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59篇“ 产奶性能“的相关文章
- 弗莱维赫改良荷斯坦杂交代产奶性能的研究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德系弗莱维赫杂交改良高产荷斯坦奶牛不同杂交代不同胎次的产奶性能。试验以德系弗莱维赫牛为父本,高产荷斯坦牛为母本进行杂交,采集杂交试验牛场不同杂交代全血及奶样,运用Admixture技术及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测定数据,分析弗荷不同杂交代次血统及不同代数各胎次产奶性能。结果显示,弗荷杂交一代牛西门塔尔平均血统占比47.31%,弗荷杂交二代牛西门塔尔平均血统占比81.22%,弗荷杂交三代牛西门塔尔平均血统占比90.04%,纯代牛西门塔尔平均血统占比98.47%。弗荷杂交牛杂一代、杂二代、杂三代、纯代产奶量在2~3胎次时达到峰值,4~8胎次逐渐下降,弗荷杂二代第2胎次奶牛产奶量相对较高,弗荷杂三代第3胎次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第4~5胎次(P<0.05);1~3胎次奶牛体细胞数相对较低,显著低于第4~5胎次(P<0.05);乳脂率、尿素氮含量整体随胎次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弗荷杂交二代和杂交三代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可继续杂交或横交固定,从而逐步培育当地特色弗荷新品种。
- 叶翠芳窦立静杨阳吴洁周彬乔彦杰李广欧四海
- 关键词:荷斯坦奶牛血统产奶性能
- 犊牛断奶日龄与生长速度及产奶性能关系的研究
- 2025年
-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断奶日龄对犊牛后期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0~180日龄不同平均日增重对成年后首个泌乳期产奶水平的影响。试验以我国甘肃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2020—2022年出生的1105头荷斯坦母犊牛为对象,根据不同断奶日龄将断奶母犊牛分为7组,计算各组犊牛断奶时、180日龄时的体重和对应阶段的平均日增重,以及试验期间各组母犊牛腹泻、肺炎或其他疾病的发病率;根据0~60日龄和61~180日龄两个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将母牛分别分为5组和6组,分别计算两个阶段不同平均日增重的各组母牛头胎产奶高峰日、高峰产奶量及305 d产奶量。结果显示,在56~58日龄断奶的荷斯坦母犊牛,出生到断奶和出生到180日龄时的平均日增重和180日龄时的体重均可达到较高水平。提高断奶体重能够明显改善断奶后犊牛的健康状况。0~60日龄平均日增重为0.86~0.90 kg/(头·d)能够显著提高荷斯坦母犊牛成年后首个泌乳期的产奶量(P<0.05)。61~180日龄平均日增重为1.21kg/(头·d)及以上可使荷斯坦母犊牛成年后首个泌乳期的高峰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达到最高。研究表明,在犊牛培育过程中,牧场选择适宜的断奶日龄和不同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既有助于提升成年后首个泌乳期的产奶性能,还能够降低犊牛培育成本,结果可为今后甘肃地区后备牛培育提供参考。
- 陈世伟姜徽黄旺洲王红斌李晓锐马调调陶永康
- 关键词:母犊牛断奶日龄平均日增重产奶性能
-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为探讨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方法]试验选用48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年龄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精粗比为50∶50、60∶40、65∶35和70∶30的饲粮,编号为A、B、C、D组,预试验7 d,正式试验周期30 d,检测各组试验奶牛产奶性能及牛乳品质。[结果]随着精料比例的提高,荷斯坦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牛奶品质均明显提高;高精粗比饲粮组(C、D组)的奶牛饲喂30 d后,日产奶量分别达到21.51、22.65 kg,而料肉比显著降低;牛乳中乳蛋白率和乳总固体物显著升高,C、D组分别是3.17%、11.87%及3.19%、11.97%,两组的牛奶品质比较接近。[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日粮中精料的添加比例可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改善牛乳品质,综合成本因素,且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精粗比为65∶35的日粮效果最佳。
- 郭法光孟德坤
- 关键词:日粮精粗比奶牛产奶性能牛奶品质
- 菊芋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直肠微生物和代谢的影响
- 菊芋多糖(Jerusalem artichoke polysaccharide)作为以一种天然植物多糖,通过人工从菊芋块茎中提取。是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同时也符合益生元的定义。它具有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结...
- 张相宇
- 关键词:产奶量奶品质
- 黑沙蒿粗多糖与壳聚糖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及菌群多样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 通过饲喂绿色营养调控剂提高产奶性能,是目前奶牛养殖领域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得出,黑沙蒿和壳聚糖能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水平。本论文旨在比较探究黑沙蒿粗多糖和壳聚糖对泌乳期奶牛瘤胃...
- 赵浩翔
- 关键词: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营养物质消化代谢
- 围产期饲粮中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和N-氨甲酰谷氨酸对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浆代谢组的影响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围产期饲粮中添加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HMBi)和N-氨甲酰谷氨酸(NCG)对奶牛产奶性能、血浆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体况、上一胎次产奶量及预产期相接近的围产期母牛10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30 g/d的HMBi+20 g/d的NCG。试验期为42 d,其中围产前期21 d,围产后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后第21天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乳脂产量有增加趋势(P=0.09),乳尿素氮含量有降低趋势(P=0.07),乳脂率、乳蛋白率、乳蛋白产量和体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奶牛血浆代谢组中有17个代谢物上调,15个代谢物下调,主要富集在亚油酸代谢、维生素的消化和吸收代谢、丙酮酸代谢、维生素B 6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由此可见,围产期饲粮中添加HMBi和NCG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乳脂产量,降低乳尿素氮含量,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改善机体脂质代谢,缓解能量负平衡。
- 刘乐何丽丽马楠樊希雅刘帅王琨王玲
- 关键词:奶牛围产期产奶性能
- 蒲公英水提物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24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水提物(DWE)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SCC)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奶牛饲粮中适宜的蒲公英水提物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20头泌乳日龄、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产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牛。对照组(DZ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DWE_(50)组)和70 g/(头·d)(DWE70组)的蒲公英水提物。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正试期内,牛舍日平均温湿度指数(THI)>72,表明试验奶牛均处于热应激状态。2)与DZ组相比,DWE_(50)组、DWE70组的第14、21、28天时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DWE_(50)组的第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DWE70组的第7、14、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14、21、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3)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_(50)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T-AOC显著升高(P<0.05),DWE_(50)组、DWE70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_(50)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著升高(P<0.05)。5)与DZ组相比,DWE_(50)组、DWE70组的乳中SCC均呈下降趋势,DWE70组的乳中SCC下降较为迅速,且第28天乳中SCC更低。6)在门水平上,各组粪便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各组粪便相对丰度最大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结果显示,DWE70组较其他组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更多,主要为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梭状芽孢杆菌目(Clostridiales)、厚壁菌门等。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水提物可提高奶牛
- 李赵嘉孟然杨文娇冯薇李名雪陈志颖王秀萍毛立娟陈娜
- 关键词:产奶性能体细胞数
-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了能在炎热天气针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实施适当的预防和降温措施,降低热应激对泌乳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该试验选用45头不同泌乳阶段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探究热应激对其呼吸频率、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热应激使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对泌乳早期奶牛的呼吸频率影响更大;(2)热应激状态下,各泌乳阶段奶牛的产奶量均显著性下降(P<0.05),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下降率为18.58%,在不同泌乳阶段奶牛中下降幅度最大;(3)热应激状态下,奶牛乳中乳脂和乳蛋白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泌乳早期奶牛乳中非脂固形物、乳糖和酪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可见,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性能受热应激的影响更大,在奶牛的饲养管理中,要更加注重预防和应对泌乳早期奶牛热应激的发生。
- 宋振华董茹月张磊樊潇潇丁旭红孙小琴
- 关键词:热应激泌乳阶段奶牛产奶性能
- 不同胎次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奶品质和奶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 2024年
-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对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奶品质和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根据胎次(第1、2、3和4胎次)进行分组,各组分别选择健康和体况良好、免疫接种后的20头奶牛,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各胎次组奶牛均饲喂相同日粮。结果显示,与1胎次奶牛相比,3和4胎次奶牛DMI分别显著提高16.70%和16.13%(P<0.05);与1胎次相比,2~4胎次奶牛的产奶量分别显著提高5.69%、15.63%和15.41%(P<0.05);与第2胎次相比,第1、3和4胎次奶牛的乳脂率分别显著降低5.33%、5.84%和5.58%(P<0.05);乳蛋白率分别显著降低11.24%、9.80%和10.09%(P<0.05);与1胎次相比,2~4胎次奶牛的4%FCM分别显著提高7.97%、16.88%和16.31%(P<0.05)。与第1、2胎次相比,第3、4胎次牛乳中组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其他胎次相比,第3胎次牛乳中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第1胎次相比,2~4胎次牛乳中异亮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第1和4胎次相比,第2和3胎次牛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第1、3和4胎次相比,第2胎次牛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第1、3和4胎次相比,第2胎次牛乳中长链脂肪酸、ω-3脂肪酸、ω-6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随胎次增加,奶牛产奶性能显著提高,但乳品质有所下降,本试验结果表明第2胎次的牛乳质量最佳。
- 邓健
- 关键词:胎次泌乳性能乳品质
- 热应激对泌乳牛产奶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热应激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泌乳牛的产奶性能,包括减少采食量、转变能量代谢模式、激活免疫系统及引起炎症、影响乳腺发育及功能等。牧场对于热应激的应对措施通常从营养、管理、遗传三方面入手,调控效果有限。了解热应激导致泌乳牛产奶量下降的潜在机制,对于减少热应激引起的产奶损失十分重要。综述了热应激对泌乳牛产奶性能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生产中科学制定热应激缓解措施提供参考。
- 宫玥王封霞张幸怡刘岩韦子海苏衍菁
- 关键词:泌乳牛热应激产奶性能
相关作者
- 孙国强

- 作品数:129被引量:575H指数:14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奶牛 产奶性能 氮排泄 奶牛产奶性能 奶牛瘤胃
- 高腾云

- 作品数:514被引量:2,10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奶牛 肉牛 热应激 反刍动物 产奶量
- 闫素梅

- 作品数:364被引量:1,533H指数:18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奶牛 维生素A 肉鸡 肉仔鸡 壳聚糖
- 吕永艳

- 作品数:81被引量:4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奶牛 奶牛产奶性能 产奶性能 氮排泄 瘤胃发酵
- 韩兆玉

- 作品数:95被引量:57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奶牛 乳成分 奶牛产奶量 产奶量 血液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