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半离体“的相关文章
- 半离体肝切除治疗第二肝门的肝脏肿瘤(附3例报告)
- 2023年
- 目的总结半离体肝切除治疗第二肝门的肝脏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3例接受半离体肝切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均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均接受半离体肝切除,术程均顺利。病例1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11天出院;病例2术后出现肝性脑病、小肝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4天家属放弃继续治疗;病例3术后第4天肝功能指标基本正常,术后第9天出院。结论半离体肝切除为邻近第二、三肝门区域或侵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肝脏肿瘤病人提供了手术机会。
- 杨宗锐邰升孙晨李天伟
- 关键词:下腔静脉胆管肿瘤
- 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治疗肠系膜根部受侵胆管癌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索胆管癌远端侵犯肠系膜根部患者行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22年10月收治的1例胆管癌术后复发性肠系膜根部受侵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为一40岁男性,术前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及空肠动脉分支。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经评估患者能耐受手术,实施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14天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胆管腺癌。截至2023年4月,患者已在门诊随访5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复发或转移证据。结论从对本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看,对于肿瘤侵犯肠系膜根部的胆管癌患者采用改良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治疗可以安全成功实现,为此类患者提供了一种可以获得生存机会的治疗选择。
- 游欣雨庞北川左邦佑蒋佶朋程东辉杨冲郝建杰刘涛张宇
- 关键词:远端胆管癌肠系膜上动脉
- 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用于肠系膜根部区域肿瘤伴血管侵犯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半离体自体小肠移植(IATx)用于肠系膜根部区域肿瘤伴血管侵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行半离体IATx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为(47±21)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6例患者顺利完成半离体IATx.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2±2.1)h、热缺血时间为(2.3±1.6)min、冷缺血时间为(49.2±15.6)min、术中输血量为(707±263)mL.6例患者中,3例术中行冷冻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3例术中未行UW液灌注.(2)术后情况.6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4例为胰腺导管腺癌,1例为胆管腺癌,1例为肠系膜纤维瘤病.6例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住院时间为(19±4)d.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胃肠道出血及吻合口瘘,自体移植肠道功能良好.6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后无需静脉补液.(3)随访情况.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5)个月.6例患者中,仅1例肠系膜纤维瘤病患者术后第7个月复发,其余5例患者无复发、转移.6例患者中,4例出现慢性腹泻,口服罗哌丁胺、双歧杆菌及胰酶胶囊后症状缓解.6例患者均生存.结论半离体IATx用于治疗肠系膜根部区域肿瘤伴血管侵犯患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良好.
- 游欣雨庞北川程东辉左邦佑蒋佶朋郝建杰刘涛张宇
- 关键词:腹腔肿瘤血管重建手术
- 柑橘黄龙病菌半离体培养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 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全球50余个国家有黄龙病发生,已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柑橘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为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
- 雷天刚
- 关键词:柑橘黄龙病内生细菌转录组纳米药物载体
- 烟草花粉管的半离体培养方法
- 烟草花粉管的半离体培养方法,具体步骤为:取烟草始开期雌蕊,授粉后置于28 ℃恒温箱中预培养;用剃须刀片切割预培养的花柱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三部位,切割完毕后置于含培养基的载玻片上,在保湿盒中28 ℃继续培养24 h;培养结束...
- 牛永志廖菊够马文广郑昀晔索文龙陈穗云
- 文献传递
- 儿童离体或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不可切除性肝脏肿瘤的新治疗方式被引量:2
- 2017年
- 小儿肝脏肿瘤约占儿童肿瘤的0.5%~2.0%,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4%,其中75%为恶性,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婴儿期,且早期诊治率低,发现时已因肿瘤巨大或部位特殊而失去常规手术切除的机会。
- 史淑君康权
- 关键词:肝脏肿瘤儿童肿瘤不可切除性肝移植术半离体原发性恶性肿瘤
- 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适应证探讨(附36例报告)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的适应证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6例行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疾病及解剖适应证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术中2例病人在开放IVC血流后并发心跳骤停,经处理后恢复心跳,其余34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截至2013年5月,术后34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2~8)年。13例良性疾病病人术后复发1例(肝包虫病),行射频消融(RFA)治疗,仍带病存活。23例恶性病变病人中失访2例,术后复发10例,存活13例,最长存活时间为7.5年。结论当肿块位于以下5种解剖结构时可考虑行半离体或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1)肝右静脉、肝中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2)肝左静脉、肝中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3)肝尾状叶及肝段Ⅳ;(4)门静脉左支、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5)门静脉右支、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后下腔静脉构成的三角区。
- 叶啟发李弦范晓礼王彦峰李玲范林钟自彪
- 关键词:肝切除自体肝移植
- 玫瑰花柱半离体培养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玫瑰(Rosa rugosa Thunb.)花柱半离体培养的关键因素。[方法]以1份野生玫瑰(珲春)、2个栽培玫瑰品种(紫枝玫瑰R.rugosa‘Zizhi’,重瓣玫瑰R.rugosa‘Chongban’)及2个月季品种(红帽子月季R.chinensis‘Red Hat’,粉和平月季R.chinen-sis‘Pink Peace’)为材料,对比分析水培花枝与露地花枝2种材料及5月中旬及6月中旬2个栽培时间对玫瑰花柱半立体培养的影响。[结果]水培花枝的花和露地自然开花的花对花柱半离体培养的结果影响不显著;5月份的花柱半离体培养结果显著优于6月份的。[结论]该研究可为克服玫瑰与月季种间杂交不亲和、花柱半离体培养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 张增芳
- 关键词:月季玫瑰杂交
- 玫瑰杂交花柱半离体培养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1份野生玫瑰种质为母本,2个玫瑰栽培品种和2个月季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取杂交后的花柱进行半离体培养,并采用荧光显微技术观察花柱中花粉管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玫瑰花柱半离体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5%蔗糖,0.005%硼酸,0.1%琼脂,pH 7.0。(2)授粉后4 h取花柱培养的效果较好。(3)花柱截取长度对种间杂交组合的花柱半离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明显,只有截取花柱上部1/3进行培养时能长出少量的花粉管。(4)授粉花粉萌发率大于40%,才能保证授粉的良好效果。
- 孙华彩赵兰勇张玲丁一鸣
- 关键词:玫瑰月季荧光显微观察
- 玫瑰杂交后花柱半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 玫瑰(Rosarugosa)是蔷薇属重要的观赏灌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也是蔷薇属植物育种的重要亲本。本研究以2份野生玫瑰种质(珲春、牟平)为母本,以2个栽培玫瑰品种(‘紫枝玫瑰’、‘重瓣玫瑰’)及2个月季品种...
- 孙华彩
- 关键词:玫瑰杂交组合荧光显微观察
相关作者
- 叶启发

- 作品数:389被引量:1,15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肾移植 肝移植术后 缺血再灌注损伤 背驮式肝移植
- 佘兴国

- 作品数:71被引量:19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肾移植 肝移植 自体肝移植 自体 肾移植术后
- 明英姿

- 作品数:238被引量:69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肾移植 肾移植术后 自体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 任祖海

- 作品数:52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切除术 自体肝移植 小体积 肝大部切除
- 文亮

- 作品数:304被引量:1,26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创伤 血液灌流 急救部 创伤急救模式 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