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4篇“ 半湿润易旱区“的相关文章
半湿润旱区麦玉复种系统集雨限量补灌的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研究
刘小利
半湿润旱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碳通量观测与模拟
关中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大量的农业需水量和有限的淡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淡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成为了当前热点问题之一。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及水碳通...
王云霏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半湿润易旱区能量通量蒸散发碳通量
文献传递
半湿润旱区沟垄集雨栽培模式对麦玉复种体系产量及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农业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粮食需求量及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该问题日趋严重。半湿润旱区作为中国粮食的一个重要产区,灌溉水缺乏已经成为限制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节水农业将会对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长江
关键词:作物产量生理生态特性半湿润易旱区
半湿润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为了研究半湿润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在陕西关中盆地的三原县选择试验点,对地面以下0~500cm土层水分进行原位、定点长期自动监测。根据土壤水分变化状况从垂直剖面上将土壤划分为活跃层(0~20cm)、次活跃层(20~50cm)、过渡层(50~200cm)、相对稳定层(200~500cm)。其中,活跃层、次活跃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12月及1-3月中旬处于相对稳定期、3月下旬-5月中旬处于缓慢下降期、5月下旬-9月下旬处于增失交替期、10月初~11月末处于持续下降期;过渡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小,12-3月末处于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4月初-8月中旬有一定的波动,8月下旬-11月末缓慢下降。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微弱,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表现出振幅较小的正弦曲线趋势的变化特征。
贾志峰朱红艳易秀
关键词:自动监测土壤水分半湿润易旱区
半湿润旱区红富士苹果园初夏叶片养分状况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田间调查及对高产果园(≥22500 kg/hm2)和低产果园(<18000 kg/hm2)叶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半湿润旱区红富士果园初夏叶片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高产园和低产园差异显著,总体上看,氮高产园处于中等到丰富水平,符合高产优质果园含量的标准,低产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磷、钾较丰富。根据苹果的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及有效性,初步提出了增施有机肥、氮肥及补施磷、钾肥的优化施肥结构模式,以保证苹果的丰产优质。
高泽李丙智张立新刘长虹刘利花
关键词:半湿润易旱区叶片养分施肥结构
半湿润旱区红富士苹果园初夏土壤理化特性及施肥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通过田间调查及对高产果园(≥22 500 kg/hm2)和低产果园(〈18 000 kg/hm2)土壤样品的分析,研究了半湿润旱区红富士果园初夏土壤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园和低产园的物理特性和养分状况差异显著。高产园土壤pH显著低于低产园,而电导率及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微量元素都显著高于低产园,其养分含量均处于中等到丰富水平,符合高产优质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标准,而低产园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两类果园0-20 cm土层的养分含量均高于其它土层。有机质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之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根据苹果的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状况及有效性,初步提出了低产园的优化施肥结构模式:增施有机肥和补施氮、磷肥为主,配施一定量的钾肥和微肥,以保证苹果的丰产优质。
刘利花范崇辉张立新韩明玉
关键词:红富士苹果园施肥结构半湿润易旱区
不同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半湿润旱区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在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旱区,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和施氮对冬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粒重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体积随灌浆进程的变化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籽粒体积在灌浆起始阶段快速增长,之后缓慢增长至最大值,后期快速下降;对不同灌浆期籽粒体积和最大籽粒体积,小偃22大于小偃503,不同栽培模式其大小顺序为:集雨面栽培>全程覆膜>常规栽培,施氮对其影响不显著,各处理达到最大籽粒体积时间变化在24.3~25.7 d间,差异不大。各处理粒重均呈“S”型变化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小偃22的最大粒重大于小偃503;而不同栽培模式的最大粒重表现为:地膜覆盖栽培>常规栽培、集雨面栽培;施氮对小偃503最大粒重有促进作用,而对小偃22表现出一定抑制作用。从总体上看,小偃503的灌浆速率大于小偃22;常规栽培和集雨面栽培的灌浆速率大于覆膜栽培;施氮对灌浆速率的影响与对粒重的影响相反。不同小麦品种粒重的差异与灌浆进程有关,在灌浆前期小偃22与小偃503粒重差异不明显,在中后期,小偃22与小偃503粒重差异逐渐增大,灌浆结束时小偃22粒重显著大于小偃503。从收获时粒重和全灌浆期平均粒重看,均以集雨面栽培最大,全程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最小,与最大粒重有所不同。籽粒含水量随灌浆过程推进几乎均呈直线下降,但小偃22籽粒含水量大于小偃503;栽培模式和施氮对籽粒含水量影响较小。小麦粒重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任书杰李世清郑纪勇王全九李生秀
关键词:灌浆过程籽粒体积
吉林省西部半湿润旱区增强玉米抗旱力及增产技术研究
半湿润旱区田间定位试验表明,密植品种比稀植品种水分生产率提高2.32%~12.55%;特旱年份施用250、375、500kg/hm2硅肥水分生产率分别提高4.29%、1.85%、2.66%,以250 kg/hm2左右为...
孙毅高玉山黄健马兵朱知运闫孝贡
关键词:半湿润易旱区玉米抗旱作物增产
文献传递
半湿润旱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根据1991~1993年在河南“商丘节水农业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田间试验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抗旱作物品种、农田秸秆覆盖和化学调控等农业节水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及其在节水农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在相同栽培条件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54~0.56kg/mm;实施农田秸秆覆盖,1m土体内较对照多储水169.5m3,节省灌溉用水2100mm/hm3土壤储水有效利用率提高26.9%;应用抑蒸保墒化学药剂,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增高4.7%,叶片含水率增加4.9%,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4%~25.5%。充分显示,实施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农业节水技术,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环境水资源和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本身用水效率,发展节水农业,是我国半湿润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胡芬姜雁北
关键词:半湿润易旱区农业节水技术水分利用效率
冀南半湿润旱区棉花适应性栽培技术的研究
1998年
在冀南半湿润旱区试验实施了闲季扩浇造墒、全基施肥、地膜覆盖、适度整枝等与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棉花中高产农艺栽培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全基施肥与浇水配合,比对照N肥利用率提高5.56%~9.32%,避免了因缺水或遇大雨进行的非适期追肥。
林永增李妙赵占军
关键词:棉花栽培半湿润易旱区适应性

相关作者

王彩绒
作品数:24被引量:54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蔬菜地 太湖流域 土壤氮磷 生态 半湿润易旱区
张立新
作品数:224被引量:1,643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烤烟 苹果 产质量 蚯蚓粪 冷库
刘利花
作品数:10被引量:221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
研究主题:红富士苹果园 长期施肥 石灰性土壤 全磷 磷
李生秀
作品数:531被引量:10,033H指数:59
供职机构:新疆农垦科学院
研究主题:冬小麦 硝态氮 旱地 土壤 旱地土壤
朱红艳
作品数:15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研究主题:入渗特性 土壤温度 灌溉 劣变 泾惠渠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