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7篇“ 加害者“的相关文章
加害者视角预防儿童性侵害的国外研究现状
2024年
近年来国外对儿童性侵害的预防干预,已从受害视角的儿童自我保护教育和事后补救,扩展到提前对加害者的筛查与干预教育,真正从源头上进行儿童性侵害的一级预防。研究对加害者视角儿童性侵害预防的目标人群、预防内容、预防形式的国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中国减少加害者的儿童性侵害的一级预防探索提供参考。
周圣艺姜梦婷陈越郑庆玲
关键词:暴力事故预防儿童
旅游活动之于中国香港深水埗仕绅化 加害者或保护
2024年
许多地区都存在着社区仕绅化(gentrification)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旅游业亦是影响仕绅化的因素之一。中国香港深水埗区的仕绅化问题随着今年的城市更新与旅游业发展而日益显著,以此为例,文章探究了旅游业如何助力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
陈馨怡
“加盟人”成加害者
2023年
房东邀请租户加盟,欲做大自己的黑茶销售生意,未料反被租户以“支付加盟费”的名义,利用其年迈不懂操作手机的弱点,从其微信等手机APP中贷款还债。
卢金增寇欣桐
关键词:加害者租户加盟
加害者隐身”:网络热词的流播机制解析--以“硫酸男孩”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网络热词的“热”体现为巨大的流量效应,“流量为王”的数据热遮蔽了媒体事件报道背后的隐性问题:“加害者隐身”现象。本研究运用网络观察法,通过“硫酸男孩”的案例分析,解析网络热词流播的表征归因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媒体报道中情绪优先于事实、报道传统框架的固化和社交平台的算法机制共同促成了“加害者隐身”现象,网络热词流播的隐性机制体现在弱编码叙事、智能推送和参与式文化三个层面。
林辰
关键词:网络热词
日本中小学女生校园欺凌的特点及其成因——以欺凌加害者为中心
2021年
无论国内外,校园欺凌都是中小学的问题之一。在日本的中小学中,欺凌的蔓延更是显而易见。同时,近年来日本以女生为主要加害者的校园欺凌的显著化,更是冲击了人们将校园欺凌与男生间暴力结合在一起的思维定势。那么,日本女生校园欺凌在群体组成、欺凌手段、造成伤害等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处于中小学年龄段的日本女生校园欺凌加害者受到了青春期这一时段怎样的影响,她们的加害行为有何成因呢?
周静
关键词:女生
从受害加害者——电影《小丑》中“小丑”的创伤解读被引量:4
2020年
电影《小丑》以虚实糅合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一个小丑演员从受害沦为加害者的悲剧人生。从创伤理论看,童年与现实的创伤是他人生悲剧的直接原因,但社会问题却是其根本原因。电影带给我们的警示是:人是多面的,人是脆弱的,社会不但要保护和发扬人性中的善,还要警惕和阻止人性中的恶。社会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人要正确面对各种社会问题。
代兆凤王振平
关键词:创伤
莫既当受害又当加害者
2019年
作为基层一线的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我们吃过不少苦,文山会海等时常困扰我们。同时,基层干部有时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造,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往往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人民群众非常痛恨的一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
李有全
关键词:官僚主义受害者形式主义加害者
受害·加害者:侵华日军中的朝鲜学兵问题再探讨——以《1·20学兵史记》为中心被引量:1
2019年
为解决兵力不足问题,日本军国主义将大批青年学生推上战场。在强制征兵的过程中,其殖民地朝鲜亦惨遭殃及。作为侵华日军中的特殊群体,朝鲜学兵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扮演了沉默的从犯的角色,对中国军民犯下了一定的罪行。与此同时,朝鲜学兵在与中国军民接触的过程中仍保持着一定的理性与良知,受害意识共鸣使其对中国军民表现出一定的同情,部分朝鲜学兵还走上与中国军民协同抗击日本侵略的道路。侵华日军中的朝鲜学兵既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也是对中国军民的加害者,其在中国战场上的复杂心态实际上正是沦为日本殖民地以来抗争与妥协的朝鲜民族两面性心态之缩影。
付博
关键词:侵华战争
当代动物叙事“加害者”角色的基础行动逻辑研究
2018年
以中国当代文学动物叙事中"加害者"角色的基础行动逻辑作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基础上分别对"报复""牟取"与"围堵"等基础功能项的"谓词指涉"进行探究。研究本身对于后续导引出受难"陷困"情境的发生,呈现动物叙事文本危机感与紧迫感的叙事氛围的极致渲染,聚焦读目光并有效推进至情节线临近高潮之点等等,均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则也潜隐交代出该叙事类型的情感内涵、主题指向与价值规约。
陈佳冀
关键词:动物叙事行动逻辑
为什么永远只有受害,没有加害者?
2017年
李文星,23岁,生于山东,死于天津。自8月2号起,大学生李文星在“BOSS直聘”网站找工作被骗,并导致意外身亡的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网络上提供的所有和“李文星事件”相关的证据,就像侦探小说的线索一样,呈现了他是如何一步步掉入深渊的。我看到大家从“李文星,死于天津”这一结果出发,给出许多原因,还原事情本身。但我也看到一个事实:李文星事件,就是互联网上的罗生门事件。这让我非常气愤。所以现在,我摘出“传销”、“BOSS直聘”、“大学毕业生”、“北京科蓝”这四方,来看看,一个大学毕业生死去了,怎么就成了一起罗生门事件。
林小四
关键词:受害者加害者大学毕业生BOSS侦探小说

相关作者

陶东风
作品数:204被引量:1,074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研究 主编 大众文化 公共性 集体记忆
韩迎春
作品数:28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研究主题:大学生 环境保护 高校 个人信息 法治观
宋成有
作品数:51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明治维新 日本史研究 日本列岛 日本史 中日关系
王慧
作品数:46被引量:97H指数:6
供职机构:人民论坛
研究主题:调查者 领导干部 空降 干部 人民论坛
贾立政
作品数:159被引量:349H指数:9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
研究主题:人民论坛 社会思潮 中国梦 公众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