殖时,其产卵量均低于孤雌生殖(97.64粒/雌),雌成螨 的产卵历期随着配对雄螨 数量的增加逐渐缩短;孤雌生殖的二 斑 叶 螨 雌成螨 平均寿命显著长于有性生殖(P<0.05),且随雄螨 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二 斑 叶 螨 子代(卵)孵化率与子代(若螨 )羽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达90%以上;二 斑 叶 螨 孤雌生殖时子代全为雄性,两性生殖时以产雌为主,性比接近3︰1。【结论】孤雌生殖的二 斑 叶 螨 繁殖力高于两性生殖;不同性配比对二 斑 叶 螨 后代适合度无影响;二 斑 叶 螨 种群有性比自调节能力,孤雌生殖的后代都是雄性,随着配对雄螨 数量的增加,有性生殖率增加,后代以雌螨 为主。 史历 张廷伟 张育霞 袁月关键词:二斑叶螨 生殖力 不同药剂对二 斑 叶 螨 和截形叶 螨 的田间防效研究 2024年 为测定不同药剂对二 斑 叶 螨 和截形叶 螨 的防治效果,选择12种不同类型药剂对两种叶 螨 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不同药剂对二 斑 叶 螨 的防效差异很大,0.5%依维菌素乳油、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腈吡螨 酯悬浮剂、20%丁氟螨 酯悬浮剂的防效均超过90%,而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最低,为58.17%;除依维菌素外,其他药剂对截形叶 螨 的防效均超过90%。药后7 d不同药剂对二 斑 叶 螨 的防效处于40.30%~97.70%,对截形叶 螨 的防效处于87.55%~99.45%,说明12种药剂在药后3 d和7 d对截形叶 螨 的防效均高于对二 斑 叶 螨 的防效。综合不同时间点的防效结果,12种药剂均可用于防治截形叶 螨 ,依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 酯、30%乙唑螨 腈悬浮剂及复配剂45%联苯肼酯·乙螨 唑悬浮剂可轮换使用防治二 斑 叶 螨 。 董瑞 徐丹丹 李玉焕 王少丽关键词:二斑叶螨 截形叶螨 田间防效 药剂 二 斑 叶 螨 效应因子Tu28基因在调控二 斑 叶 螨 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二 斑 叶 螨 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 斑 叶 螨 效应因子Tu28基因在调控二 斑 叶 螨 中的应用。本发明经研究发现,通过RNA干扰技术降低二 斑 叶 螨 Tu28基因的表达量后,可显著提高二 斑 叶 螨 的死亡率,显著降... 陈青 梁晓 伍春玲 刘迎腈吡螨 酯对扁豆二 斑 叶 螨 的田间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2024年 二 斑 叶 螨 是扁豆主要害虫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扁豆产量和品质。本研究评价了30%腈吡螨 酯悬浮剂对扁豆二 斑 叶 螨 的田间药效及其对扁豆的安全性。田间使用有效成分量67.5、90、112.5 g/hm2,药后1 d三地的田间防效66.5%~85.9%、药后3 d 82.1%~92.3%、药后7 d 86.9%~95.2%、药后14 d 80.9%~96.1%,能有效防控扁豆二 斑 叶 螨 ,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良好的持效性。作物安全性试验表明30%腈吡螨 酯悬浮剂对扁豆安全。建议登记30%腈吡螨 酯悬浮剂防治扁豆二 斑 叶 螨 ,推荐使用有效成分量67.5~112.5 g/hm^(2)(制剂量15~25 mL/667m^(2)),于二 斑 叶 螨 发生初期施药1次。 陈秀 方朝阳 高永东 黄兰淇 赵莉 张颂函关键词:扁豆 二斑叶螨 田间药效 安全性 球孢白僵菌与杀螨 剂混配对二 斑 叶 螨 的毒力测定及其田间防治效果 2024年 为探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杀螨 剂混配对二 斑 叶 螨 Tetranychus urticae的防控作用,采用Munger cell法测定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 腈按照不同有效成分比混配后对二 斑 叶 螨 的室内毒力及其增效作用,并测定不同药剂组合对二 斑 叶 螨 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杀螨 剂对二 斑 叶 螨 的室内毒力大小排序为乙唑螨 腈>联苯肼酯>球孢白僵菌ZJU435,LC50分别为2.68、9.31和29.37 mg/L;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 腈分别以1∶9、3∶7、5∶5、7∶3、9∶1的有效成分比混配后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球孢白僵菌ZJU435与联苯肼酯、乙唑螨 腈均以9∶1有效成分比混配时的共毒系数最高,分别为324.61和391.80,增效作用最显著。以9∶1有效成分比混配时,12.50、9.50和8.00 mg/L球孢白僵菌+联苯肼酯混配处理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3%、81.94%和77.96%,8.60、3.60和2.40 mg/L球孢白僵菌+乙唑螨 腈混配处理后第10天对二 斑 叶 螨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38%、83.08%和79.95%。表明球孢白僵菌ZJU435与低剂量联苯肼酯、乙唑螨 腈混配可提高对二 斑 叶 螨 的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王好岭 王桂萍 张伟丽 董紫旭 王希波 李海天 谢丽霞 于毅关键词:二斑叶螨 毒力测定 田间试验 7种杀螨 剂对铁线莲二 斑 叶 螨 的室内毒力测定 2024年 选择市面上常见的7种杀螨 剂对铁线莲上二 斑 叶 螨 进行毒力测定。利用玻片浸渍法、叶 片残毒法和盆栽毒力测定分别对二 斑 叶 螨 卵、成螨 及盆栽铁线莲上的叶 螨 种群进行了毒力测定。对卵和成螨 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除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碱、阿维哒螨 灵、丁氟螨 酯、联肼乙螨 唑、阿维乙螨 唑、螺螨 酯和联苯肼酯。盆栽毒力测定显示,各种杀螨 剂的LC_(50)值都比室内毒力测定值有所提高。通过与其他已有研究结果比对发现,铁线莲上二 斑 叶 螨 的LC_(50)值较高,表明在铁线莲上定殖的二 斑 叶 螨 对农药的耐受性更高。研究结果可为铁线莲上二 斑 叶 螨 的化学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陈瑞旭 窦宏奇 明浩宇 杨鹤同 宋微关键词:铁线莲 二斑叶螨 杀螨剂 毒力测定 抗丁醚脲二 斑 叶 螨 种群筛选及生化抗性机理初探 2024年 【目的】探究二 斑 叶 螨 Tetranychus urticae对丁醚脲的抗性发展情况及生化抗性机理,以期为二 斑 叶 螨 的抗药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用丁醚脲对二 斑 叶 螨 进行持续抗性选育33代;用生化分析方法,每隔6代测定二 斑 叶 螨 丁醚脲抗性种群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多功能氧化酶(Mixed-function oxidases,MFOs)和几丁质酶(Chitinases)的活力变化情况。【结果】二 斑 叶 螨 经丁醚脲汰选至33代时,抗性指数达到18.610倍;抗性种群体内CarEs、GSTs和MFOs活性较敏感种群显著提高(P<0.05),其相对倍数分别为1.909、2.119和7.436倍,同时几丁质酶的活性较敏感种群无显著差异(P>0.05),其相对倍数为0.594。【结论】二 斑 叶 螨 对丁醚脲的抗性主要与MFOs活性升高和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有关,其次,GSTs和CarEs活性升高也参与了丁醚脲抗性的形成。 叶调琴 杨顺义 李文平关键词:二斑叶螨 丁醚脲 解毒酶 几丁质酶
相关作者
郅军锐 作品数:211 被引量:942 H指数:19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西花蓟马 二斑叶螨 南方小花蝽 菜豆 实验种群 周玉书 作品数:52 被引量:280 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研究主题:二斑叶螨 苹果全爪螨 害螨 山楂叶螨 杀螨剂 沈慧敏 作品数:146 被引量:1,028 H指数:18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研究主题:二斑叶螨 甲氰菊酯 截形叶螨 化感作用 哒螨灵 王少丽 作品数:219 被引量:868 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究主题:烟粉虱 小菜蛾 试剂盒 引物 二斑叶螨 宫亚军 作品数:120 被引量:857 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二斑叶螨 生物测定 田间防效 毒力测定 美洲斑潜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