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2篇“ 南方红壤“的相关文章
- 南方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植被恢复对土壤氮有效性和微生物量碳、氮季节动态的影响
- 2025年
- 为深入了解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季节动态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典型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阶段植被样地(裸地、恢复10、20、30年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4个季节采集了表层(0—10 cm)土壤样品,比较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无机氮(SIN)、可溶性有机氮(DON)、氮矿化速率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含量的季节动态特征。结果发现:(1)土壤NH^(+)_(4)⁃N、NO^(-)_(3)⁃N、SIN、DON和MBC、MBN含量并未随着植被恢复得到显著提升,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林与地带性天然次生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各林地土壤氮矿化作用以氨化作用为主,土壤硝化作用较弱,土壤SIN以NH^(+)_(4)⁃N形式为主,NO^(-)_(3)⁃N含量偏低,且不同恢复阶段马尾松林净氮矿化峰值出现在夏、秋季,而在春季偏低,土壤有效氮供应不均衡。(3)土壤MBC、MBN与无机氮组分、DON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指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研究表明,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氮养分恢复相对缓慢,植被生长中后期存在土壤氮养分供应限制。因此,今后应继续加强植被恢复与治理,采取多树种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并按土壤氮养分季节供需关系适当施用氮肥,以提升森林植被生产力和稳定性。
- 刘政索沛蘅轩寒风魏强胡亚林
- 关键词: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马尾松林微生物生物量
- 一种适宜南方红壤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宜南方红壤的土壤改良剂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石灰10‑15、腐熟农家肥30‑50、沸石粉5‑10、微生物菌剂10‑20、微量元素肥料1‑2、保水剂5‑10和磷矿粉1...
- 刘益仁吕真真蓝贤瑾冀建华侯红乾刘秀梅
- 南方红壤引种金花葵栽培试验
- 2025年
- 为促进金花葵产业发展,采用直播方式对金花葵进行栽植,通过开展引种试验及生物学观察,分析其在红壤栽培的适应性及产量,明确金花葵在南方红壤的适应性,并总结金花葵的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表明,金花葵在红壤地生长旺盛,植株茎粗壮,能够快速形成结果侧枝,植株株高97.50~130.00 cm,花冠直径8.50~13.00 cm,平均单株开花数量86朵,平均单株结果数72个,鲜花产量450 kg·(667 m^( 2))^(-1);种子萌芽期在3月下旬,始花期6月上旬,平均单花鲜重3.95 g,平均单果鲜重8.89 g,单个果实内种子约70粒;果实发育期后期,果皮重逐渐减轻,体积逐渐缩小,种子发育逐渐完全,种子干湿重比增大。综上,金花葵在红壤地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生长较好,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 张丹朱昱坤陈璐王小玲肖群高柱
- 关键词:引种农艺性状栽培技术
- 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果园梯壁植草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果园梯壁植草装置及方法,包括底座,底座四角处设置有行走轮,所述底座上表面依次安装有提升筒和输送筒,所述输送筒上方安装有储料仓,提升筒和输送筒内均设置有输送装置,用于将储料仓内的泥浆输送到提升筒...
- 刘昭杨洁胡皓黄旭华张馨尹蔡袁海高亮
- 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与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进展
- 2024年
- 南方红壤区的茶果园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而成为重要的农业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杂草问题和水土流失的挑战。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茶果园杂草管理和水土保持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在杂草管理方面,建议采用综合杂草管理技术,结合化学、物理和生物控制方法,以提高茶果园的生产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在水土保持方面,强调了梯田建设、植被覆盖和土壤改良技术的重要性,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并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文章还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生态友好的杂草管理技术的开发,探索成本效益更高的水土保持技术,并建立完善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跨学科合作,本文旨在为南方红壤区茶果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支持。
- 张松
-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茶果园杂草管理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
- 南方红壤区典型母质发育土壤硒素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硒素特征及理化性质对硒有效性的影响,以广西典型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硒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利用AMOS路径分析模型及土壤培养试验,量化了不同因子对不同母质土壤有效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红壤区不同母质土壤总硒含量均高于0.4 mg/kg,其中以花岗岩母质土壤总硒含量最高,以砂页岩母质土壤有效硒含量最高,且变幅最大。土壤硒形态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不同形态硒含量由高到低均表现为:残渣态硒>有机结合态硒>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交换态硒>可溶态硒。AMOS路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不同母质土壤硒形态分配贡献的主要因素是全磷、有机质和pH,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土壤中的全氮及砂页岩母质土壤中的速效氮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利用贡献较大的理化因子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外源理化因子添加后均在一定的时间及剂量条件下出现土壤有效硒含量最大值,且不同母质土壤获得的最佳因子条件不同。因此,不同土壤母质因土壤理化性质的不同,其硒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理化因子作用于土壤后,土壤硒会因土壤环境的变化而重新分配。
- 潘丽萍江泽普廖青廖青黄太庆陈锦平邢颖
- 关键词:南方红壤不同母质土壤硒
- 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
- 一种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多目标空间配置方法,根据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的地貌特点、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三级区域划分方法划分地块;优化目标以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四级指标为基础,通过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调查...
- 孙莉英吴辉
-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保持林对枯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林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变化,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南省金洞林场15年生杉木-闽楠混交林、闽楠纯林、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季节土壤有机碳、土壤及凋落物养分含量,分析不同林分组成和季节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组成和季节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主要受全N、全P、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N的影响。不同林分下,土壤养分和凋落物养分存在显著差异,杉木-闽楠混交林土壤和凋落物养分显著高于杉木纯林、闽楠纯林,其土壤有机碳、全N、全P比杉木纯林高35.07%~52.63%,凋落物矿质元素含量比闽楠纯林高25.35%~45.16%。季节因子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高于凋落物养分,季节因子对凋落物矿质元素无显著影响。林分组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特别是N素含量来影响土壤有机碳;季节因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通过改变水热条件及凋落物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碳的输入、输出。研究结果对南方红壤地区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曹智文仕知何功秀周沁及利杨丽丽
-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混交林闽楠土壤有机碳
- 南方红壤丘陵区规模化果园开发主要生态问题及全生命周期治理技术
- 2024年
- 果园在推动南方红壤丘陵区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中坚作用,并呈现规模化快速发展趋势。然而,果园开发过程中的系列生态问题成为其有序高效发展的重要障碍。为了缓解生态问题对果园开发造成的影响,促进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全局观聚类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出不合理开发、生物栖息地破碎化和营林不当等造成的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和低生物多样性是红壤丘陵区规模化果园开发三大主要生态问题,且在果园不同经营时期表现出的主次不同。基于全生命周期视角,将果园发展划分为规划建园期、幼林期、壮林期、老龄衰退期4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包括合理留植育林、科学整地布施、优化坡面径流管理、快速植被覆盖、适时林下复合经营等,并配置了相关技术及参数。
- 袁海群贺紫娟尹伊晨周翔宇李悦朱涛段剑刘窑军
- 关键词:规模化开发果园开发全生命周期生态问题南方红壤丘陵区
- 浅析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地风电场场内道路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与对策建议
- 2024年
- 漳平红尖山风电场是近年来闽西兴建的较为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地风电场项目,因为所处区域山势陡峻,雨强、风大,土壤又以抗侵蚀能力较弱的黄红壤、黄壤为主,所以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就时有发生,而且尤以场内道路建设为主。本文对场区道路建设过程中监督检查发现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进行梳理浅析,提出对策建议,期望能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地风电场在场内道路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上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 张友照
- 关键词: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问题
相关作者
- 陈志强

- 作品数:209被引量:1,094H指数:16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芒萁 南方红壤 水土流失 土壤 小流域
- 陈志彪

- 作品数:179被引量:932H指数:17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水土流失 芒萁 小流域 南方红壤 红壤侵蚀区
- 黄志刚

- 作品数:119被引量:88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非洲菊 南方红壤丘陵区 克隆 杜仲人工林 植物激素
- 欧阳志云

- 作品数:681被引量:21,474H指数:8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生态
- 郑华

- 作品数:271被引量:9,148H指数:5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 穿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