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0 篇“ 全身骨显像 “的相关文章
全身 骨显像 中肾脏显影异常的病因浅析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 骨显像 中肾脏显影异常的发生情况并初步分析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行骨显像 的患者1674例,对肾区不同类型的显影异常结合患者其他相关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定性评估。结果共发现肾脏显影异常147例(8.78%),其中肾实质显影明显54例(3.23%),肾脏集合系统(肾盏肾盂或输尿管)异常显影61例(3.64%),单肾不显影14例(0.84%),双肾不显影23例(1.37%),肾脏位置异常8例(0.48%)等异常,并对不同类型显影异常的可能病因进行了分析。结论骨显像 中肾脏显影出现异常,可提示肾脏结构异常、尿路排泄障碍以及肾脏功能异常等情况,可引导临床按需要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疾病的原因,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志勇 杨伟 周帅 黄叶 周后蓉 王婷 王庆旭关键词:骨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SAPHO综合征的全身 骨显像 及SPECT/CT影像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 肥厚-骨 炎(SAPHO)综合征全身 骨显像 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全身 骨显像 及SPECT/CT断层显像 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56%合并有皮肤损害,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升高的比例分别为63%、59%、17%、6%,14%的患者HLA-B27呈阳性。全身 骨显像 发现6例前胸壁受累、1例胸椎受累、1例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余33例为多部位受累,依次为前胸壁(95%)、脊柱(58%)、骶髂关节(46%)、四肢关节(22%)、肋骨 (12%)、耻骨 (7%)、坐骨 (5%)、股骨 和颅骨 (各2%)。19例行胸部和腰骶部SPECT/CT断层显像 ,前胸壁病灶主要位于胸锁关节和第一胸肋关节,“牛头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脊柱病变多分布在胸腰椎,椎体前角骨 质硬化较具特异性;骶髂关节多为双侧、髂骨 面受累,多表现为骨 质增生硬化。结论全身 骨显像 能够全面评估全身 骨 关节受累情况,SPECT/CT同时结合了骨 断层显像 的代谢信息及CT的解剖信息,二者联合在SAPHO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精准定位和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崔璨 李俊秋 于梅艳 温庆祥关键词:SAPHO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显像 SPECT/CT 全身 骨显像 患者辐射剂量水平研究及精细化防护2024年 目的:检测骨显像 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率,为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5~8月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骨显像 检查的患者,注射骨显像 剂后即刻、3~4 h、24 h、48 h时分别检测患者体表、0.5 m、1 m、2 m距离处的辐射剂量率,根据检测结果探讨辐射防护的安全时间和距离。结果:注射骨显像 剂后患者体表的辐射剂量率最高,0.5 m处迅速降低,1 m处次低,2 m处最低。随着时间的变化,辐射剂量率逐渐下降,3~4 h低于注射显像 剂后即刻,24 h患者体表辐射剂量率仍高于本地水平,48 h恢复至正常本地水平。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辐射剂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显像 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率随时间延长、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48 h恢复本地水平,通过对患者、医护人员、家属实施科学、精准的辐射防护,使骨显像 患者辐射防护达到最优化。 巨玉莲 曾贤伍 张晓华 达选祯 丁高恒 颜萍关键词:骨显像 心理护理对核素全身 骨显像 患者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4年 探究核素全身 骨显像 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因临床予以60例核素全身 骨显像 患者落实护理模式不同,分常规护理(对照组30例)与心理护理(分析组30例),较比不同护理手段心理状态、依从率、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结果 分析组心理状态、依从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率高、范围广,因核素全身 骨显像 具有辐射性且患者对该检查方式认知不足易出现恐慌、焦躁等心理问题,为确保检查顺利性应予以患者心理护理,从而促进良好的、信任的护患关系建立。 杨艳关键词:心理护理 核素全身骨显像 心理状态 满意度 依从性 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行全身 骨显像 检查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行全身 骨显像 检查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0例行全身 骨显像 检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n=68)和系统组(n=62),常规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系统组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理应激指标[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检查依从性、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及检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系统组患者SDS、SAS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患者HR、SBP、DBP均高于干预前和系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组患者检查依从性高于常规组,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改善行全身 骨显像 检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并能有效稳定其生理应激反应,以全面提高检查依从性,对于提高全身 骨显像 成像质量有一定意义。 秦乡音 赵娜 张会娟关键词:系统化健康教育 晚期乳腺癌 全身骨显像 Erdheim-Chester病肺内病变所致全身 骨显像 骨 外摄取1例:原因分析及总结 2024年 患者男, 32岁, 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上腹隐痛, 伴腹胀3个月余。外院查血、尿淀粉酶未见异常, 胸腹部增强CT:胰腺肿大, 胰周低密度影, 符合急性胰腺实质坏死性胰腺炎;双肾体积增大, 双肾积水;胰源性门脉高压伴侧支循环形成, 脾大;双肺多发结节状、磨玻璃样密度影。病程中出现尿少、肌酐进行性升高及高钙血症, 予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及禁食、补液、抑酶、抗感染治疗后, 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好转, 尿量、血钙恢复正常, 但其后仍有反复阵发腹痛、腹胀。外院^(18)F-FDG PET/CT检查提示胰腺肿大、弥漫性代谢增高;颅面骨 、锁骨 、肩胛骨 、肋骨 、部分椎体、所示四肢骨 密度不均匀增高, 以四肢长骨 为著, 代谢增高;双肾肿大伴积水;肝脾大;双肺斑片影代谢增高;主动脉弓旁条状软组织影代谢增高。 靳晓娜 罗亚平关键词:肺内病变 尿淀粉酶 四肢长骨 全身骨显像 肝脾大 全身 骨显像 及SPECT/CT在骨 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 折诊断中的应用2024年 目的:探究全身 骨显像 及SPECT/CT在骨 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 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6例骨 质疏松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全身 骨显像 以及SPECT/CT断层显像 ,且经6个月以上随访最终确诊为功能不全性骨 折。分析两者在骨 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 折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06例患者中单发功能不全性骨 折25例,多发骨 折81例;全身 骨显像 共检出功能不全性骨 折病灶257个,病灶部位呈现显像 剂摄取增高明显;病灶部位包括脊椎、骨 盆、肋骨 、下肢骨 。SPECT/CT图像上可观察骨 折线、软组织肿胀、硬化线/带、楔形椎体或“鱼椎”样改变的特征性改变。结论:在骨 质疏松患者功能不全性骨 折诊断中,全身 骨显像 及SPECT/CT显像 均具有相应特征表现,可清晰诊断患者病灶部位以及病灶数目,在功能不全性骨 折的诊断鉴别中具有应用价值。 黄元远关键词:骨质疏松 全身骨显像 SPECT/CT 老年骨 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 折患者应用全身 骨显像 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 骨显像 在老年骨 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 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150例疑似老年骨 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 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身 骨显像 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以磁共振成像(MRI)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全身 骨显像 对该类骨 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全身 骨显像 阳性患者有80例,阴性患者有70例,MRI阳性患者有75例,阴性患者有75例。全身 骨显像 在骨 折部位显示出明显的放射性异常浓聚,且能准确显示骨 折的位置和范围,其对老年骨 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 折的诊断准确率达86.67%,敏感度为93.33%,特异度为80.00%,与MRI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全身 骨显像 对于老年骨 质疏松性新发椎体隐匿性骨 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周建锋 林睿智关键词:全身骨显像 ^(18)F-NaF与 ^(99)Tc^(m)-MDP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率的对比研究 2024年 目的对比研究^(18)F-NaF PET全身 骨显像 与^(99)Tc^(m)-MDP SPECT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率。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核医学科行全身 骨显像 的患者97例,分别行^(99)Tc^(m)-MDP和^(18)F-NaF显像 。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注射后检查等待时间、检查结束后及24h的1m距离的平均辐射剂量率及诊断医师对两种显像 的图像质量,并对两种显像 剂患者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8)F-NaF全身 骨显像 注射后检查等待时间明显少于^(99)Tc^(m)-MDP全身 骨显像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 F-NaF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高于^(99)Tc^(m)-MDP全身 骨显像 ,图像质量评分(2.8±0.4 vs 2.1±0.7,t=-6.767,P<0.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查后^(18)F-NaF全身 骨显像 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剂量率高于^(99)Tc^(m)-MDP全身 骨显像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2±6.3μSv/h vs 5.7±4.9μSv/h,t=-9.278,P<0.001)。而24h后两显像 方式的辐射剂量率相似,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5±0.3μSv/h vs 0.6±0.3μSv/h,t=1.653,P=0.102)。结论18 F-NaF全身 骨显像 较^(99)Tc^(m)-MDP全身 骨显像 缩短了检查等待时间,并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评分一致性。另外,两种显像 剂检查后24h辐射剂量率相似。 莫碧云 牟兴宇 黎祖国 曾钰瀧 崇维霞 付巍关键词:全身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断层融合图像与全身 骨显像 对单发骨 转移瘤的诊断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与全身 骨显像 (WBS)对单发骨 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入的有恶性肿瘤病史或WBS怀疑某处骨 转移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40~65岁[(54.64±5.4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WBS检测、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检测,病灶经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或6个月以上影像随访确诊性质,比较2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70例怀疑骨 转移瘤患者中,最终确诊为骨 转移瘤42例。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诊断35例,SPECT/CT诊断的灵敏度(76.19%)、特异度(89.29%)、准确度(81.43%)均高于WBS诊断结果(50.00%、60.71%、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检查对单发骨 转移瘤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较单纯WBS提高了诊断效能和临床鉴别诊断能力。 邱爽 蔡珠虹 左长京关键词: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瘤
相关作者
王荣福 作品数:586 被引量:1,721 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肿瘤 放射性核素 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陈志军 作品数:98 被引量:187 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骨转移 骨转移癌 131I 全身骨显像 乳腺癌 宋丽萍 作品数:51 被引量:247 H指数:8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全身骨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转移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肿瘤坏死因子 吴志兴 作品数:53 被引量:122 H指数:6 供职机构:丰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放射性核素显像 SPECT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精神分裂症 全身骨显像 付占立 作品数:109 被引量:446 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18F-FDG ^18F-FDG TC 放射性核素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