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篇“ 免疫荧光定位“的相关文章
家蚕蜕皮液羧肽酶A的表征及免疫荧光定位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蜕皮是许多变态发育昆虫的一种重要生理现象,昆虫通过蜕皮液中的酶对新旧表皮进行分离。已有相关蛋白组学的研究证明,家蚕蜕皮液中具有一种含量丰富的羧肽酶A(Bombyx mori-carboxypeptidase A,Bm-CPA),目前对其作用功能尚不清楚。为了更好地了解Bm-CPA在家蚕蜕皮发育过程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抗体制备、免疫荧光染色和毕赤酵母表达等方法对Bm-CPA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m-CPA具有保守的M14锌羧肽酶结构域和糖基化位点,并且受蜕皮激素(20-hydroxyecdysone,20E)调控,在眠期和上簇期的表皮中大量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m-CPA在眠期的表皮中富集,Bm-CPA抑制剂会导致幼虫因无法蜕皮而死亡;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在体外成功获得大量的重组Bm-CPA蛋白。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家蚕蜕皮发育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育浩程悦静杨领振王清浪龚竞侯勇
关键词:家蚕免疫荧光定位毕赤酵母表达
灵武长枣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免疫荧光定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为探讨灵武长枣果实AGPs糖蛋白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为实验材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GPs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灵武长枣果实AGPs在品质调控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1)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在4个时期果实的外果皮及相邻的内部数层排列紧密的中果皮小细胞细胞壁和细胞内部均有分布。(2)除了空腔之外,内部的中果皮大型卵圆形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在膨大前期均有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而快速膨大期、着色期和完熟期果实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均主要分布于细胞壁上,大部分细胞内部无分布;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空腔数量增多,中果皮薄壁细胞间隙拉大排列更加松散,出现细胞破裂,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逐渐减少。(3)4个时期果实维管束中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所有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内部都分布有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维管束数量和大小随果实发育及体积的进一步增大逐渐减少,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布逐渐减少。结论:JIM13和JIM8为灵武长枣果实免疫组织化学的良好抗体,各时期果实的不同组织JIM13和JIM8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荧光强弱存在一定的差异;AGPs参与了灵武长枣果实维管束发育过程的形态建成、细胞的分裂和体积的增大,为果实发育提供营养支持及保护。
王静章英才陶珊珊
关键词:灵武长枣果实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免疫荧光定位
植物体内的植物生长物质免疫荧光定位方法及冷冻切片方法
本申请公开一种用于植物的冷冻切片方法,改进了固定液的配方,以及优化了包埋之前的处理,使得植物细胞在冷冻过程产生的冰晶减少,降低了冷冻过程对细胞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植物组织切片的完整性。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植物体内的植物生长物质...
胡博翟琼李玲
太行山羊附睾头细胞Lcn5免疫荧光定位被引量:1
2020年
试验旨在研究太行山羊附睾头细胞Lcn5免疫荧光定位,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太行山羊附睾头细胞Lcn5免疫荧光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一抗浓度对Lcn5呈现荧光图像影响较大,浓度稀释比例越大,浓度越小,荧光阳性信号越弱,适宜的一抗浓度稀释比为1∶50;不同二抗浓度对Lcn5阳性信号无显著影响,荧光二抗稀释比例为1∶100时荧光更清晰。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显示,Lcn5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细胞培养到4 h时Lcn5在细胞核中大量表达,出现较强的阳性信号,并且在视野下发现培养液中有颗粒状的阳性信号。综上所述,推测Lcn5可能在附睾头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对附睾微环境的构建起到了作用,同时可能参与精子的成熟过程。
董复成崔岩任有蛇张春香
关键词:太行山羊
CD14、IL-4和TNF-α在健康人和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组织中的免疫荧光定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类型慢性根尖周病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88例样本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45例;(2)慢性根尖周脓肿组23例;(3)根尖周囊肿组20例。组织标本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浸泡48 h以上,制作连续组织切片。HE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的组织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染色,于荧光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在根尖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组慢性根尖周病组织中TNF-α-CD14及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均显著升高(P<0.05);(2)与根尖周囊肿组对比,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织中TNF-α-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3)与慢性根尖周脓肿组相比较,根尖周囊肿组IL-4-CD14双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TNF-α-CD14和IL-4-CD14双阳性细胞分别在慢性根尖周脓肿及根尖周囊肿中高表达。
王刚李娟黄世光
关键词:根尖周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分化抗原14
犬恶丝虫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荧光定位
2019年
对犬恶丝虫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基因的基本特征进行探究,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旨在为犬恶丝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本研究原核表达了Di-NDPK,通过生物信息学、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组化分析了该蛋白的基本特征,通过检测犬恶丝虫阳性血清评估了rDi-NDPK的诊断价值。免疫印迹显示,Di-NDPK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免疫荧光组化显示,Di-NDPK在犬恶丝虫的侧索及肠上皮细胞和肠腔中分布。间接ELISA显示,该方法的敏感性为66.7%(16/24),特异性为38.9%(14/36),其中与犬细粒棘球蚴病阳性血清、犬钩虫病阳性血清以及犬弓首蛔虫病阳性血清发生交叉反应。Di-NDPK是一个分泌蛋白,但不适合作为犬恶丝虫病的诊断候选抗原。
张浩杰刘梅李春燕何冉兰景超罗娌古小彬谢跃杨光友
关键词:犬恶丝虫克隆原核表达免疫荧光定位
迟缓爱德华氏菌EvpC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荧光定位研究
本研究从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出一株病原菌,命名为GD1609211。通过生理生化特征、染色镜检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确定GD1609211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 E.tar...
苗鹏飞
关键词:迟缓爱德华氏菌原核表达免疫荧光
文献传递
贾第虫α-15-贾第素蛋白免疫荧光定位及两种虫株表达差异研究
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Giardia duodenalis)属于全球范围内的寄生虫。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每年大约2亿人感染贾第虫,并且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因为具有人畜共患性,现已列入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
于利利
关键词:蛋白表达
文献传递
肌旋毛虫谷氨酰胺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荧光定位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RT-PCR方法从旋毛虫肌幼虫中扩增出谷氨酰胺酶(TsGls)基因全长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转化到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pLysS中,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TsGls。以纯化的TsGls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旋毛虫肌幼虫中的TsGls进行免疫荧光定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TsGls;经SDS-PAGE分析,重组TsGl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72 ku;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024×10~6;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多克隆抗体与重组TsGls具有较强反应性;免疫荧光定位显示,TsGls蛋白存在于旋毛虫肌幼虫皮下组织。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旋毛虫谷氨酸依赖型抗酸机制奠定了基础。
赵祥于洁胡静许静秀韩彩霞李晓云宋铭忻
关键词:旋毛虫肌幼虫谷氨酰胺酶原核表达免疫荧光定位
贾第虫贾第素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荧光定位研究
贾第虫病(giardiasis)自上世纪70年代末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并在脊椎动物中引起腹泻的重要寄生虫,能够广泛感染人、家畜及...
张斯雯
关键词:贾第虫病骨架蛋白免疫荧光定位

相关作者

杨光友
作品数:468被引量:1,049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大熊猫 细粒棘球绦虫 反应原性 蛔虫 犬恶丝虫
古小彬
作品数:200被引量:318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蛔虫 原核表达 大熊猫 基因 细粒棘球绦虫
于辉
作品数:72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
研究主题:卵泡刺激素 卵泡刺激素受体 大鼠下颌下腺 下颌下腺 及其受体
陶建平
作品数:285被引量:728H指数:1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毒害艾美耳球虫 巨型艾美耳球虫 球虫 柔嫩艾美耳球虫 巨型艾美球虫
刘丹丹
作品数:96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研究主题:毒害艾美耳球虫 配子体 克隆 柔嫩艾美耳球虫 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