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篇“ 人造子宫“的相关文章
人造子宫技术合理性及其悖谬的社会考量
2025年
人造子宫技术作为现阶段人类医学领域的重大进步和发现,为解决人类生育问题提供了新的选择。人造子宫技术虽在降低母婴死亡率、推动女性解放、稳定人口数量、重塑社会性别分工等方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引发了诸如女性自我角色的冲突、人造子宫与自然孕育的对立、婚姻关系的失衡等新的社会伦理问题。加强对人造子宫技术的伦理规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生育选择,明晰人造子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边界,促进人造子宫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统一,充分发挥人造子宫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从而增进人类福祉。
杨洁吴宁
关键词:性别分工
人造子宫技术的法律反思与规制建议
2024年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造子宫技术悄然产生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随着羔羊实验的初步成功,该技术也愈加规范和完善。相比于传统生育方式,人造子宫技术的优势呈现多方面的价值样态,不仅有利于提高健康婴儿的出生率,同时也有益于实现女性群体完全解放,推进男女两性实质平等。但技术的双面性也阻碍了技术的广泛实施,面对人造子宫技术所引发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需予以理性探究、综合考量,及时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从立法层面明确实施主体的法律限制、医疗程序的法规保障、主体地位的规范界定,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科学技术的价值优势,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张小余
关键词:法律反思
人造子宫育儿技术的伦理困境与解决路径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造子宫育儿技术逐渐成为现实。人造子宫育儿技术在帮助自然生育困难夫妇实现生育愿望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对胎儿和母体健康、生命伦理、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解决该技术的伦理困境需要实现生命权与社会责任、科技理性和道德理性的平衡;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强化伦理教育和公众意识形态引领等。这样,才能保证人造子宫育儿技术在符合科学、符合伦理的范围内有序使用。
孙全胜
关键词:生命伦理伦理风险
人造子宫技术的伦理治理探析——基于部分外生技术的考察被引量:1
2024年
人造子宫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前沿领域,其当前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方向是部分外生技术。部分外生是将早产的胎儿移植到人造子宫中进行孕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早产儿救治、胎儿治疗、减少妊娠并发症等方面。尽管该技术尚未被批准用于人体试验,但其可能引发的堕胎自由争议、风险与受益平衡、父母权利平等、新生儿道德地位等方面的伦理问题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者和医学从业者需要遵从特定的伦理框架,坚持患者最佳利益标准,明确父母的权利和责任,通过评估确保社会公正,明确治疗与增强的界限,才能推动这项技术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
王凯宁王乐
关键词:科技伦理
人造子宫在超早产儿胎肺保护性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得以救治。但由于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经积极救治存活下来的超早产儿预后仍不乐观。临床要从根本上降低超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转换传统治疗模式。人造子宫通过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来模拟母体子宫内环境进而维持胎儿重要器官的保护性发育,为改善超早产儿预后提供了新的希望。该文对人造子宫在超早产儿胎肺保护性发育中的优势和关键技术进行综述。
唐亮黄捷婷孔祥永
关键词:人造子宫肺发育预后
争议人造子宫
2023年
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是大自然精妙设计的结果。目前科学尚不清楚母体对胎儿进行营养筛选配比、激素调节、免疫控制等方面细节,所以人造子宫不可能准确复刻母体子宫的完备功能。“‘母亲’对人类而言,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是一个温暖的来处。如果不是母亲而是机器生的孩子,会变得更加无情吗?”要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类福祉,但更要恪守科技发展的底线——维护人的尊严。“人终究不是能够被随意制造、销毁的‘产品’,人是其本身。”
于雪魏雨虹
关键词:人造子宫激素调节免疫控制胎儿
基于生物3D打印的人造子宫内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生物3D打印的人造子宫内膜;人造子宫内膜机体包括有致密层、海绵层、基底层和支撑聚合网,所述支撑聚合网采用3D打印制备,所述支撑聚合网的原料采用的是胶原、软骨素、Matrigel以及搭配聚乙交酯‑丙交酯;基...
黄国英周文浩曹云盛伟胡晓静
人造子宫之梦:科幻与现实的距离
2023年
2023年10月3日,朝日电视台报道了日本一家机构以人造子宫成功培育出鲨鱼的新闻。这是世界上首例利用人造子宫孕育并产下鲨鱼婴儿的案例。和人类一样,鲨鱼也是胎生动物,它们的孕期短则八九个月,长则数年。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超过三分之一的鲨鱼种类濒临灭绝。因此,早有人开始尝试模拟出类似于母鲨子宫的环境,来保育还没有出生的鲨鱼胚胎。
小庄
关键词:人造子宫濒临灭绝鲨鱼濒危物种
人造子宫技术权力的运行逻辑与价值规约被引量:2
2023年
人造子宫生育技术权力运行的模式是排除,人工对自然的排除,机器对人的排除,生命工业大生产对家庭人口生产方式的排除,将产生新的不平等和对人的文化价值与生命权的挑战。生育技术的进展无法取代自然的神性,包括复杂性、系统性、多样性和无限性。在自然孕育中不仅诞生了婴儿,更诞生了属人的母性、人性与神性,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不能被还原为生物的功能性、简单性与计算性。因此,有必要对人造子宫的技术进展设立伦理价值规约,引导人类生育技术回归自然本身、生命本身以及人的文化价值意义本身,从而增进人类的福祉。
林世芳封泉明
关键词:人造子宫技术权力科技伦理
人造子宫技术对婚姻家庭关系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与应用,已经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命科学技术。人造子宫技术作为人类辅助生育技术的新兴技术,其能为无数家庭实现救助早产儿愿望的同时,所带来的婚姻家庭关系问题也是尤为突出。本文旨在立足于科技...
刘颖
关键词:婚姻家庭关系

相关作者

徐天成
作品数:78被引量:33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经络 穴位 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 针刺
黄孙兴
作品数:27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囊胚 垂体降调节 Y 体外受精 辅助生殖
曹云
作品数:232被引量:1,844H指数:2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婴儿 神经发育
王凯宁
作品数:18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量子计算 量子力学 量子 并行性 科学哲学
吴宁
作品数:248被引量:92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列斐伏尔 马克思主义 高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