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0 篇“ 介入操作 “的相关文章
可改变介入 操作 方向的血管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改变介入 操作 方向的血管鞘,包括中空的外鞘,其内形成有沿外鞘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且外鞘的头端和尾端均开口,第一通道与头端和尾端的开口均连通,以形成沿第一方向的通路;外鞘的鞘壁上还构造有第二通道,第二... 范隆华 高红霞 朱广浪 李旭 李杨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用于修复残余主动脉夹层的介入 操作 技巧 2024年 残余主动脉夹层(AD)可能导致主动脉持续扩张甚至动脉瘤形成,或影响内脏分支致脏器灌注不良,由于其特殊解剖特点,仍然是目前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 治疗的难点。由镍钛合金编织的双层三维(3D)立体网状结构构建的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有助于残余AD的修复。但由于这种装置与传统覆膜支架的设计理念不同,其操作 过程需要完全不同的技巧。现回顾57例应用AERD治疗残余夹层的患者资料,总结AERD装置的介入 操作 技巧,以期促进该技术的临床推广。 马晓海 张洪博 张臣 程章 乔环宇 李守明 刘永民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介入操作 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腔 腔内介入治疗 一种用于颈部静脉介入 操作 的头部托架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颈部静脉介入 操作 的头部托架,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承托外壳,所述承托外壳的内轮廓被设置为与人体头部相适配,以便所述承托外壳托起人体头部;所述承托外壳铰接于承托件上,所述承托外壳被设置为基于承托... 张金龙一种配合超声引导下介入 操作 使用的置管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合超声引导下介入 操作 使用的置管,涉及置管领域,插槽呈环形阵列开设在导轮B的顶端面上,解决现有的由于其需要依靠置管鞘预先插入到穿刺孔内部来对于置管进行导向,但置管鞘在进行撕裂时会不可避免的带动着插入在其内... 张华俊 曹丽平虚拟现实与超声结合引导介入 操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 操作 方法,包括:一种虚拟现实系统、一种靶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一种穿刺引导方法。本发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把人体内的靶点位置实时显示出来,并实明显示穿刺针及入路,操作 人员可以直观的进行穿刺。本发明操作 简单,对... 郑力鹏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脑血管介入 操作 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4 2023年 神经介入 作为一项微创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显著。近年来,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行神经介入 已能够满足大多数脑血管疾病介入 诊疗需求,备受临床关注。经桡动脉入路所用的导管规格、技术路径与经股动脉入路均有不同,各中心经验尚存差异。为更安全有效地开展经桡动脉或远端桡动脉入路的神经介入 技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 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 协作组组织国内有经验的专家共同撰写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经桡动脉介入协作组 刘新峰 刘锐 代成波 韩红星 李聪慧 王鹏 孙文 朱双根 王启章 李浩涛关键词:神经介入 经桡动脉入路 良性气道疾病呼吸介入 操作 的规范性要求 被引量:3 2023年 良性气道狭窄与恶性气道狭窄比较,其病因、分型及预后完全不同。此外,由于患者生存期长,患者及家属期望值更高,对手术引起的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难以接受。良性气道狭窄介入 诊治共识发布以后,对良性气道狭窄的分型更加清楚,针对良恶性狭窄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介入 治疗方法,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共识从良性气道狭窄的病因、分型及治疗预后等多个角度论述,篇幅较长,而对治疗方案介绍又不够具体。为了方便广大医师进一步明晰良性气道狭窄介入 治疗的完整方案,本文对良性气道疾病呼吸介入 操作 的规范性要求进行了详细及完整的介绍,以期方便读者进一步加深了解良性气道疾病介入 治疗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张杰关键词:气道疾病 良性气道狭窄 治疗预后 介入治疗 减少并发症 与介入 操作 相关的DeWinter综合征2例 2023年 De Winter综合征的概念于2008年被提出[1],其特点为:①胸前V1~V6导联“J”点压低1~3 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②QRS波群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③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④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该病发生率低,大规模研究较少,目前报道的病例中多以De Winter综合征为首发心电图表现,少数由STEMI演变而来,而无一例外的均是发生在PCI术前,笔者在回顾性整理病例的过程中发现了2例发生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PCI)术后的De Winter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刘东升 李国林关键词:介入操作 AVR导联 QRS波群 心电图表现 ST段 综合征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常见介入 操作 中患者辐射剂量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常见放射介入 操作 中患者的辐射剂量水平,评估放射风险。方法选择2020年12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实施常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放射介入 操作 的成年患者,记录手术中受照时间、摄影帧数、累积剂量(cumulate does,CD)、剂量面积乘积(dose area product,DAP),计算最高皮肤剂量(peak skin dose,PSD),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08例,涉及6类术式:带卡夫隧道式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CC)置入术223例,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95例、移植物内瘘(arterovenous graft,AVG)-PTA 28例、移植物内瘘血栓清除术(AVG取栓)27例、带卡夫隧道式透析导管置换(TCC置换)并纤维蛋白鞘或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central vei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CV-PTA)14例、CV-PTA21例;中位PSD在6类术式分别为1.43(0.60,5.28)、6.33(3.94,9.91)、6.41(2.66,13.09)、7.38(4.23,10.86)、30.52(19.08,52.73)、60.64(36.17,79.92)mGy,中位DAP在这6类术式分别为0.63(0.27,2.26)、4.02(2.57,6.49)、4.21(1.74,8.53)、4.27(2.72,7.13)、13.51(8.44,29.30)、26.84(18.02,35.37)Gy·cm^(2)。结论透析通路常见介入 操作 绝大多数手术为中低剂量操作 ,辐射安全性好;中心血管介入 操作 的放射剂量明显高于外周血管介入 操作 。 陈之淳 王颖 胡蓉蓉 胡燕 樊晓红 刘炳岩 夏京华关键词:血管通路 介入治疗 导丝联合球囊辅助360°迂曲桡动脉拉直技术完成冠状动脉介入 操作 的初步探讨 2023年 目的 对通过360°迂曲(环状迂曲)桡动脉完成冠状动脉介入 诊疗操作 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环状迂曲右桡动脉的患者成功经桡动脉路径完成冠状动脉介入 诊疗,并对经环状迂曲桡动脉的操作 进行了总结。结果 本研究中15例患者均通过环状迂曲桡动脉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对于存在环状迂曲桡动脉的患者经迂曲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PCI)时,通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导丝结合直径2.0mm球囊(6~8atm膨胀状态)辅助指引导管通过环状迂曲桡动脉后,交换为J形造影导丝将迂曲桡动脉部分拉直的状态下完成后续的CAG和PCI。左侧冠状动脉及右侧冠状动脉均可以通过该技术完成PCI,术后未出现前臂血肿及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导丝联合球囊的技术能够成功辅助导管通过环状迂曲桡动脉完成冠状动脉介入 诊疗。 赵学强 潘金玉 姚玉才 李佳旻 郑飞关键词:桡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相关作者
刘浩 作品数:166 被引量:182 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机器人 手术器械 近端 内窥镜 模块化 郭成军 作品数:215 被引量:1,120 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 射频消融 室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李洪谊 作品数:140 被引量:295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机器人 扑翼 微型机器人 电磁驱动 内窥镜 贾琪 作品数:3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辐板 惯量 介入操作 气压传感器 气囊充气 苏刚 作品数:23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主题:微型机器人 飞行机器人 扑翼 线圈 电磁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