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144篇“ 全球治理“的相关文章
- 全球治理
- 《全球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丛书之一,从理论探讨、实践探索、挑战与前瞻三个部分汇集了国内外在全球治理研究领域的14篇代表性经典文献,有助于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治理从理念到实践的话语转变、演讲过程和历史贡献以及中国...
- 杨雪冬
- 关键词:国际政治
- 全球治理
- 本书对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成就与问题、挑战与前景以及中国的作用等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全球化时代,各国与各地区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类全球性挑战也急剧增加,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渐成大势。全球治理的目的是寻求建立...
- 于军著
- 关键词:国际政治
- 三大全球倡议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新理路
- 2024年
- 由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构成的三大全球倡议是中国面向世界提供的涵盖经济、安全及文化层面的国际公共产品,体现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系统性思路与具体规划。三大全球倡议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对于破解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难题十分必要。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面临发展失衡、安全失序以及文明失范等多重挑战,集中表现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文明赤字。三大全球倡议框架下生成的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与文明互鉴的新型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观,实现了对西方国家优先发展、绝对安全与文明冲突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观的三重超越,为解决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问题提供了全新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进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离不开三大全球倡议所引领的人工智能全球发展治理、安全治理和文明治理的实践方向,通过赋能全球可持续发展,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可弥补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的发展赤字、安全赤字和文明赤字,为应对当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困境、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造福于人类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
- 张东冬
-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 跨国公共产品供给的阶层维度:外交激励与全球治理转型
- 2024年
- 跨国公共产品的收益在外部消费者不同阶层间的分布差异,反映了跨国公共产品的阶层属性,并赋予供给实践以阶层维度。随着全球不平等的构成呈现出从以国家间差距为主向阶层间差距转移的趋势,以及基于阶层的共同意识的全球性传播,让阶层议题和平等价值在当下具有了强大的政治号召力,这种号召力从国内政治议题延展到跨国事务。一国提供的跨国公共产品在外部消费者中的不均质分布,制造了不同的政策激励,继而引发对供给者外交行动的差异性反馈。在传统的数量维度、领域维度,以及个体和总体关系维度之上叠加阶层维度,给供给者的外交实践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供给者改善外交环境并引领全球治理转型以新的政策杠杆。
- 杨昊
-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学
- 联合国“基础模块”项目:区块链在全球治理中的驯化悖论
- 2024年
- 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推动的“基础模块”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块链人道主义应用,也是全球治理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区块链实践项目之一。尽管“基础模块”在提高援助效率、推动机构间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也引发了分布式架构名不副实、数据安全性令人担忧、治理成效被夸大宣传、会加大全球不平等甚至带来技术殖民主义等批评。争议的核心源自该项目采用了读写权限垄断在少数参与者手中的权威证明共识机制,这使得“基础模块”成为一个中心化且具有等级制特征的技术平台,在治理实践中未能实现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统的初衷。实现读取数据权限的开放,推动基础模块从许可的私链向许可的公链转变,有助于治理效率和透明度之间的平衡,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包容和公平的方向转型。
- 杨昊
- 关键词:联合国区块链人道主义援助全球治理全球学
- 三大倡议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被引量:5
- 2024年
-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诸多问题,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外交工作主线,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符合人类发展客观规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框架下,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系统思路与针对性规划,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三大倡议的落地走实,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拓新思路,为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提供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 于江
- 关键词:全球治理
- MIKTA:印尼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的新动能
- 2024年
- 2023年3月,印尼从土耳其手中接过中等强国合作体(MIKTA)的主席国职位,这是继2022年成功履职G20主席国后,印尼再一次担任重要全球治理机制的轮值主席国。MIIKTA是由五个自称“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次级大国自觉自愿相结而成,意在通过一致发声、共同行动、形成合力来弥补外交政策中竞争优势和单个能力的相对不足,以图达到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全球治理体系的目标。
- 丁工
- 关键词:政治经济体制竞争优势G20
- 低碳转型视角下的全球治理新态势与中国的实践进路——第四届全球治理前沿论坛暨“碳中和潮流下的全球治理新态势与能源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24年
-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已进入第二个10年,但国际社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尖锐复杂,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各类新旧全球问题持续恶化,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空前的风险挑战面前,稳步推进全球治理的现实紧迫性前所未有。面对不利形势,国际社会在困难中推动全球治理继续前行,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等重点领域持续深耕并取得一定的进展。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落下帷幕。此次大会完成了首次全球盘点,各缔约方在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上达成“阿联酋共识”,为应对气候行动筹集了超过850亿美元的资金,并正式启动了“损失与损害”基金,这也是大会历史上首次将“转型脱离化石燃料”写入官方文本之中。COP28彰显了各方对于气候应对的合作共识,但仍留下了不少“遗憾”亟待填补。国际社会对“气候正义”“能源正义”的政治呼声越发高涨,对推进碳中和行动、履行气候承诺的需要更为迫切。
- 赖昶向文洁
- 关键词:全球治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能源转型化石燃料
- 论全球治理的“理论赤字”及其纾解
- 2024年
- “治理”在理论与实践中有三种意涵:作为“现代公共管理最新表现形态”的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作为“创造真正全球史的实践形态”的治理。全球治理赤字栖居于全球治理“理论赤字”所产生的各领域概念衔接不当、通约不足的“裂缝”之中,需要借助学科交叉方法对三种形态的内在关系加以贯连。三种“治理”形态相互涵养,一荣俱荣。就公共管理学而言,全球政治与行政应“分而析之”与合而治之,拥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使联合国成为全球治理公共权威和全球公共政策的有力载体。从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局部与整体关系来看,将国家主权作为以人为本的、联结人民民主和国际关系民主的概念,以“治平同构”超越“治平异构”,使国家善治与全球善治之间分野清晰、良性互促。从“治理向全球治理”转变的历史演化趋势看,应坚持以“共同”为方法论来创造“协商、建设和分享”的全球治理本体,开创从“全球特征”向“全球特色”过渡的历史。
- 丁煌吕嘉欣
- 关键词:全球治理公共管理联合国
- 习近平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要论述研究
-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国际秩序不合理,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问题与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亟待解决,对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新要求。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其国...
- 马聪聪
- 关键词:全球治理
相关作者
- 于宏源

- 作品数:248被引量:93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能源安全 全球气候治理 能源
- 任琳

- 作品数:85被引量:46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全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 G20 议题 金砖国家
- 吴志成

- 作品数:146被引量:96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全球治理 欧盟 欧洲联盟 共同体 人类命运
- 徐秀军

- 作品数:234被引量:6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金砖国家 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 新兴经济体 金砖
- 薛澜

- 作品数:362被引量:7,565H指数:4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 应急管理 全球治理 危机管理 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