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1篇“ 单束重建“的相关文章
-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隧道定位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内连接了股骨与胫骨,能够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并与膝关节其他结构一同作用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运动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恢复膝关节结构和功能最好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目的是恢复患者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韧带原有的力学特性,获得稳定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大小、形态、位置存在个体化差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效果也受骨隧道位置、骨隧道形态、移植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王晨亮顾晓东郝东升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断裂股骨隧道
- 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单束重建ACL损伤的疗效对比
- 2024年
- 观察残端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中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 自2019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例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划分为AB两组。A组是30名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手术的患者,B组是30名未保留残端的患者。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及本体感觉做出对比。术前两组的Lysholm和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阈值(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评价A组和B组的Lysholm和IKDC、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其中A组的提升幅度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关节功能,疼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体感觉A组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保留残端对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 许维鲲刘庆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本体感觉
- TightRope锥状韧带单束重建联合两种肩锁关节修复方式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 2024年
- 目的对比观察TightRope锥状韧带单束重建分别联合肩锁关节克氏针固定和带线锚钉肩锁关节囊修复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38例Rockwood III、V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8例实施TightRope锥状韧带单束重建联合肩锁关节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TightRope锥状韧带单束重建联合带线锚钉肩锁关节囊修复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喙锁距离和肩锁距离变化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对照组发生克氏针松动4例(其中1例克氏针脱出),针道口皮肤感染2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肩锁关节半脱位1例,并发症发生率38.89%;观察组无类似情况发生。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于术后1、2、3个月时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两组肩关节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术后6个月比术后即刻喙锁距离和肩锁距离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术后6个月与术后即刻喙锁距离和肩锁距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对照组喙锁距离和肩锁距离比观察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TightRope锥状韧带单束重建联合肩锁关节克氏针固定或带线锚钉肩锁关节囊修复均能达到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目的,其中附加带线锚钉修复肩锁关节囊比应用克氏针固定肩锁关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肩关节功能恢复早,晚期术后效果更好。
- 燕飞赵东旭金泽鉴胡斯乐王永刚苗雷宋鹤天刘斌赵胡日查
-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单束重建TIGHTROPE带线锚钉
- 保留残端解剖单束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患膝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保留残端解剖单束重建对前交叉韧带损伤(ACL)患者术后患膝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行ACL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行保留残端ACL重建术;对照组行常规不保留残端ACL重建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测定膝关节角度重现、被动活动察觉阈值来评估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移植物直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相比对照组,观察组Lysholm评分更高(P<0.05),膝关节角度重现、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膝关节角度重现、被动活动察觉阈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L患者行保留残端解剖单束重建对其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早期膝关节功能。
- 王强苏宝金何保华石航商玉臣杨敬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残端本体感觉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解剖单束重建骨隧道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大量膝关节损伤患者中,前交叉韧带损伤较常见,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分为解剖双束重建和解剖单束重建。解剖单束重建相较于解剖双束重建需要的移植物少、对股骨骨质破坏少、手术时间短,是目前运动医学界的更多选择。在解剖单束重建手术过程中,骨隧道如何钻取以及骨隧道钻取角度的选取尤为重要。但是,选择何种骨隧道钻取方式以及定位后以何种角度创建理想的股骨和胫骨隧道目前学者们仍未达成共识。
- 梁玉贺李天谢荣刘东光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镜股骨隧道
- 关节镜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定位选择的进展
- 2023年
-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运动需求变得尤为突出,随之而来的便是运动损伤。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治疗手段以关节镜下单束韧带重建为主。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关键因素包括:移植物种类的选择、移植物的直径、骨隧道的定位、移植物的固定方式等。其中骨隧道定位尤为重要,包括股骨隧道及胫骨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时,股骨隧道定位的选择随着前交叉韧带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不同理念,每种理念都有自身的理论依据、优势及不足。本文就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选择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
- 高飞张民泽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隧道单束重建
- 单束重建术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中单束重建的股骨隧道定位解剖位置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类解剖组(n=35)和类等长组(n=67)。类解剖组于踝间窝外侧壁、原前交叉韧带足印中心方向置入克氏针,类等长组于外侧髁间嵴前部、股骨后皮质延长线5 mm处置入克氏针,对比两组患膝肿胀值、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Lysc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轴移实验结果及Recht分级。结果 术后1个月,类解剖组患膝肿胀值及VAS评分均小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Lysc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大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膝关节轴移实验阳性明显少于类等长组(P<0.05);术后12个月,类解剖组Recht分级明显优于类等长组(P<0.05)。结论 ACLR中于类解剖位置行单束重建可更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减少髌股关节退变。
- 姜景尧张振兴叶鸿风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单束重建
- 前交叉韧带功能性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评估前交叉韧带(ACL)功能性双束重建与传统单束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970医院骨科接受ACL重建手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前交叉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单束重建组(n=40)和功能性双束重建组(n=40)。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对比IKDC评分、Lysholm评分、查体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无感染,无横穿钉断裂,失效以及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术后3个月,功能性双束重建组膝关节活动范围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功能性双束重建组较传统单束重建组更好的膝关节稳定性(P<0.05)。功能性双束重建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优于传统单束重建组(P<0.05)。结论ACL功能性双束重建术中期具有更好的本体稳定觉,在对抗膝关节重建术后的前后向稳定性,尤其是旋转稳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和临床意义。
- 罗毅马壮董溢海徐宁韩敦鑫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疗效评估单束重建
- 前交叉韧带全内和传统解剖单束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 第一部分:前交叉韧带全内和传统解剖单束重建关于功能和稳定性、骨道增宽、移植物成熟度的随机对照试验目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全内重建技术作为一种更具解剖性、更少侵入及拥有更快恢复潜力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部分通过前...
- 钟秋文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重建
- 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
- 2023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PLT)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并对供体区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前瞻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一般资料,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腘绳肌腱组(23例)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腓骨长肌腱组(22例)行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所有患者术前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阳性,MRI显示前交叉韧带断裂。记录手术前后患侧胫骨较健侧前移差值(SSD)及大腿周径变化;采用IKDC(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足踝残疾指数(FADI)评价膝、踝关节功能;术后行MRI检查评估肌腱走形。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7.3±1.4)个月,无关节粘连、韧带再断裂、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中移植物编织后直径及长度腓骨长肌腱组大于腘绳肌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10.523,均为P<0.05)。至术后1年时,两组患者膝关节IKDC评分及活动度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腘绳肌腱组t=-61.610,腓骨长肌腱组t=-55.740,均为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踝关节F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长肌腱组大腿周径双侧差值小于腘绳肌腱组(t=12.420,P<0.05);MRI提示两组患者移植物走形良好,无髁尖窝撞击。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确切,大腿肌肉萎缩程度较轻,且对踝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刘日高丽姝魏海强谢坤南于俊戴士峰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韧带
相关作者
- 敖英芳

- 作品数:544被引量:2,906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
- 孟春庆

- 作品数:174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疗效观察 胫前肌 前交叉韧带 单束重建
- 宁廷民

- 作品数:86被引量:4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88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重建
- 孙磊

- 作品数:394被引量:1,666H指数:2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重建 保留残迹
- 张红

- 作品数:59被引量:23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8医院
- 研究主题:关节镜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