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5篇“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相关文章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Met及Ala22/72Ser多态性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Met、Ala22/72Ser多态性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线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Val/Met、Ala22/72 Ser多态性,并予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及神经心理测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基因型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心理测验结果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入组患者P300潜伏期N1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波幅P3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波幅P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颜色连线、Stroop测验的单词、颜色、色词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的正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概念化应答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1).治疗前及治疗后,Val/Met、Ala22/72 Ser不同基因型患者P300及神经心理测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Val/Met、la22/72 Ser不同基因型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
- 张炳奎赵若莲陈颖杨雪梅孟彬李超郭春光李艳李国琼万芳何凤琼于纪泽林涛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基因多态性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G1947A多态性与吸烟行为相关性的Meta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与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11月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组合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亚组分析探讨性别和种族之间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包括7565名当前吸烟者、6 491名已经戒烟者、9 370名从未吸烟者、14 535名吸过烟者和16 140名当前不吸烟者。在显性模型中发现,COMT基因G1947A中的等位基因A可以降低总体人群吸过烟的风险(OR=0. 92,95%CI=0. 85~0. 98,P=0. 014),尤其是亚洲人群(OR=0. 77,95%CI=0. 62~0. 93,P=0. 025)。COMT基因G1947A多态性与目前是否吸烟和戒烟状态的关系在3种模型中均无显著差异(P> 0. 05)。敏感性分析、影响性分析对现有结果无实质影响,且没有检测到发表偏倚。结论 COMT基因G1947A中的A等位基因对总体人群初始不吸烟具有保护作用。
- 殷晓霖杨孝荣张同超满金宇吕明
- 关键词:吸烟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rs4680多态位点与乳腺癌切除手术术后疼痛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COMT)基因rs4680多态位点与术后疼痛的关系,为个性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全身麻醉行乳腺癌切除手术患者83例,年龄29~58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83例患者COMT基因rs4680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根据基因类型将患者分为野生型Val/Val(VV,51例)、杂合型Val/Met(VM,23例)和突变型Met/Met(MM,9例);采用同源建模对突变前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并对蛋白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统一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案进行术前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24 h内镇痛泵的有效及无效按压次数,并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不同基因型术后2、4、8、24 h疼痛情况。结果COMT基因rs4680突变对蛋白三级结构无明显改变,但对蛋白的部分理化性质有所影响。术后24 h内MM患者PCIA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VV患者和VM患者(P<0.05),MM患者PCI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高于VV患者(P<0.05),但3种基因型患者PCIA按压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3种基因型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MT基因单个多态位点rs4680可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个体化差异影响不大。
- 蒋铭杨现会王军周彪颜朋朋
- 关键词: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同源建模术后疼痛乳腺癌
- 电针对年龄相关性聋豚鼠下丘和听皮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D-半乳糖所致的年龄相关性聋(AHL)豚鼠下丘和听皮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表达,探讨电针防治AHL的可能机制。方法:3月龄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另10只18月龄豚鼠为老年组。以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复制AHL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予以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每日1次,每次15min,共6周。治疗后测定各组听性脑干反应(ABR)Ⅲ波潜伏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下丘及听皮层COM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BRⅢ波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老年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翳风"穴和"听宫"穴能改善AHL豚鼠的听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下丘和听皮层COMT表达有关。
- 刘淑云邓力强杨烨殷泽登
- 关键词:电针下丘听皮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与疾病的关系被引量:7
- 2016年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内源基因表达的二相代谢酶,由22号染色体表达。主要将S-腺苷甲硫氨酸上的甲基转移至底物的羟基上,使底物的一个羟基甲基化。COMT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代谢儿茶酚类的化合物,例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雌二醇等化合物,此外还能代谢体外通过饮食及药物摄入的儿茶酚类化合物。由于COMT在体内与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COMT代谢失常能够引起很多疾病或者罹患疾病的风险增加,例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乳腺癌等疾病。本综述通过阐述COMT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尝试说明COMT与其相关疾病之间的联系,旨在能够对COMT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 钱星凯夏杨柳窦同意侯洁马红葛广波杨凌秘晓林
- 关键词: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代谢疾病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壮族、汉族人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及PANSS测评症状之间的关联.
方法:采用Sequenom基因分型技术,在700例病例(壮族300例,汉族400例)和700例对照(壮...
- 江娟韦波龙建雄凌维俊黄桂凤苏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易感性
- 文献传递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及阿立哌唑疗效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0-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Vall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记忆功能及阿立哌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以DSM—IV为诊断标准,纳入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78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采用中国韦氏记忆修订量表(WMS—RC),分别于阿立哌唑单一药物}台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测评。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基因型患者累积记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71,P=0.002),Met/Met基因型患者较Vai/Met、Val/Val基因型患者累积记忆差(z=-3.168,-2.641;P=0.002,0.008);经阿立哌唑治疗8周后,除联想记忆外,患者记忆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不同基因型患者累积记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70,P〈0.01),Me∥Met基因型患者较Val/Met、Val/Yal基因型患者累积记忆改善更好(t=4.203,3.024,均P〈0.01)。结论COMT基因Vall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累积记忆及相应阿立哌唑疗效存在相关性。Met/Met基因型患者表现出更差的累积记忆能力和更好的药物反应性。
- 范强高树贵李广学成佳徐永明谢曙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阿立哌唑记忆功能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性质的相关性
- 目的:研究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在结直肠腺瘤及癌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CRC)临床病理性质的相关性。 方法:留取2013年1月至11月诊治的18例结直肠腺瘤病例的新鲜腺瘤组织及瘤旁正常黏膜,提取...
- 肖博
- 关键词:结直肠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TNM分期分化程度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关联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由于其危险因素众多,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精神心理因素备受关注,其对TMD发生的影响机制也十分复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是一个与疼痛相关的基因,研究发现其在心理应激前后咀嚼肌组织中的表达发生变化,提示TM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相关性。本文就COMT基因与TMD的发生及调节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方面做一综述。
- 范雅儒刘海霞
- 关键词:COMT基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精神心理因素慢性疼痛
-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及PANSS测评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Sequenom基因分型技术,在700例病例(壮族300例,汉族400例)和700例对照(壮族300例,汉族400例)中,对COMT基因rs4633 、rs4680和rs8185002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进行症状测评.采用PLI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别在壮族样本、汉族样本中,这三个位点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两民族样本后,rs4633(I2=0.000,Pmeta=0.040)和rs4680(I2 =0.000,Pmeta=0.014)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的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体型T-A-T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关联(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个位点多态性与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之间的关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基因rs4633、rs4680多态性影响中国南方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 江娟韦波龙建雄凌维俊黄桂凤苏莉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COMT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