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6 篇“ 先天性肌性斜颈 “的相关文章
贴扎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 观察贴扎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贴扎技术进行康复治疗后的维持、巩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18/20)高于对照组(65.0%,1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常规推拿手法联合贴扎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效果满意,有利于维持康复治疗时效,极大提高了患儿的痊愈率。 张玮涛 杨美霞 陆晶晶关键词:先天性斜颈 肌性斜颈 小儿 许丽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失治经验介绍 2024年 介绍许丽教授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失治的临床经验。许丽教授认为,本病作为先天 胎产疾病,首先当问责于肾,随着患儿大动作发育,脾主四肢肌 肉的作用在本病的发展转归中也越来越重要。故辨治原则主要为脾肾经同治,注重肌 肉的养护。从现代解剖学上看,本病不应仅是局部胸锁乳突肌 的问题,周围肌 肉(肩背部、腰部、下肢部)也会出现代偿性 变化,故辨治宜整体固护。在治疗对象上,不能局限于小儿,也应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减少家长在日常相处时传达给患儿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整体疗效。具体治法:补脾益肾法;揉捏牵转法;整体操作法;家庭调护法。 林依玮 陈思龙 许丽关键词:脾肾同治 推拿疗法 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严重程度及康复时间影响因素研究202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CMT)严重程度及康复时间影响因素,预测CMT的预后。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确诊并收治的CMT儿童73例,收集患儿及母孕期病史资料,记录两侧胸锁乳突肌 (SCM)肌 肉厚度、患侧与健侧SCM厚度之比(A/N)、患侧与健侧SCM厚度之差(A-N)、康复时间等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性 别、斜颈 偏侧、分娩方式、胎位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的SCM厚度、A/N、A-N及康复时间,分析康复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右侧CMT组较左侧CMT组相比,SCM更厚,A/N、A-N值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两组之间SCM厚度、A/N、A-N、康复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异常胎位组较正常胎位组比较,SCM更厚,A/N、A-N值越大,康复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阴道难产(简称难产)与阴道顺产(简称顺产)、剖宫产分娩相比,难产A/N、A-N值越大,康复时间越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M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CM厚度、A/N、A-N与康复时间呈线性 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25、0.497、0.489。诊断年龄、出生体重与康复时间不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CMT患儿、异常胎位、难产CMT患儿SCM更厚,异常胎位及难产CMT更加严重,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出生体重、诊断年龄、性 别与CMT康复时间无关。 李淼 陈颖 闫淑媛 匡晓妮 李雪怡 王国红 黄广文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 康复时间 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早期筛查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2024年 目的检索并获取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早期筛查和管理的相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指南网、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儿科协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CINAHL、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早期筛查和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1日—2023年1月8日。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与汇总。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其中最佳临床实践1篇、临床决策1篇、指南1篇、系统评价4篇、专家共识1篇,最终从识别与评估、危险因素、干预时机、训练方式、训练强度、效果评价、注意事项7个方面总结出1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早期筛查和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早期筛查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并进行管理提供依据。 张娟 何娇 张岚关键词:循证护理 先天性肌性斜颈 干预 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CMT)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CNKI)与英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Sino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CMT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提取文献资料,分析以下结局指标:有效率;治愈率;颈部包块厚度改善情况;颈部包块长径改善情况。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相对于传统推拿治疗,揉捏牵转法更为有效地促进了颈部包块消散(包块厚度:WMD=1.58 mm,95%CI:0.74~2.42,P<0.05;包块长径:WMD=3.41mm,95%CI:1.78~5.05,P<0.05)。揉捏牵转法可达到更高的临床有效率(OR=5.07,95%CI:3.27~7.85,P<0.05)与治愈率(OR=3.60,95%CI:2.73~4.76,P<0.05)。结论揉捏牵转法治疗小儿CMT临床疗效较好,可作为推拿治疗的首选方案。 王雯菲 朱世峰 董海城 许榕榕关键词:推拿 先天性肌性斜颈 META分析 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的颅面和头颈部畸形矫形器;包括:头盔、抵贴板、绑定件、竖直板、水平板、下转动构件及上转动构件;所述绑定件设于所述抵贴板;所述竖直板下端通过所述下转动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抵... 唐根 唐盛平 熊竹 曾帅丹 王帅印 邱鑫 杜一 崔支文 朱田丰 李世城 邓瀚生 韩帅推拿弹拨手法结合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的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运用推拿弹拨手法结合家庭康复护理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就诊的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推拿弹拨手法结合家庭康复护理的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儿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研究的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共42例,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1月—6月组痊愈率为81.82%,6月—12月组痊愈率为75%,>12个月组痊愈率为0.00%,不同年龄段患儿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1例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痊愈15例,痊愈率71.43%,对照组21例患儿8例痊愈,痊愈率38.10%,结论: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通过推拿弹拨手法结合家庭康复护理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痊愈率明显高于单纯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而且年龄越小,痊愈率就越高,值得我们临床上推广应用。 何敏 汪建军 汪顺富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 小儿 先天性肌性斜颈 高频超声联合SWE对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推拿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 何丽兰多功能斜颈 矫形器配合手法矫正在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多功能斜颈 矫形器矫配合手法矫正在小儿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畸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将60例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传统矫正手法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功能斜颈 矫形器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手法矫正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颈部处于不同体位时矫形器对于患儿的矫形情况。采用表面肌 电进行数据分析,对颈部侧屈及旋转两种体位下进行胸锁乳突肌 表面肌 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信号采集,得到每档患儿胸锁乳突肌 肌 电信号特征后进行分析。然后对斜颈 患儿整体治疗进行评估。结果:在不同体位下检测患儿胸锁乳突肌 时域均方根值(RMS),发现试验组患侧胸锁乳突肌 表面肌 电信号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性 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 差异(P<0.01);从整体评估来看,试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意义(P<0.01)。结论:对于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早期患儿,本矫形器固定确切、可靠、舒适且具有可调节性 ,配合手法矫正使得临床疗效显著,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儿斜颈 状况。 张健 赵澎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 矫形器 表面肌电 海南地区儿童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流行病学特征的多中心调查与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儿童先天性 肌 性 斜颈 (CMT)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CMT临床分型与孕期、宫内情况等相关风险因素特征的相关性 ,以期为预防CMT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定安县妇幼保健院以及万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确诊的CMT患儿。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370例CMT患儿。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孕期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资料。采2用χ检验分析CMT与相关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共完成370例有效调查问卷,其中姿势型285例(77.0%),肿块型50例(13.5%),肌 紧张型35例(9.5%)。母亲的习惯睡姿、胎儿宫内情况以及患儿诊断时特征是CMT临床分型的影响因素(χ^(2)=13.962、22.262、16.105,P均<0.05)。而性 别、母亲是否有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出生体重与CMT的临床分型无关。与姿势型CMT相比,母亲习惯右侧卧位患儿表现为肿块型CMT和肌 紧张型CMT的概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 紧张型CMT患儿与姿势型CMT患儿相比,存在面部不对称伴斜头情况的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时胎位不正的患儿以肿块型CMT为主,分娩时有脐带绕颈的患儿以姿势型和肌 紧张型CMT为主。结论:孕期的生活方式、胎儿宫内情况及出生时头面部特征可能是影响CMT临床分型的相关因素。未来提倡关注上述因素来减少CMT的发生。 温壮飞 林野 倪世强 李莉关键词:先天性肌性斜颈 临床分型
相关作者
唐盛平 作品数:158 被引量:548 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先天性肌性斜颈 斜颈 先天性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杜青 作品数:231 被引量:642 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康复 周璇 作品数:149 被引量:429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侧凸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肌性斜颈 王帅印 作品数:21 被引量:53 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肌性斜颈 斜颈 胸锁乳突肌 矫形器 畸形 张德文 作品数:189 被引量:690 H指数:14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