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 篇“ 低丘红壤区 “的相关文章
基于透水混凝土渗灌不同灌水量对低 丘 红壤 区 蜜桔生长的影响 2022年 为研究不同灌水量对丘 陵红壤 区 蜜桔生长的影响,对南丰县大田蜜桔进行透水混凝土渗灌试验。在实验地设置3个不同灌水量水平(H_(1)低 水,H_(2)中水,H_(3)高水)的灌溉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垂向分布大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透水混凝土灌水器埋深在30cm时土壤含水量到达峰值;在整个生育期内H_(2)灌水处理枝长增长率最大;同时灌水量越大,果型指数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各灌水处理蜜桔糖分随时间的增长而升高,H_(3)处理组果实糖分最高。综合蜜桔生长规律及枝长增长率、果实横纵径、果型指数、蜜桔糖分等4个指标对水分调控的响应,得出对低 丘 红壤 透水混凝土渗灌条件下H_(3)为最佳灌水处理。 吴子涵 裴青宝 胡瑞 卢斌 胡屈宇 郭文彬 林家顺关键词:生长生理 低丘红壤 基于Priestley-Taylor模型的低 丘 红壤 区 水热通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20年 Priestley-Taylor参考作物蒸散模型系数的本地化是提高区 域蒸散模拟精度的关键。以江西省低 丘 红壤 区 农田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农田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同时,采用Priestley-Taylor模型模拟了红壤 区 作物蒸散,与实测蒸散进行了比较,并对该模型的系数进行了修正,评价了P-T1.26及P-T1.07模型在本地模拟蒸散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逐日尺度下农田水热通量变化曲线呈单峰形且受天气条件影响明显,逐月尺度下净辐射通量、潜热通量及土壤热通量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净辐射通量、空气温度及水汽压亏缺是影响潜热通量的主导因子,均对潜热交换有促进作用;P-T1.26模拟的蒸散比实测偏高13.77%,P-T1.07模拟的蒸散比实测偏低 3.39%,参数修正后的P-T1.07模型模拟精度明显提高,α=1.07可以作为研究区 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本地化适宜参数。 姚欢欢 景元书 韩丽娟关键词:低丘红壤区 水热通量 通径分析 南方低 丘 红壤 区 水热交换特征及蒸散模型研究 红壤 区 不同时间尺度水热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蒸散变化规律及蒸散模型适用性,对充分掌握研究区 水热资源及区 域耗水规律有重要意义,还能为有效灌溉和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的低 丘 红壤 区 农田为研究对象,... 姚欢欢关键词:通径分析 蒸散模型 文献传递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的低 丘 红壤 区 稻田蒸散模拟 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低 丘 红壤 区 稻田波文比仪测量值和小气候观测资料,将8种组合形式的Jarvis公式和Irmak公式应用到Penman-Monteith模型中,组成9种蒸散模型,模拟稻田全生育期的逐时蒸散量,以波文比仪观测的蒸散量作为实测值检验模型精度。结果表明:PM_Irmak模型对水稻全生育期的蒸散模拟效果在所有模型中最好,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分别为0.064和0.049mm·h^(-1),确定系数、纳什效率系数和一致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940、0.922和0.953。8种PM_Jarvis模型模拟蒸散的日动态变化值在水稻返青期均明显小于实测值,PM_Irmak模型模拟蒸散的日动态变化值在整个生育期与实测值均较为接近。由此可见,Irmak公式应用到PM模型后模拟精度较高,可为低 丘 红壤 区 稻田蒸散研究提供参考。 文建川 景元书 韩丽娟关键词:冠层阻力 蒸散 低 丘 红壤 区 新垦耕地土壤有机物料分解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0年 低 丘 新垦耕地基础肥力低 下,如何提升土壤有机质是其培肥的核心。为了解低 丘 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特点,通过系列模拟试验,探讨了土壤性状、有机物料类别、施石灰和水分管理等对施入低 丘 新垦耕地土壤中有机物料分解特点及其腐殖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 丘 新垦耕地中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随土壤初始有机碳含量、pH值的增加而下降,黏质土壤的腐殖化系数高于壤质土壤。新垦耕地土壤中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高于周边多年培肥的熟土。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与土壤初始微生物生物量碳呈负相关。在新垦耕地中施用石灰石粉可促进土壤中有机物料的分解,降低 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缺水和过多水条件下有机物料在土壤中的腐殖化系数均高于正常水分条件下。有机物料来源可明显影响其在低 丘 新垦耕地土壤中的腐殖化系数:堆肥大于秸秆、绿肥;作物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施用生物质炭虽然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但单施生物质炭不利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在新垦耕地上生物质炭应与其他有机物料配合施用。 刘国群 吴梦洁 严建立 章明奎关键词:有机碳 腐殖化系数 影响因素 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对低 丘 红壤 区 稻田蒸散的影响 2019年 高温天气随气候变暖趋势逐渐频发,研究高温天气背景下的稻田蒸散对分析区 域水分平衡和季节性高温干旱防治有重大意义。2016年8月11—26日形成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35℃),期间稻田蒸散相较2014年、2015年同期的波动趋势与热力因子变化明显不同,并且随着持续高温的累积,稻田日蒸散变化由最初明显的"双峰"曲线变为典型的"单峰"曲线。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气象因子与稻田蒸散的关系,结果显示:净辐射、相对湿度对稻田蒸散的作用不受持续高温胁迫影响;当水稻田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受热力因子影响减小,受降水、风速因子影响增加;当水稻田未受到夏季持续高温胁迫影响时,稻田蒸散主要受到净辐射、热力因子影响。 赵梦凡 景元书关键词:气象因子 主成分分析 低 丘 红壤 区 地表温度反演及蒸散估算研究 地面蒸散是地表与大气水分交换的重要环节,而地表温度是地面蒸散估算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参数,因此选取适用性最高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以提高蒸散估算精度,对深入了解低 丘 红壤 区 的水热资源分布情况,从而指导当地作物的种植模式规划、提高区 ... 秦奔奔关键词:遥感 地表温度反演 低丘红壤区 蒸散 文献传递 基于SiB2模型的低 丘 红壤 区 花生根域土壤水分动态模拟与数据同化 被引量:3 2018年 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2)是将植物生理学、土壤微气象学结合起来用以研究单层植被中的水、能量以及CO_2通量变化的陆面过程模型。为了使SiB2适用于江西低 丘 红壤 区 农田小流域生态系统,根据在余江县花生地试验区 的实地测量以及SiB2提供的土壤和作物分类,确定土壤特性参数和花生形态学参数,调整部分花生生理学、光学参数,并修正SiB2长波辐射的计算。在此基础上,选取花生幼苗、开花和饱果成熟三个关键的生长期的近地层观测资料代入模式,对花生根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短期模拟,探究不同生长期的花生生长特性和气象因素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且针对模型提出了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单点数据同化方案以提高精度。与观测结果进行验证后,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期下,极端天气越少、植株形态越成熟稳定,模拟结果越准确。在进行数据同化后,模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 张乾 景元书关键词:低丘红壤区 集合卡尔曼滤波 数据同化 低 丘 红壤 区 稻田实际蒸散特征及其气象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8年 本研究分析了低 丘 红壤 地区 晚稻全生育期田间气象观测数据,阐明了水稻各生育期实际蒸散量特征及规律,采用通径分析方法与Beven敏感性公式对比研究了气象因子对实际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蒸散实测值为290.6 mm,其中移栽-分蘖期实测蒸散量最大,为96.9 mm,占全生育期蒸散量的33.3%;逐日蒸散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的趋势,高峰期出现在水稻分蘖中后期;一天中稻田蒸散逐时动态变化总体遵循"早晚低 、中午高"的倒"U"单峰型变化规律,天气条件和生长期不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通径分析与敏感性分析表明,净辐射、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具有较高的总贡献系数和敏感性系数,是影响该区 稻田蒸散的主要气象因素;其次为最高气温、最低 气温、平均温度3个温度因子,而风速对蒸散的影响作用较小;蒸散量变化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存在时间尺度差异,相比于逐时尺度,逐日尺度上各气象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 李谦 景元书 景元书 王晗 李根关键词:通径分析 气象因子 基于SiB2和卡尔曼滤波的低 丘 红壤 区 农田土壤水分数据同化 陆地表面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系统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其中,农田土壤水分是研究作物生长与地气相互作用之间联系的重要指标,建立准确的陆面过程模型评估陆面条件,尤其是作物根域土壤水分变化在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中的... 张乾关键词:农田土壤水分 数据同化 卡尔曼滤波
相关作者
王明珠 作品数:56 被引量:504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低丘红壤 低丘红壤区 红壤 南酸枣 花生 景元书 作品数:271 被引量:1,854 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应用气象学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主成分分析 张斌 作品数:106 被引量:2,368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主题:红壤 低丘红壤 南酸枣 花生 低丘红壤区 张桃林 作品数:275 被引量:6,042 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研究主题:红壤 土壤 农业机械化 土壤肥力 全国农业 李阳 作品数:3 被引量:17 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研究主题:低丘红壤区 农田 水热通量 大孔径 集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