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8篇“ 全沟硬蜱“的相关文章
- 一种全沟硬蜱的人工饲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沟硬蜱的人工饲养方法,步骤包括初始虫源的采集全沟硬蜱成蜱的获得、饲养场地的选择,以及室内饲养、室内饲养蜱卵的孵化、幼蜱的饲养、饱血幼蜱的饲养、若蜱的饲养、饱血若蜱的饲养,直至蜕化为成蜱。本发明方法不受时...
- 赵丽孙连阳崔浩刘永宏
- 内蒙古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全沟硬蜱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历史动态,为制定有效的媒介控制方案和揭示全沟硬蜱的传播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于2021年4月—2023年7月对内蒙古自治区的10个地区采用人工采集法或拖旗法进行采样,基于全沟硬蜱的16S rRNA和COI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呼伦贝尔市阿龙山镇和兴安盟阿尔山市野外采获的游离全沟硬蜱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COI基因阳性率为90.00%,16S rRNA阳性率为98.33%;COI基因鉴定出18个单倍型,16S rRNA序列鉴定出15个单倍型;两个基因的单倍型多样性大于0.762,核苷酸多样性小于0.005;中性检验的Tajima’s值与Fu’s Fs值均为负值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5),且核苷酸错配图显示为单峰。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 ST显示群体的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同时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内的变异大于群体间的变异。系统发育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单倍型之间混杂分布。结论兴安盟地区与呼伦贝尔地区的全沟硬蜱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适应环境变化,遗传分化主要集中在群体内部且并未出现地理隔离。
- 崔梦宇苏思邢丽丽木兰高瑞娟郭棋棋任洪祁冬冬于晶峰
- 关键词:全沟硬蜱COI基因
- 内蒙古全沟硬蜱的鉴定、人工饲养及生活史观察
- 2024年
- 目的 对采自内蒙古的全沟硬蜱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人工饲养了解全沟硬蜱的发育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蜱,利用3D超景深显微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蜱DNA,PCR扩增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序列。取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采用邻接法构建蜱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的系统进化树。以昆明小鼠为供血动物,在温度(25±3)℃、相对湿度70%~90%条件下对蜱进行人工饲养,观察蜱生活史各阶段的时间等生物学特性。卵孵化实验随机选取10只饱血雌成蜱所产的卵各30枚,观察其孵化情况,并计算孵化率。幼蜱蜕皮实验随机选取饱血幼蜱200只,记录其蜕皮情况,并计算蜕皮率。若蜱蜕皮实验随机选取饱血若蜱100只,分为10组,每组10只,观察其蜕皮情况,并计算蜕皮率。将各阶段发育成功率统计后计算得出其综合发育率。结果 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采集的雌性和雄性硬蜱均符合硬蜱属的形态。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硬蜱DNA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12S rDNA序列和长度为455 bp的16S rDNA序列。BLAST序列比对分析显示,雌蜱和雄蜱线粒体12S rDNA序列与全沟硬蜱(GenBank:MF095801.1和JF758624.1)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69%和99.09%。雌蜱和雄蜱线粒体16S rDNA序列与全沟硬蜱(GenBank:MH790201.1和MH790200.1)的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5%和99.50%。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雌蜱和雄蜱均与全沟硬蜱序列聚于同一分支上。人工饲养全沟硬蜱的生活史观察结果显示,饱血雌蜱产卵期为12~17 d,平均产卵期为14.6 d,总计产卵数约1 510~1 970枚/只,平均产卵数约1 817枚/只,日均产卵量约124枚/只;卵经21~28 d孵化为幼蜱,平均孵化期为24.8 d,孵化率为89.7%(269/300);幼蜱吸血期为3~5 d,平均吸血期为4.5 d,饱血幼蜱经18~25 d蜕皮为若蜱,平均蜕皮期为22.7 d,蜕皮率为86.5%(173/200);若蜱吸血期为5~
- 孙连阳崔浩董晓楠康佳美丁玉林习娟杨洋贺志雄刘永宏刘永宏
- 关键词:全沟硬蜱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人工饲养生活史
- 全沟硬蜱的全球地理分布及携带病原体研究
- 研究背景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发及再发蜱传疾病逐年增多,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以导致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全沟硬蜱是北半球最重要的硬蜱之一,能寄生于多种宿主...
- 王珊珊
- 关键词:全沟硬蜱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分析
- 全沟硬蜱菌群结构比较分析及其对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 蜱(Tick)是专性吸血的体表寄生虫,不仅通过吸食血液和释放毒素,造成宿主叮咬部位发炎、贫血及毒素中毒引起瘫痪,更重要的它们还是许多病原(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的传播媒介,在兽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黑龙...
- 邱鸿宇
- 关键词:预防兽医学全沟硬蜱菌群结构先天免疫信号通路
- 内蒙古地区草原革蜱和全沟硬蜱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携带无形体的进化分析
- 目的对内蒙古不同地区蜱虫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评估内蒙古地区不同地理位置蜱虫携带微生物群特点,发现致病菌无形体后探究内蒙古地区草原革蜱无形体感染情况,鉴定蜱传无形体种属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1)本研究从内蒙古...
- 武琳
- 关键词:草原革蜱全沟硬蜱无形体微生物多样性
- 我国全沟硬蜱适生区预测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我国全沟硬蜱分布的影响,预测我国全沟硬蜱未来适生区。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我国已知全沟硬蜱分布点信息。采用刀切法评价年均温、月均温范围、等温性、年均温变化范围、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季节性、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海拔、坡度、坡向和植被等14个环境因子对我国全沟硬蜱分布的影响。结合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与ArcGIS 10.7软件预测全沟硬蜱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我国当前全沟硬蜱高适生区面积88.66万km^(2),主要位于东北地区。对我国全沟硬蜱适生区分布贡献率超过10%的环境因子包括年温度变化范围(39.1%)、最冷季度降水量(23.2%)、年平均降水量(11.9%)。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发现,2070年我国全沟硬蜱适生区将呈向东北方向缩小的趋势。结论我国全沟硬蜱适生区分布范围与温度、降水密切相关,气候环境改变可能引起我国全沟硬蜱未来适生区分布范围缩小。
- 马奔马晓羽张仪陈会波王强李兰花
- 关键词:全沟硬蜱最大熵模型
- 大兴安岭全沟硬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分离鉴定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媒介生物蜱携带病原的本底情况,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白桦乡、三卡乡、塔列图河、五叉沟和加北乡各地区的全沟硬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经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8091166条读长,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涵盖的序列主要包括布尼亚病毒、巴库病毒、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和汉坦病毒等,并进一步对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进行了分离鉴定,将通过PCR检测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的样品接种PK15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培养第5 d病毒滴度达1×10^(5.7)TCID^(50)/mL。盲传4代后经PCR鉴定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进一步进行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直径为50 nm~60 nm,完整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为阳性。经PCR扩增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与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6%,进一步验证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首次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得到一株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为该地区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 马云云于志亚刘家森康洪涛姜骞杨鸣发曲连东
- 关键词:全沟硬蜱
- 黑龙江部分林区全沟硬蜱遗传多态性分析及携带梨形虫与伯氏疏螺旋体情况调查
- 全沟硬蜱(Ixodes persalcatus)是广泛存在于我国北方林区的一种硬蜱,是黑龙江省的优势蜱种之一,可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人类与动物的健康。但目前关于全沟硬蜱分子分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在黑龙江省...
- 杨蕙宁
- 关键词:全沟硬蜱遗传多态性梨形虫伯氏疏螺旋体
-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全沟硬蜱携带立克次体的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蜱携带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属细菌的流行情况与种类。方法在阿龙山林区采集蜱并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运用PCR方法扩增17 kDa与16S rRNA基因分别对2010年捕获蜱中的两类病原体进行检测,同时扩增阳性样本中立克次体的全长16S rRNA和gltA基因,将扩增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运用MegAlign软件分析序列的相似性,并通过PhyML3.1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在阿龙山林区采集点共捕获蜱293只,经形态学鉴定全部为全沟硬蜱。其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无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9.56%和0。序列分析显示该地区蜱携带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均为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16S rRNA和gltA基因与该种立克次体已知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00%和99.80%,氨基酸同源性为100.00%。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在牙克石市全沟硬蜱中检测到的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与俄罗斯的菌株为同一基因型。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蜱中存在可致病的斑点热群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
- 陆苗覃新程
- 关键词:斑点热群进化分析
相关作者
- 张泮河

- 作品数:108被引量:52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研究主题: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汉坦病毒 全沟硬蜱 分子流行病学
- 张哲夫

- 作品数:68被引量:4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 研究主题: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流行病学 螺旋体 全沟硬蜱
- 孙毅

- 作品数:93被引量:3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虻科 双翅目 全沟硬蜱
- 张金声

- 作品数:27被引量:36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全沟硬蜱 螺旋体 流行病学
- 张启恩

- 作品数:30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
- 研究主题:莱姆病 伯氏疏螺旋体 全沟硬蜱 自然疫源地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