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7篇“ 华人社会“的相关文章
- 泰国勿洞华人社会研究
- 勿洞(Betong)是泰国最南端、与马来西亚三面交界的边陲小城。在华人来到之前,该地是一片无人问津的原始丛林,华人到达后在此地开疆拓土、发展经济,是这座城市名副其实的开拓者和建设者。勿洞华人主要来自广西、客家、广肇、福建...
- 龙高云
- 关键词:华人社会
- 中国华南与东南亚华人社会共建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的思考
- 2024年
- 刘三姐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国故事的经典,刘三姐文化的现代重构曾经在中国与东南亚华人社会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同时期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具有不同的传播效应与文化意义。“刘三姐”新的担当与使命是唤醒新生代华人的中华文化记忆。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工程建设中,刘三姐文化国际品牌要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内外“刘三姐”互动共荣的格局,增强东南亚华人的中华文化认同。
- 任旭彬
- 关键词:华人社会刘三姐文化品牌
- 泰国洛坤府华文教育发展的百年嬗变——基于华人社会与华文教育的互动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泰国洛坤府华文教育历史悠久,经历了兴起、发展、衰落、复兴、繁荣的发展历程。百年来,洛坤华文教育与海南籍、福州籍华人移民的发展相伴相生。自1908年成立第一所华文学校始,洛坤府华侨教育曲折前行。1965年起,泰国政府对华语教材作出规定,对华文学校实行同化政策。华文学校招收大量非华裔学生以保住生存机会,洛坤府华文教育开始从第一语言教学向第二语言教学转型。20世纪90年代以后,洛坤府华文教育迎来发展机遇,23所学校开设华语课程,非华裔汉语学习者进一步增多,但洛坤府华文教育迫切需要在师资专业化、教学正规化、资源多样化等方面寻求突破。
- 洪桂治
- 关键词:华人社会
- 西班牙流感在英属马来亚的传染与华人社会的应对
- 2024年
- 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英属马来亚,虽然爆发时间短暂,但其影响广泛,社会各阶层均受其波及。根据既有研究,这场瘟疫所导致的死亡率为1%~1.25%,面对疫病冲击,当地华人社会如何自救?文章主要透过英殖民档案,当时的中英报章,以及当代的口述历史,建构被遗忘的马来亚疫情史,除了提出英殖民政府对疫情反应缓慢是造成疫情扩散的原因外,也重构马来亚,尤其是华人社会在疫情发生时期的互助精神。华人的应对分为两方面:物质层面上,中医慈善机构成立救济基金,为患者提供施医赠药服务;精神层面上,人们相信举办游神赛会能够驱散疫病之气,保境平安。
- 陈爱梅
- 数字时代“福”文化在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传播与文化认同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文化熔融的时代,数字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重塑海内外华人的媒介主体观,成为“福”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主要介质。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东南亚地区华人与祖国文化联系得更加紧密,以数字形态呈现的“福”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生根发芽,打通了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双行道,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型传授关系。这充分体现“福”文化对促进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从身份认同,到民族认同,再到世界认同的价值升级。在这个意义上,尝试从传播观念、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不断加强东南亚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廖钟源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认同媒体融合
- 美加两国华人社会融入情况对比研究——基于两国民族政策的分析
- 2024年
- 美加两国民族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国民族政策的目标是异中求同,在多样性中“熔铸”共同性,加拿大民族政策的原则是以异存异,以多样性为特色。因此,两国在移民治理理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加拿大尊重并重视差异性,推行不同文化间相互尊重和宽容,而美国忽视差异性,强化共同性,以实现民族一体化为目标。两国不同的民族政策对华人社会融入具有重要的影响,突出表现在社会交往和文化认同领域。在社会交往方面,相对于加拿大华人的“内缩型”交往,美国华人的社会交往更为外展,交往对象更为多元化。在文化认同方面,加拿大华人对传统风俗习惯保持得更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强。在经济生活方面,美加两国华人具有共同特征,表现为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度较高,从业领域更为广泛,就业层次有了较大的提升,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政治参与方面,美加两国华人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较之前也有所增强。
- 田烨
- 关键词:社会融入民族政策华人
- 东南亚华人社会语言景观研究
- 语言景观是观察东南亚华人社会语言生活一扇独特的视窗,也是东南亚华人社会和该地区宝贵的语言文化资源。基于语言资源的理念,本书重点考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五个国家的华人社会语言景观状况,分别从各国的语言...
- 祝晓宏
- 老挝苗族华人社会身份的持续生成
- 2023年
- 论文梳理了苗族在老挝的本土化发展脉络,分析了他们为获取族群身份所经历的“国家化”和“社会化”过程,呈现了少数民族海外华人向国家靠拢和与社会接触的集体行动。苗族在近代自中国进入老挝生活,历经殖民政府、王国政府、共和政府等不同阶段后,最终被当局接纳并获得完全的法定身份。期间,他们从殖民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改变粗放游耕融入现代产业,走出山地跨向国外,逐步实现从“客民”向“国民”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在老挝的苗族通过积极调节生存策略与国家互动构建了融入本土的行动秩序,并借助生计方式转型实现了阶段性社会整合,发展出适合自我族群的实践模式,表现出身份生成的持续性特征。
- 鱼耀
- 关键词:苗族少数民族海外华人社会身份
- 马来西亚民主转型背景下的华人社会运动研究
- 2023年
- 新世纪后,由“安华事件”引发的改革运动在马来西亚掀起了连串政治风潮,为华人社会抗争力量带来难得的政治机遇,社会运动与政党、非政府组织在体制外互相结合互动,成为抗衡国家的重要民间力量。社会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与政治制度的开放程度、执政精英内部权力的变化以及制度外力量的互动结盟等政治机会机构密切相关。在民主转型背景下,华社抗争力量重拾活力,积极发起和参与各类社会运动,在捍卫族群利益的同时与其他族群构建跨族群联盟,抗争目标和议题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运动和政治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当前,马来西亚政治秩序处于变动之中,在政党分裂、族群关系紧张的政治生态下,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运动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如何在政局风云变幻的环境下,通过恰当的策略选择创造和发展政治机遇,重建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行动者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 黄思婷
- 关键词:民主转型
- 加拿大华人社会变迁初探
- 2023年
- 华人移居加拿大始于19世纪60年代,但在加拿大的各种移民政策的影响下,华人社会的人口和社区有着复杂的变化过程,华人社会也随之不断地变迁,并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加拿大华人社会呈现出教育背景、社会经济背景、语言文化背景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与加拿大国家多元文化的融合。
- 刘涛
- 关键词:加拿大华人移民社会变迁
相关作者
- 李明欢

- 作品数:79被引量:7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国际移民 华人社会 华人社团 华侨华人 华人移民
- 郭熙

- 作品数:99被引量:948H指数:2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研究主题:华语 汉语 语言生活 语言规划 传承
- 聂德宁

- 作品数:34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华人 华人社会 公堂 档案 贸易往来
- 廖小健

- 作品数:123被引量:245H指数:7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华人经济 华人 民族关系 经济发展 战后
- 庄国土

- 作品数:78被引量:1,015H指数:20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华侨华人 华人 移民 华商 海外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