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3篇“ 双季早稻“的相关文章
近69年间广东南雄市双季早稻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2025年
本文基于1955—2023年广东南雄市农业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对早稻有高影响的低温阴雨、高温逼熟、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2℃初日的日期是3月16日,80%保证率的日期是3月28日,12℃初日和80%保证率的日期均呈显著提前的趋势;轻、中、重度低温阴雨灾害发生频率分别为40.6%、30.4%、13.0%;春季低温阴雨发生次数和日数均呈下降趋势。53.6%的年份出现高温逼熟,高温逼熟次数和日数均呈较显著的增加趋势,轻、中和重度高温逼熟发生频率分别为21.7%、17.4%和14.5%,2003年后高温逼熟灾害风险呈上升趋势。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发生频率分别是17.4%、17.4%、10.1%、5.8%,南雄市干旱等级和干旱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干旱风险有上升的趋势。
刘艳群黄观荣王敏李丽芳李曹明温四妹
关键词:早稻春季低温阴雨高温逼熟
江西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连阴雨灾害分析
2024年
基于江西省82个国家气象站点1961—202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了江西省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低温连阴雨气象灾害风险,结果表明:1961—2023年江西省早稻播种育秧期平均气温以0.379℃/10 a的速度升高,日照时数呈先减后增趋势;不同等级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天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高频区发生在1980s、1990s,2000年以后则发生较少;2001—2023年的整体发生频率比1961—2000年的低,但高频区向赣西北转移,赣东北和赣中有所减弱;综合风险等级显示,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抚州市、吉安市、萍乡市、宜春市、南昌市和九江市,中风险区主要包括赣南北部和赣东北地区,低风险区以赣南南部地区为主。
周乾聪段里成郭瑞鸽蔡哲
关键词:灾害双季早稻风险分析
广西双季早稻高温热害精细化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2024年
基于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利用广西89个国家级气象站197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和广西各主产市(县)早稻种植面积、产量资料,以及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等,从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筛选风险评估指标,采用灾害风险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广西双季早稻高温热害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广西早稻高温热害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和精细化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广西早稻高温热害的综合风险高值区主要位于左江河谷、右江河谷区域和桂中盆地等;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北和桂北山区。本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早稻生产趋利避害、优化布局、防灾减灾提供决策参考。
谭孟祥何燕莫建飞谢映
关键词:双季早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
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早稻小满寒及高温逼熟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2024年
利用1993—2022年江西省11个地市79个国家气象站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气候变暖背景下江西省双季早稻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近30年来分别有80.0%和93.3%的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小满寒及高温逼熟灾害;从时间变化上来看,遭受小满寒侵袭的站数随着时间变化呈减少的趋势,其中发生轻度及以上灾害站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369站/a(P<0.05),发生重度灾害站数的为-0.102站/a(P<0.05);发生高温逼熟的站数呈递增的趋势,其中发生轻度及以上灾害站数的年际变化倾向率为0.783站/a(P<0.05),发生重度灾害站数的为0.503站/a(P<0.05),高温逼熟灾害范围在1993—2012年间扩张明显;江西省小满寒高发期为5月中旬至下旬前期,高频中心主要位于赣西北和赣东北地区;高温逼熟高发时段为7月初至中旬,高频中心主要位于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吉泰盆地、赣南北部地区。
章起明易艳红杨林汪建军郭水连
关键词:气候变暖双季早稻高温逼熟灾害特征
双季早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被引量:2
2023年
本研究通过开展田间试验,探讨配方施肥对双季早稻农学性状、产量、化肥利用率及肥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季早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51%,磷肥为20.93%,钾肥为48.47%;肥料贡献率氮肥为32.37%,磷肥为9.87%,钾肥为20.22%。
陈冠全
关键词:双季早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
2022年耒阳市双季早稻肥料利用率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索耒阳市双季早稻施肥现状,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科学指导精确施肥,在湖南省耒阳市开展双季早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5.07%、11.54%、20.51%,比习惯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54%、3.57%、10.08%。配方施肥的亩产值、亩肥料成本、亩净收益分别为1086.29元、121.55元、284.74元,比习惯施肥亩产值高6.94元、亩肥料成本低7.85元、亩净收益高14.84元。配方施肥比习惯施肥每亩节本增效22.69元。
段奕陶新纪谷云松谷日清欧阳勇王文杰
关键词:双季早稻肥料利用率
气候变暖下南昌县双季早稻农业气象灾害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1954—2021年南昌县气象局历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对南昌县春季低温、小满寒和高温逼熟等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稳定通过10、12℃初日80%保证率的日期分别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前期,春播期≤12℃轻度、中度、重度灾害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77.9%、47.1%、16.2%;春季低温灾害发生的年次数略呈下降趋势;小满寒轻度、中度、重度发生年份的频率分别为14.7%、7.4%和2.9%,早稻发生小满寒的天数和次数均有减少的趋势;高温逼熟发生的年频率为57.4%,发生轻度、中度和重度高温逼熟的占比分别为20.6%、22.1%和14.7%,2000年后的高温逼熟天数显著增多,灾害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王尚明张崇华蔡哲张金恩杨爱萍汪建军
关键词:气候变暖双季早稻农业气象灾害
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在双季早稻上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试验考察2021年在庐江县选用有序抛秧机和毯苗插秧机栽培模式种植的2种早稻的秧苗素质、关键生育期、茎蘖动态、产量构成和理论产量等指标,探索验证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区适应性。结果表明,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技术模式相比于传统毯苗机插模式,能显著增加秧苗白根数、每株叶面积和茎基宽,缩短秧龄,提高成穗率,平均增产幅度达到12.4%。机械有序机抛秧栽培技术改善秧苗素质效果明显,秧龄弹性大,显著提升成穗率和产量,有望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水稻机械化栽培的重要选择。
吴晨阳程驭张晓红夏慧婷潘志军周兵许有尊周永进吴文革
关键词:机械化栽培双季早稻
基于叶片SPAD值的华南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研究于2021—2022年以合美占和粤晶丝苗2号为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了不同氮肥水平(0、60、120、180、240 kg/hm2)的田间试验,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建立基于叶片SPAD值的双季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并对模型推荐的施肥量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推移,早稻叶片SPAD值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生育时期,早稻叶片SPAD值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各生育期水稻产量与叶片SPAD值、施氮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以最高产量的90%~95%作为临界值,推知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临界SPAD值分别为41.2、40.1、33.6、23.5;根据临界SPAD值,计算出基肥、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乳熟期的氮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27.2、12.7、21.5、6.4 kg/hm2,比常规施氮量减少了37.2 kg/hm2,节省了19%的氮肥,产量比常规施肥稍有增加,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研究建立的基于叶片SPAD值的早稻氮肥推荐模型可以为水稻全生育期氮素诊断提供参考。
纪明亮赵津瑶韦佳杨文依张悦张彬陈青春
关键词:水稻SPAD值
直播栽培对双季早稻生育期、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效益的影响被引量:15
2023年
【目的】探究直播栽培方式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生育期、抗倒伏能力、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机械化直播稻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20年和2021年早稻,以广西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常规稻品种桂育9号、桂育11号、桂野丰、广粮香2号和杂交稻Y两优1号等5个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人工移栽为对照,进行大田精量直播。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栽培模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设置3个重复。记录各生育周期,测定主茎形态、基部茎秆特征以及抗折力、弯曲力度和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计算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1)直播稻的生育期缩短2-6 d,主要表现在播种到幼穗分化期之间;(2)直播稻的抗倒伏能力低于移栽稻,其株高、重心高度与穗干重均较低,第二节间的茎粗、壁厚、鲜重和干重亦较低,茎秆长度则高于移栽稻,这是导致直播水稻抗倒伏能力弱的主要原因;(3)在产量表现方面,除Y两优1号外,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产量表现为直播稻低于移栽稻。生育期相对短的品种,直播稻的产量明显低于移栽稻,而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每穗粒数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是直播稻增产的主要因素;(4)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供试品种中,生育期较短的桂育11号,因直播产量降低明显,效益降低,其余4个水稻品种的直播稻经济效益高于移栽稻,其主要原因是直播稻节省了育秧和插秧环节的人工成本。【结论】当前亟待发展以保面积、增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水稻轻简生产模式,与移栽稻相比,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缩短生育期,降低生产成本等明显优势,但其倒伏的风险相对较大,产量易受品种特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水稻早稻直播栽培时,可以通过选择中等熟期、基部茎秆长度合理、茎秆粗壮且茎秆壁厚的抗倒品种,在
张晓丽陶伟高国庆陈雷郭辉张华唐茂艳梁天锋
关键词:直播移栽抗倒伏

相关作者

石庆华
作品数:466被引量:3,792H指数:3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早稻 双季水稻 稻米品质
潘晓华
作品数:496被引量:4,221H指数:3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双季稻 双季水稻 早稻 机插
曾勇军
作品数:238被引量:1,724H指数:23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双季稻 水稻 稻米品质 施氮量 双季晚稻
潘志军
作品数:41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主题:机插 双季早稻 双季稻 早籼稻 再生稻
吴晨阳
作品数:47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主题:机插 双季早稻 早籼稻 双季稻 再生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