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15篇“ 僵硬度“的相关文章
- 飞行人员动脉僵硬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我军飞行人员动脉僵硬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个体化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空勤科162例住院飞行人员病历资料的一般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脉搏波增强指数(AIx)的影响因素。结果随着飞行人员年龄增长和飞行时间增加,cfPWV、AIx、中心动脉收缩压和中心动脉舒张压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飞行人员cfPWV与年龄、站位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飞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飞行人员AIx与年龄、WC、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史和飞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飞行人员cfPWV的显著影响因素有WC和中心动脉收缩压(P<0.05);飞行人员AIx的显著因素主要是年龄(P<0.05)。结论对中心动脉收缩压偏高、WC偏大的大龄飞行人员应当及时监测cfPWV和AIx指标,评估血管僵硬程度,及时开展针对性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 刘峰舟李倩王宁睿黄莉彭文华潘欣薛军辉林伟郑建勇
- 关键词:飞行人员动脉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
- 颈椎僵硬度的自动评估方法及装置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颈椎僵硬度的自动评估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颈椎运动过程的DR视频数据,从所述DR视频数据中的每帧图像中分离出颈椎图像,提取所述颈椎图像中各颈椎块的关键几何点,根据不同时刻的各颈椎块的关键几...
- 胡鑫瑞叶超黄俊业郑晗
- 残余胆固醇与动脉僵硬度轨迹的关联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残余胆固醇单一时点基线水平及其长期累积暴露水平对动脉僵硬度进展轨迹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北京健康管理队列中连续参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健康体检的参与者,符合入选标准者共2401例。以2014—2015年的残余胆固醇值作为基线残余胆固醇暴露水平,以2010—2015年3次体检的残余胆固醇值计算其累积暴露指标,包括累积暴露量、累积暴露负担和高残余胆固醇暴露时间。通过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评估动脉僵硬度。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每年随访1次,应用基于组的轨迹模型构建随访期间的baPWV进展轨迹。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残余胆固醇基线水平、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指标与baPWV进展轨迹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年龄61(54,69)岁,其中男性1801人(75.01%)。基于组的轨迹模型结果显示,将研究对象分为3个亚组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组分别为baPWV低-上升组(1036人,43.15%)、中-上升组(1137人,47.36%)和高-上升组(228人,9.50%)。校正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单一时点的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OR=1.170,95%CI:1.074~1.274)、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量(OR=1.194,95%CI:1.096~1.303)、有累积暴露负担(OR=1.270,95%CI:1.071~1.507)和高残余胆固醇暴露时间(6年:OR=1.351,95%CI:1.077~1.695)均与不良的baPWV进展轨迹发生风险显著相关,校正累积平均LDL-C水平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校正累积残余胆固醇水平后的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与baPWV进展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OR=1.053,95%CI:0.923~1.197),而校正基线残余胆固醇水平后,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量仍与baPWV不良进展显著相关(OR=1.145,95%CI:1.008~1.305)。结论高水平的基线残余胆固醇与残余胆固醇累积暴露均是动脉僵硬度不良进展的独立危险因�
- 王金麒金笑寒金瑞武志远韩泽许宗锴刘玥叡静赵小雨陶丽新
- 关键词:胆固醇臂踝脉搏波速度
- 一种大鼠模型主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测量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鼠模型主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大鼠鼻尖至尾根部直线距离,即体长L(mm);(2)超声多普勒无创测量大鼠颈‑股脉搏波传播时间及心‑股脉搏波传播时间;(3)计算大鼠模型主动脉脉搏...
- 王臻付子豪高峰
- 血液透析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动脉僵硬度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研究表明,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事件独立危险因素^([1])。其中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动脉僵硬度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是测量动脉僵硬度相关参数,具有无创和易于应用等特点。与健康人群相比,终末期肾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2])。而且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3])。近期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新的独立危险因素[4]。
- 蒋文渊王健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血液透析患者脉搏波速度心血管事件非酒精性脂肪肝ARTERIAL
- 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动脉僵硬度的关联。方法 选取既参加开滦研究2018—2020年第六次随访体检又完成功率车二级负荷试验前后血压测量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运动后即刻收缩压的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为四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中青年男性动脉僵硬度的关联,并根据观察对象是否患高血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939人,均为男性,年龄(36.8±7.8)岁,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为(132.35±14.83)mmHg。根据运动后即刻收缩压四分位数分组,第1、2、3、4四分位组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别为(1 237.98±156.38)、(1 328.31±152.15)、(1 398.65±172.66)、(1 523.66±235.28)cm/s(F=99.3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baPWV独立相关,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2.58 cm/s(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至2.43倍(OR=2.43,95%CI 1.23~4.82,P=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高四分位组与最低四分位组相比,动脉硬化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高血压人群中,与运动后即刻收缩压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存在动脉硬化的风险增加至4.98倍(OR=4.98,95%CI 2.25~11.02,P<0.01),结论 中青年男性运动后即刻收缩压与baPWV呈正相关。
- 辛蕊张丽李鹏张晓玲郑维国吴寿岭孙丽霞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中青年
- 动脉僵硬度评估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作为血管老化的早期表现形式,动脉僵硬度在心血管领域逐渐受到了重视。研究显示,动脉僵硬度与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等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在疾病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动脉僵硬度的常见测量方式、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改善动脉硬化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
- 顾莹珍刘晋星党爱民
- 关键词:动脉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
- 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周脂肪组织体积(PATV)与冠心病(CHD)患者动脉僵硬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开滦总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及乐亭县医院收治的119例CHD患者为CHD组,同期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HD组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为轻度僵硬组68例和重度僵硬组51例。受试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PATV。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9(MMP-9)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比较CHD组与对照组、轻度僵硬组与重度僵硬组间的PATV、baPWV、CRP、MMP-9、LpPLA2水平,比较轻度僵硬组与重度僵硬组间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CHD患者PATV与baPWV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HD患者动脉重度僵硬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组PATV、baPWV、CRP、MMP-9及LpPLA2水平均较高(t=19.728、23.340、24.716、6.684、9.670,P<0.05)。119例CHD患者中动脉重度僵硬率为42.86%;与轻度僵硬组比较,重度僵硬组PATV、baPWV、CRP、MMP-9及LpPLA2水平均较高(t=6.141、25.339、8.715、6.176、5.88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HD患者PATV与baPWV、CRP、MMP-9及LpPLA2均呈正相关(r=0.600、0.469、0.504、0.537,P<0.05)。重度僵硬组与轻度僵硬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3.363、5.287、4.615、4.23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PATV、CRP、MMP-9、LpPLA2是CHD患者重度僵硬的危险因素(OR=1.815、2.492、2.067、2.261、1.642、1.952,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PATV、CRP、MMP-9、LpPLA2是CHD患者动脉重度僵硬的危险因素。
- 徐培璐乔建民李静刘建荣陈树军
- 关键词:冠心病动脉僵硬度炎症因子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 朱浩斌
- 糖尿病前期人群动脉僵硬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 梁潇
相关作者
- 王宏宇

- 作品数:329被引量:2,052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高血压 动脉僵硬度 血管病变 血管 冠心病
- 李朝军

- 作品数:210被引量:4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动脉僵硬度 检查床
- 叶平

- 作品数:561被引量:3,81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血脂异常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 汪涛

- 作品数:355被引量:2,64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病人 营养不良 血液透析
- 严子君

- 作品数:23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大动脉僵硬度 预后 冠心病 脑血管 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