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5篇“ 共有精神家园“的相关文章
- 春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研究
- 2025年
- 精神家园是人民情感依附、文化认同与心理归属的场所,通过人们具象化的社会实践得以呈现,其中共同的文化纽带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媒介。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主要节日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与国、生态与农事、礼俗与社会、祖先与神灵等各类关系的规训与恪守,以及对于家国情怀的实践。从家园遗产的视角来看,春节的原生主体是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并以“一体多元”的模式呈现;春节的内容主要关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祝愿、国家繁荣昌盛的期许、普天同庆的愿景等,而其蕴含的中国人对于个体、家庭、国家、人类社会认知的价值观则是通过节日期间各类文化事象的践行与分享来实现。从共同体的视角看,春节既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社会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智慧贡献。
- 吴兴帜梁昭莉
- 关键词: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日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符号机制研究
- 2025年
-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离不开符号机制的支撑与推动。符号不仅是文化内涵的体现,更是促进民族认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文化符号之网,中华民族共同命运的精神本质得以展现。在符号累积的空间中,“身体共在”的感官体验刺激了空间人群的情绪,唤醒了共同情感;在符号的复合型结构中,“共向”元素的组合塑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在解释系统中,通过“真正的指号”的理性判断,生成了共有精神家园的意象。经由共享文化符号的传递、扩展与再创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族人民能够在符号的多层次意义中找到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理论意义、文化立场和情感价值。
- 马慧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符号共享中华文化
- 回归生活:现代化生活场景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
- 2025年
-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建立价值认同、明确精神归属的根本途径。生活场景具有超越其他场景的普遍性、生活性、协同创新性,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虚实结合的重要载体。人们同生活环境的互动形式在历史演进中表现为惯常行为的无意识的传统生活场地、顺从行为的被动适应的现代生活场所、漫游行为的主动感知的现代化生活场景。人们的漫游行为深度嵌合现代化生活场景,已经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范式,可以通过发挥消费力、创造力、精神力,激发生活场景的活力,推动生活场景的重构,营造生活场景的生态,从而推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刘洋张雅倩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
- 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多维向度及实践
- 2025年
-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体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情感纽带,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通过对《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的解读与分析,从资源拓展、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文化传承等多维向度,充分认识体育在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作用,探寻中华体育精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进路,为建成体育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各民族团结友谊的合力。
- 赵富学
- 关键词:体育强国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多民族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迪庆经验
- 2025年
- 多民族共创共享共情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各族人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活实践。多民族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传承人群、区域环境和社会生活交互形成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展现共同诉求和多样生活建设共有家园的情状和愿景。迪庆多民族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多民族融居互学共荣的成果,体现了构建有形有感有效的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方略。以人民为中心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第二个结合”推进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增进共同性、包容差异性为前提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心力,以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拓展创新家园空间,以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培育家园意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把多民族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基因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转化成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资源和生活图景,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 王丹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
- 大江大河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四渎”为例
- 2025年
- “江河淮济”组成的“四渎”是中华大江大河的代表,同时也是构筑和标识“大一统”空间秩序的重要人文符号。自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对于四渎的祭祀是其完成“大一统”的政治昭告,亦是其对实现“大一统”的希冀。四渎流域是中华民族诞育交融的核心区域,一方面“大江大河”之气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蕴含着爱国主义、奋斗包容、以民为本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另一方面,“四渎”在长期的历史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内涵丰富、相互包容的“大河”文化,不同质性的文化类型在此交错发展、衍生共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宝库。对“四渎”所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有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魏欣宝路其首
- 关键词:大一统民族精神
-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原则遵循、价值指向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新判断新表述。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表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乎国家稳定和中华文明稳步向前的重要内容。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视角而言,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论为理论之基,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为文化基因,并系统追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民族工作的实践历程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出场语境;从人民至上、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定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原则遵循;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族人民对自我身份的价值坐标体现,是中华民族对自我经历的精神牵引彰显,是中国共产党对自我身份和使命角色的内在规约推进。
- 张鑫张文龙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价值指向
- 红色文化赋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 2025年
-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在其形成、发展、传承过程中不断深化精神内涵,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历久弥新的精神状态,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力支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目前通过打造旅游路线、讲好红色故事、建设文化基地等多维举措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赋能。但仍面临资源保护不够、开发利用不成熟及经济基础薄弱等困境,需完善保护机制,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深挖文化内涵,培养专业人才;并发展红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使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中发挥更大助推作用。
- 徐应时
-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时代统一战线论坛·2024”综述
- 2025年
- 2024年11月27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新时代统一战线论坛·2024”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论坛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论述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总结,深化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道理学理哲理的认识,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学理支撑;同时深入研讨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在全国社会主义学院打造宣传教育阵地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议题,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理论原创性、政治引领性、实践指导性的认识,指出了系统加强理论研究、宣传教育的方向。
- 董宇宇
-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式现代化
- 中华民族一家亲 齐心共绘同心圆——昭通市全面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2025年
- 乌蒙磅礴,昭明通达。从金沙江三大水电站搬迁安置区到靖安安置区、卯家湾安置区,再到乡村振兴点,在昭通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个民族635万人民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 毛利涛
相关作者
- 龚永辉

- 作品数:47被引量:4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化研究 中国梦 民族理论研究
- 王延中

- 作品数:311被引量:2,918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保障 中华民族 社会保障制度 共同体意识 民族工作
- 张春波

- 作品数:50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融入高校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陈纪

- 作品数:100被引量:59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城市化进程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 刘云山

- 作品数:314被引量:1,053H指数:14
- 供职机构: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 研究主题:宣传思想工作 总书记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 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