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篇“ 二程洛学“的相关文章
二程洛学与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第五次重构
2021年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二程以儒为宗,批判地汲取佛道中的哲理,以天理论为基础,以明义利为核心,以成圣成贤为追求,以正人心、修道德、格君心之非为方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二程洛学有别于宗教的外在超越,转而实现内在超越,找到了一种中国人特有的精神生活方式,为宋代社会的道德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解决公共性问题,是儒家人伦关怀面临的最大最突出的问题。“以公释仁”区分了“爱”与“公”的差异,揭示了公共价值理念,实现了从“仁爱”到“兼爱”的跨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李庚香
立足二程洛学 助推河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2020年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洛文化作为河洛地区形成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二程洛学作为河洛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河洛文化发展到宋明时期的主要内容,也是河洛文化中学理性最突出的部分,其蕴含的思想影响中国社会近千年的主流价值观,在河洛文化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故而立足二程洛学能有效助推河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任婷李晓星
关键词:河洛文化二程洛学
二程洛学构建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文章简述了话语体系的概念,阐释了宋明理学中的二程洛学,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定意义上二程洛学构建了宋明时期的话语体系。阐述了二程洛学建构话语体系的经验:历史性承续,建立在之前历史的基础之上;具有自身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对"时代课题"的回应;在于门人的传播。
任婷
关键词:二程洛学话语体系历史经验
二程洛学的传承、分化与走向被引量:3
2019年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李敬峰
关键词:二程洛学弟子学派分化
陆九渊心学与二程洛学关系研究
通过对陆九渊心学和二程洛学在历史和思想上关系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陆九渊在思想上与程颢比较接近,主要表现在陆九渊的“本心”思想与程颢的“形上本心”观念的相通上。但陆九渊心学不由程颢思想开出,二人在本体论和工夫论方面的...
刘文钊
关键词:陆九渊心学思想二程洛学
二程洛学的羽翼、突破与转向——以杨时为中心而展开被引量:1
2018年
程颐在"学禁"声中去世后,洛学陷入极度艰难的生存境遇。杨时作为程门四大弟子之首,以道自担,着力接续和推阐二程洛学的核心话语"心性论"。在心性上,他突破二程的心性不分,严分心性界限,主张"心不可无,性不假修";在仁学上,他主张以"知仁、求仁"为要,将仁学工夫向内收缩;在工夫上,他融合程颢的"直觉体认"和程颐的"未发涵养"以及"格物致知",主张"未发体中"和"反身格物",将心性工夫限制在自我意识之内。杨时对洛学的发展和推阐体现出羽翼、融合和突破的诠释特质和理论旨趣,赖其"南渡洛学大宗"之地位,使洛学在两宋之际转向到偏于向内用功、过于玄虚高远的维度和路径。
李敬峰
关键词:二程洛学心性论仁学内倾
二程洛学到朱熹闽学被引量:3
2007年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兄弟在西京洛阳一带著书立说,聚徒讲学,形成了洛学学派。二程以“理”为核心和最高范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思想理论体系。他们也成为理学的奠基者。随着宋室的南迁,洛学得以南传。洛学在闽地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程门弟子杨时、游酢、罗从彦及罗从彦的弟子李侗进行。其中杨时、罗从彦、李侗都是南剑州人,史称“南剑三先生”。他们既是洛学在闽地的主要传人,也是闽学的先驱者,在洛学和闽学之间起到了中介和桥梁作用。祖籍徽州婺源、生在福建尤溪的朱熹曾从学于李侗,是南宋闽学的创建者,又是洛学的发扬光大者。朱熹在得“程氏正传”的基础上,又兼采众说之长,建立了一个庞大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由二程兄弟奠基、朱熹集大成的理学思想体系在元、明、清三代影响深远。主要从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角度探讨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的关系。
程有为
关键词:宋代学术洛学闽学
二程洛学继承创新的理论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二程洛学作为宋代新儒学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学派,继承创新是其突出的理论特征。洛学儒学就是在继承创新的积极理论思维框架下所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它上承孔孟儒学的政治伦理思想和核心精神,援引吸纳、改造融合佛、道思想资料,从而使洛学成为思辨性和哲理化的儒学新形态,因而具有突出的创新价值和意义。
杨翰卿
关键词:洛学儒学
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
关于宋代学术,《宋史·道学传》称:“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 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张载作《西铭》, 又极言理一分殊之旨,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无疑...
程有为
文献传递
二程洛学与实学研究
本书从洛学与实学这一新视角,探讨了二程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主要回答了在二程洛学思想体系中是否蕴含有实学思想,二程洛学与明清实学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评价二程在宋明学术上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问题。
赵金昭主编
关键词:哲学思想

相关作者

李敬峰
作品数:81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朱子学 关学 思想史意义 阳明心学 四书
王铭
作品数:6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唐宋 四书 本体论 玄学 佛性
魏宗禹
作品数:23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明清之际 历史贡献 儒学 道法自然 黄宗羲
李庚香
作品数:157被引量:401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研究主题:总书记 中原崛起 中原文化 黄河 中华民族
程有为
作品数:40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 中原文化 述论 社会和谐思想 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