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8篇“ 农业转型“的相关文章
-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陆良现代农业发展思考
- 2025年
- 对陆良县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瓶颈进行逐一分析,理清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明确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同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措施。
- 吴琼芬李红斌
- 关键词:农业转型升级
-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转型升级:理论逻辑、运行机理与实践路径
- 2025年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基本要素、核心要素、价值要素、载体要素和渗透要素等五大要素的整体作用赋能农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走向专业化、高效化、绿色化、完整化与韧性化。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农业链的基础端、生产端、加工端、流通端与销售端。通过研究,文章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转型升级的5条路径,即在农业基础端实现要素转换、在农业生产端实现机械替代、在农业加工端实现技术迭代、在流通端实现网络构建和在农业销售端实现渠道多元。研究者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
- 赵鹏宋耀茹易星同
- 关键词:农业农业现代化
- 农业转型时期劳动力农内配置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效应——基于中西部传统农村的实践
- 2025年
- 本文以晋南S镇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农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实现农内就业的内在逻辑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研究发现,随着规模经营的发展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的环节分工深化拓展了农业生产领域内部的就业空间,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多样化生产延长了农忙时间,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在全年的大多时期得以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工作搜寻效率以及与雇主的议价能力,雇工内部开始出现合作,同时雇工从“参与分工”走向“参与生产”,呈现出多元化的生计策略,实现了农内就业收入的极大化。最后,研究发现农业转型带来的农内就业增加具有明显的社会效应:一方面,产业发展使原先呈现“原子化”的个体得以连接,乡村治理结构得以重塑;另一方面,农业转型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实现了城乡的良性互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农业转型发展对乡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通过拓宽农内就业空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 苏会曹冉刘华王琳
- 关键词:农业转型
- 农户淡出,政府看护——农业转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重构
- 2025年
- “离土不失土”的的人地关系调整,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等发达地区依托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快速实现了城乡社会转型,乡村地区快速实现了非农化,劳动力大量转移到非农就业部门。这个过程被总结为“离土不离乡”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以浙江省为典型代表的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并不是以农民离开乡村为前提,这也形成了特殊的城乡关系格局。
- 付伟张倩华
- 关键词:农业转型人地关系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视角下农业转型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威县梨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
- 2025年
- 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视角切入,探索农业转型发展的实现逻辑。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转型发展受要素禀赋、技术、人才、经营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发展机遇及政府的保障。高标准的规划定位、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独具特色的销售模式以及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推进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河北省威县推进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当前农业改造升级的生动实践。威县基于自身条件特征,把握发展机遇,通过人才等的智力支持,培育多样化经营主体,拓展多元销售渠道,规划梨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依托梨产业推进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践经验表明,农业转型发展应当要推动要素、技术、经营主体、政府服务等的全面升级,更要实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全方位升级。
- 盛新宇程明
- 关键词:理论逻辑
- 中国急需从大陆农业转型跨海农业
- 2024年
- 中国凭借特殊地理优势,建立了大陆型农业国家。国土面积近千万平方公里,自秦汉至明朝人口从未超过8 000万,号称“地大物博”。但到19世纪乾隆年间,人口骤增至4亿,国土面积已感狭蹙。新中国建国初期,人口为6.5亿,2020年第7次人口普查为14.4亿。人均水土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1/3到1/4,已属资源贫国。仅靠国内资源求得温饱已属不易,更难得小康水平。尽管科技创新有巨大潜力,但水土资源短缺的困境已迫在眉睫。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文明与世界工业文明相撞的历史悲剧,提醒我们要突破陆地农业养成的“海内即天下”的思维惯势,要扬帆出海。从“自给自足”的大陆农业转型为“共给共足”的跨海农业,建立以中国为本体,利用世界农业资源的世界农业共同体。中国急需建立将大陆农业转型为跨海农业的长远国策;建设全球农业数据库以应对国际食物市场需求变化;精准适时调整国内农业结构以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尽早作出我国农业的全球战略部署。
- 任继周焦宏杨瑞雪胥刚赵安
- 关键词:大陆农业
- 大莫古镇农业转型升级的短板与措施
- 2024年
- 陆良县大莫古镇立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方略,紧扣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目标,按照农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稳粮的前提下,提升发展传统农业,稳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破发展新兴农业。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农业企业融资难。
- 邵林芳胡建平马国松
- 关键词:高原特色农业农业转型升级高效生态农业新兴农业
-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助推农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对济宁市农业转型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济宁市统计年鉴及相关文献,发现济宁市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联农带农能力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绿色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同时从整合特色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优化资源环境几个方面提出了路径对策,以促进济宁市农业转型升级。
- 王婷
- 关键词:农业转型升级
- 探寻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逻辑、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书评
- 2024年
- 锚定农业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农村经济结构、及农村社会治理结构从传统低级的封闭形态、向现代高级的开放形态的系统性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双重转型,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到双重转型之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从城乡分割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城乡融合的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农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大幅下降,2023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已经下降到7.1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1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下降到2.39。
- 苑鹏
-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增加值农业农村发展
- 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进程的共同趋向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启示——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 2024年
-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合理展开可以将与中国土地禀赋相似的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的经验作为基础。本研究以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东亚主要经济体农业转型展现出的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以资本下乡和技术下乡带动农业工业化、以土地节约型技术为主的技术选择以及大规模农业兼业化、渐进式形成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等共同趋向。这些共同趋向为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包括全面放开农地流转约束、全力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多措并举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强调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延续性和自主性等启示。
- 罗浩轩
-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业规模经营
相关作者
- 孙景淼

- 作品数:45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政府
- 研究主题:现代农业 浙江农业 科学发展观 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转型
- 孙新华

- 作品数:33被引量:59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地方政府 农业转型 家庭农场 土地流转 农民
- 刘茂松

- 作品数:156被引量:605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工业化 生态经济 工业化 洞庭湖区 长株潭城市群
- 傅宪华

- 作品数:17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市农业局
- 研究主题:农业转型 信息经济 农业建设 畜禽养殖 农业现代化
- 王道泽

- 作品数:72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杭州市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总站
- 研究主题:栽培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 农业转型 土壤酸化 斑潜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