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1篇“ 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相关文章
- 压力反射敏感性被引量:1
- 2005年
- 压力反射敏感性(BRS)是定量分析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平衡状况的指标之一。其测定方法包括血管活性药物法、颈部气室压力法、自发BRS分析方法。BRS对于筛选出心肌梗死后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有研究表明BRS预测心源性猝死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一些用于心肌梗死和心衰的干预手段能够改善BRS,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平衡。
- 杨铁城黄捷英李春盛
- 关键词:自主神经心肌梗死
- 新辅助治疗对肺癌手术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 周清
- 运动对成年人心率变异性和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Meta分析
- 研究目的:研究报道,心率变异性(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肥胖、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密切联系。大量研究,推荐以运动干预改善BRS和HRV,但是运动对HRV和BRS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争议,...
- 蒲磊孙朋
- 关键词:成年人META分析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
- 电针“太冲”改善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的压力反射敏感性和孤束核α2肾上腺素受体活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交感神经活性、压力反射敏感性、孤束核(NTS)内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的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太冲"降压效应的神经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在植入遥测血压传感器探头后,采用两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在模型建立4周后,各治疗组电针相应穴位,每日1次,持续28 d。用频域法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顺序法分析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TS内α2AR阳性神经元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TS内α2AR表达水平,核团微注射法评价NTS内α2AR的功能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浆NE含量及低频/总频谱(LF/TP)、低频/高频(LF/HF)值显著升高(P<0.01),压力反射总体增益、上行序列增益和下行序列增益显著降低(P<0.01),NTS内α2AR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NTS内微注射可乐定诱发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值显著缩小(P<0.01)。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在电针治疗的第3、4周显著降低(P<0.01),血浆NE含量及LF/TP和LF/HF值均显著降低(P<0.01),压力反射总体增益、上行序列增益和下行序列增益显著升高(P<0.01),NTS内α2AR阳性神经元数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NTS内微注射可乐定诱发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值也显著增大(P<0.05)。结论:电针"太冲"可以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压力反射敏感性,并上调NTS内的α2AR表达和功能活动。
- 张琪李芳芳温欣谭颖颖
- 关键词:电针高血压孤束核压力反射敏感性
- 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对高血压全麻诱导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对高血压全麻诱导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术,观察组给予艾司洛尔,对照组给予乌拉地尔,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压力反射敏感性变化情况,及两组麻醉诱导时生命体征及血压将至预定值时间,统计两组干预期间发生的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两组压力反射敏感性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压力反射敏感性显著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心率慢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降至预定值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发生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及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实施全身麻醉患者,诱导前使用艾司洛尔能显著提高患者压力反射敏感性,促进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对循环功能影响,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杨宗雷
- 关键词: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高血压全麻诱导压力反射敏感性
- 孤束核腺苷A1受体在右美托咪定增强大鼠压力反射敏感性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评价孤束核腺苷A1受体(A1AR)在右美托咪定增强大鼠压力反射敏感性(BRS)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溶剂对照组(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右美托咪定+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高选择性A1 AR拮抗剂)组(DD组).大鼠麻醉后,通过脑立体定向仪将1μl药液注射至右侧孤束核.C组和D组注射生理盐水,S组注射二甲基亚砜,DD组注射DPCPX.股静脉置管后,D组和DD组经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0μg/kg,随后以50μg·kg^-1·h^-1输注105 min.C组和S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于静脉输注前即刻、输注开始后60和120 min(T0-2)时采用去氧肾上腺素升压法测定BRS.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D组和DD组T1,2时BRS升高(P<0.05);与D组比较,DD组T1,2时BRS降低(P<0.05).结论 A1 AR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增强大鼠BRS的过程.
- 田磊路凯殷永强谭立钟毅
- 关键词:孤束核右美托咪啶压力感受器反射
- 右美托咪定通过腺苷A1受体调节大鼠压力反射敏感性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在右美托咪定调节压力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280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8只。C组泵注生理盐水40 ml·kg^(-1)·h^(-1)负荷量15 min,维持泵注10 ml·kg^(-1)·h^(-1);P组腹腔注射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DPCPX)1mg/kg,泵注同C组方案的生理盐水;D组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00μg/kg,维持量100μg·kg^(-1)·h^(-1)持续泵注;PD组腹腔注射DPCPX 1mg/kg并泵注右美托咪定,泵注剂量同D组。采用苯肾上腺素升压法于泵注前(T_0)、泵注后60min(T_1)和泵注后120min(T_2)测定BRS。结果与T_0时比较,T_1和T_2时D组和PD组BRS明显升高(P<0.05)。与C组和P组比较,T_1和T_2时D组和PD组BRS均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T_1和T_2时PD组BRS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腺苷A1受体增加大鼠BRS。
- 田磊路凯祝瑜殷永强钟毅高鸿
- 关键词:腺苷A1受体压力反射敏感性
- 高血压患者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3-10月就诊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3例,其中单纯高血压59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4例,同时招募健康志愿者40人作为对照组。利用连续无创手指脉压测量仪检测BRS,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资料、辅助检查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方法的可靠性,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高血压患者BRS显著降低[卧位:(7.69±3.16)比(9.92±4.10)ms/mm Hg;立位:(4.55±1.75)比(5.74±3.24)ms/mm Hg,均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降更为明显。自发性卧、立位BRS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0.518、0.492,均P<0.01)。在高血压患者中,合并白蛋白尿者的立位BRS低于尿蛋白正常者[(3.53±1.66)比(4.27±1.68)ms/mm Hg];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的卧、立位BRS低于无动脉病变者[卧位:(6.27±3.26)比(8.19±3.34);立位:(3.53±1.89)比(4.60±1.52)ms/mm Hg];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较高者的卧、立位BRS低于LVMI较低者[(6.16±2.72)比(8.08±3.39);(3.51±1.52)比(4.56±1.64)ms/mm Hg(均P<0.01)]。自发性BRS降低是白蛋白尿、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这与靶器官的早期损伤密切相关。
- 常乐李强廖建文杨松刘道燕祝之明赵志钢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
- 高血压患者自发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
- 目的及意义: 高血压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在 2010 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3.5%。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或血压波动过大,会引起脑卒中、心力衰...
- 常乐
- 关键词:高血压压力反射敏感性靶器官损害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低流量吸入地氟醚对患儿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低流量吸入地氟醚对患儿自身压力反射敏感性产生的影响。方法:取我院收治Ⅰ~Ⅱ级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维持麻醉方式差异,分为A组(n=33)与B组(n=33),A组予以地氟醚,B组予以异氟醚,均实施低流量吸入法,对比两组各时间点心血管BRS、翻身后升至目标血压时间、复苏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同时刻,两组心血管BRS、术后一天内恶心呕吐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相比于T0,两组T_1、T_2、T_3及T_4时刻心血管BRS均显著减小(P<0.05);相比于T_1,两组T_2、T_3时刻心血管BRS均显著增加(P<0.05);相比于T_2,两组T_4时刻心血管BRS显著减小(P<0.05);相比于T_3,两组T_4时刻心血管BRS显著减小(P<0.05);A组翻身后升至目标血压时间、睁眼时间及指令伸舌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对患儿以低流量吸入方式给予地氟醚与异氟醚,均能产生良好控制性降压效果,其中地氟醚可促进患儿快速复苏,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应用价值。
- 王正坤刘涌叶玉萍
- 关键词:地氟醚异氟醚敏感性
相关作者
- 吴国强

- 作品数:48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心率变异性 压力反射敏感性 颅内压 数学模型 颅高压
- 聂如琼

- 作品数:121被引量:4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 方昶

- 作品数:77被引量:33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心室颤动阈值 心血管病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电生理 心肌梗死后
- 张燕

- 作品数:21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心率变异性 压力反射敏感性 血液动力学 AMI 心肌梗死
- 杜唯佳

- 作品数:12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 研究主题:压力反射敏感性 芬太尼 舒芬太尼 脑电图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