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4篇“ 公民政治“的相关文章
民政
陶东明著
身份政民政被引量:9
2019年
近年来欧美政坛充满喧嚣与争斗,严峻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伴随着激烈的文化冲突,导致族群分裂、政极化和党派对抗的趋势日益恶化。这一现象正在挑战西方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所期许的理想:在统一的政规范与机制中,有效地包容并安置现代社会的多样性差异。
刘擎
关键词:公民政治身份政治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不平等文化冲突民主理论
非国家政:环境保护主义与世界民政
1996年
帕沃尔.瓦波那
关键词:保护主义世界公民行为者绿色和平组织政治行为
民政参与代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5年
有序扩大人民政参与是我国政民主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2021)数据库资料,选取基层选举参与和非制度化政参与形式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民政参与代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民的政参与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其中基层选举参与总体呈现代际递减的趋势,非制度化政参与水平呈代际递增的趋势;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政面貌、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平感对政参与代际差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应更加注重发挥各年龄段群体的政参与积极性,充分提高民有序政参与的能力,从而推动我国民主政向纵深发展。
李卓然南德庆
关键词:政治参与代际差异基层选举
信息时代民网络政参与研究
2024年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网络来洞晓时事、关注热点。网络政参与具有参与方式直接性、匿名性,参与过程及时性、低成本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民参与政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民参与政的积极性提升,助推社会主义政良性发展,但也要警惕群体极化、表达失范、泛娱乐化等风险隐患。面对这些风险,应从提高素质、加强平台管理、加大信息开力度等方面综合施策,推动民网络政参与的健康有序发展。
卜文娜
关键词:公民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时代
知识、政价值观与民政参与——基于市场化的跨层调节作用分析
2024年
随着人口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民的政知识如何影响其制度化政参与这一问题已越发受到关注。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民客观政知识对其政参与的影响作用,而有关主观政知识影响效应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根据政社会化理论和“结构—认知”框架,通过对11000份中国民的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检验了民主观政知识与政参与的影响关系,以及在该关系中政价值观的中介作用和市场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主观政知识对民政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价值观在民主观政知识与政参与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市场化正向调节着民主观政知识与政价值观的影响关系。通过对政价值观作用机制的检验,文章扩展了关于政社会化理论的应用认识,为有效提升众制度化政参与、增进民政知识作用发挥、强化市场化要素调节效应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借鉴。
郑建君郑建君
关键词:政治价值观公民政治参与市场化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西方身份政困境及其出路——兼论自由主义民政解决方案的局限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身份政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对此,有自由主义者认为过多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而忽略普遍民认同是引发当前身份政危机的原因所在,因而主张重启民政以解决当前身份政所引发的危机。然而,作为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自由主义民政不仅不理解身份政陷入困境的真实原因,而且企图以形式平等来掩盖资本主义社会事实存在的不平等,因而难以突破当前身份政的困境。这启示我们,唯有重回寻求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之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身份政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陈筠淘
关键词:身份政治公民政治马克思主义经济视角
《伊菲格涅亚在奥利斯》中的英雄修辞与政
海伦和帕里斯出逃后,希腊组成联军攻打特洛伊。由于缺少扬帆的海风,军队被滞留在奥利斯,阿尔忒弥斯要求阿伽门农献祭伊菲格涅亚才能顺利启航。为此阿伽门农借婚姻之名将伊菲格涅亚骗到奥利斯。欧里庇得斯在剧中展现了其"舞台哲人"的创...
吕凯媛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修辞公民政治
社会平感、政面貌、文化生活参与频度状况:民政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21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3年
参与是现代民主政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主政发展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尺度。本文基于CGSS202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民政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自变量社会平感、政面貌、文化生活参与频度状况对因变量“居民是否参与居委会选举”,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后,其相关性值均小于0.05,呈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这三个影响因素对民政参与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人口学特征变量如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民的政参与行为。因此,增强居民社会平感、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提高众政参与兴趣、培养众政参与意识、增强民之间人际信任关系、造就良好的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对策应当是保障我国民政参与行为的理之道。
刘荣星
关键词:政治面貌影响因素
西方民政德性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当代启示
2023年
德性是民成为一个“好民”的重要内在维度,对于构建和谐的民与国家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历史上,自轴心时代开始民政德性问题就备受思想家重视,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体系。西方民政德性思想大致经历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将政的德性视为最高德性的民美德思想,到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推动民参与的民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再到现代秩序中对于正义、自由、平等的热切期盼并强调个人权利保障的演进过程。西方民政德性思想对于培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好民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要始终高度重视民政德性的培育和提升,注重作为民政德性基础的好人德性和好民德性的养成,正确处理民政德性培育与民政权利保障的关系,营造个人自觉修养政德性的社会氛围。
李婉芝

相关作者

李朝祥
作品数:29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公民政治意识 国家意识形态 逻辑 政治稳定 政治文明
黄颂
作品数:65被引量:163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自然法 政治文化 政治发展 政治意识 公民政治意识
易申波
作品数:29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政治参与 公民政治参与 抗争 类型学 调查数据
马振清
作品数:74被引量:311H指数:9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 道德治理 公民政治社会化
宋炜
作品数:18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
研究主题:服务型政府 公民政治参与 承载力计算方法 基本理路 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