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8篇“ 全血黏度“的相关文章
锥板法检测黏度标准化专家共识
2023年
目前临床中检测黏度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锥板法,近些年锥板法检测黏度的质量虽然得到显著提高,但日常工作中临床医师仍常会质疑检验结果,其原因涉及仪器设备、校准物质、人员操作等诸多因素。为使锥板法检测黏度规范化,本共识起草组通过对方法学及质量管理的深入研究,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锥板法检测黏度的检验前、中、后阶段提出标准化建议,并对检验结果的合理解释进行了阐述,以促进锥板法检测黏度在临床诊断、疾病预警、慢病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分会丛玉隆喻超哈小琴韩冉
关键词:血流变全血黏度
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肺功能、黏度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以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0例COPD伴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利尿、化痰、抗感染、吸氧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生脉胶囊,均干预治疗1个月,随访3个月。对比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室收缩压(RVSP)、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室射分数(LV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对比两组随访3个月后的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RVSP均降低且LVEF、PASP均增高,对比对照组治疗后数据,研究组的RVSP更低且PASP、LVEF更高(均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FVC、FEV_(1)和FEV_(1)/FVC均增高,且研究组的3项指标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更低,且研究组2项指标的数值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00%(13/5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00%(3/50)(P<0.05)。结论: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应用生脉胶囊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黏度,降低累积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和安性较高。
吴迪严晓英杨海波陈伟翔陈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生脉胶囊心肺功能全血黏度
脑梗塞后遗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黏度黏度细胞比容的有效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脑梗塞后遗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黏度黏度细胞比容的有效分析。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清神经因子、各项神经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黏度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小板聚集率、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P、H-FABP、GFAP、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FMA评分、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塞后遗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液黏稠度,改善液循环,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修复,提高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曾进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补阳还五汤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钴胺对气虚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踝肱指数及黏度黏度的影响
2022年
探讨独活寄生汤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吉安县中医院收治60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采取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采取独活寄生汤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研究组均为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踝肱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且黏度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瘀型DPN疗效确切、安性较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及液流变学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杨建军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独活寄生汤踝肱指数甲钴胺全血黏度
地理环境对青年女性黏度(230s-1)参考值的影响
目的:为制定中国青年女性黏度(230s)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67个单位测定的6514例健康青年女性黏度(230s)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王春阳葛淼杨文婕李浩何进伟
关键词:全血黏度参考值地理要素
地理环境对中年女性黏度(5.75s-1)参考值的影响
目的:为制定中国中年女性黏度(5.75s)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06个单位测定的8224例健康中年女性黏度(5.75s)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
杨海霞葛淼
关键词:全血黏度参考值地理要素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黏度及蛋白代谢的影响比较
2021年
目的:研究与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黏度及蛋白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于本院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44例。腹腔镜组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前后的黏度、蛋白代谢、氧化应激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开腹组对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量较少(P<0.05)。术前,两组黏度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黏度指标较术前均稍有升高,但腹腔镜组低切、中切、高切指标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蛋白代谢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蛋白代谢指标较术前均稍有降低,但腹腔镜组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氧化应激指标较术前均稍有下降,但腹腔镜组SOD、GSH-Px、TAC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55%,无胆管受损和胆瘘的发生,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0.45%(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黏度、蛋白代谢、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性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曾先锋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全血黏度蛋白代谢
补阳还五汤对气虚瘀型肺癌患者黏度细胞比容和小板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气虚瘀型肺癌患者黏度细胞比容和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8月本院所收治52例气虚瘀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每组26例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黏度黏度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小板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黏度黏度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小板等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84.62%)明显优于对照组(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P=0.021)。结论:对气虚瘀型肺癌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能够改善其黏度黏度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小板等液流变学指标,得到较高的临床疗效,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林少真洪朝璋高如花刘朝辉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型肺癌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水平
降脂片对高脂症大鼠黏度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降脂片对高脂症模型大鼠黏度及肝组织TC、TG含量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康组,降脂片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21 d,于用药2 h后取液,测定黏度;取肝脏,测定肝脏匀浆液TC、TG的含量,光镜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低剂量降脂片组均可显著降低肝组织匀浆TC、TG水平,可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可显著降低黏度。结论:降脂片可以显著降低高脂症大鼠TC、TG水平和黏度,减轻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
刘艳王华民黄幼玲马珍珍毛利宾张焕徐洁贺玲耿秀丽郝少君
关键词:降脂片全血黏度肝脏三酰甘油
三果汤散对急性痛风局部静脉黏度、红细胞分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三果汤散对急性痛风局部静脉黏度、红细胞分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昌都市藏医院的赤巴型痛风患者分为三果汤散组、对照组,最终满足条件放病例分别为36、38例,三果汤散组给予三果汤散治疗,每日早晚2次,每次4g水冲服,连续服用5d后行放治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仅观察5d后行放治疗。两组自0d(用采针自痛风脉处取)、放开始时和结束时取所放静脉各5mL,对所采液标本行黏度、红细胞(RBC)、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氧分压(PO2)、尿酸(UA)、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检测。结果:放量中位数(52.50mL vs 65.50mL)比较,三果汤散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放过程中RBC、HGB、HCT无明显变化,两组放结束时PO2较0d、放开始时显著升高(P<0.05),三果汤散组各黏度随治疗进行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果汤散组IL-1β、TNF-α、HIF-1α随治疗进行呈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放结束时与0d、放开始时比较,各炎性因子显著降低(P<0.05)。两组UA随放过程进行呈下降趋势,放结束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果汤散通过改善局部PO2、UA、各黏度及炎性因子水平,加速病与津分离,最终实现减少放量的目的。
董伯岩克珠卢旭亚
关键词:放血疗法急性痛风炎性因子全血黏度红细胞

相关作者

葛淼
作品数:457被引量:461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参考值 地理因素 地理要素 正常参考值 血液流变学
刘强
作品数:410被引量:1,873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组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糖 经皮给药 中药
吕志平
作品数:333被引量:1,624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瘦素 肝星状细胞 中西医结合 模型大鼠
刘瑾
作品数:75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泻白散 微粉 熊果酸 全血黏度 镇痛作用
李晓晶
作品数:45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高脂血症 LRP P170 全血黏度 苦参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