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9篇“ 反乌托邦“的相关文章
- 反乌托邦
- 本书通过勾画一幅幅地狱般的惩罚性图景,一方面从思想上揭示乌托邦在某些方面的不现实性和荒诞性,另一方面帮助读者反观、批评、警醒乃至改善现实社会。它既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存危机感和社会焦虑意识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反抗或批...
- 王建香著
- 国产科幻动画的反乌托邦叙事研究
- 2020年8月7日,“科幻十条”政策的发布体现了国家对科幻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不断成熟,《三体》《我的三体》《灵笼》《黑门》等国产科幻动画作品引起市场的积极反响,科幻这一类型题材叙事也开始逐...
- 韩可儿
- 关键词:国产动画
- 重写白求恩:薛忆沩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想象空间
- 2024年
- 薛忆沩的小说世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乌托邦神话”,一类是“反乌托邦故事”,前者是作者精神拷问的折射,后者饶有节制地“还原”现实的真实。二者平行存在,却又不时地嵌套互文、隔空对话。本文以薛忆沩的“白求恩系列”作品为切入点,聚焦于作者以“白求恩的孩子”的身份与白求恩的幽灵对话,解析薛忆沩所采用的流动时空及幽灵隐喻叙事策略,从而具象地呈现其作品中交织互文、嵌套文本的“乌托邦神话”和“反乌托邦故事”。薛忆沩的白求恩系列作品中含蕴的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想象空间,既是徜徉于虚无与存在之间的阈限空间,呈现出二元对立之外的另一种关于历史与个人的“真实”,同时也是作者自己灵魂飞翔栖息的天堂人间。
- 许静马佳
- 关键词:白求恩乌托邦反乌托邦
- “再现”与“真实”:反乌托邦电影的空间美学
- 2024年
- 反乌托邦电影作为创造空间的视觉影像,将现实中人的心中困境乃至绝境具象化处理,使它们成为“可见的”符号,艺术家通过对影片中建筑内部空间、城市空间别有用心地设计、制造出一套可供观众想象的空间符码,并在暗喻层面搭建了对现实秩序的象征体系。反乌托邦电影通过虚构的方式切入真实,这种虚构艺术作品的方式即“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见的物质空间并不能反映完整的真实,精神空间也并不可靠,两者碰撞之后诞生的再现空间或许是照亮真实的重要领域。
- 郝艺茹
- 关键词:空间美学虚构艺术异托邦
- 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叙事对比研究——以《乌托邦》和《美丽新世界》为例
- 2024年
- 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都是人类追求理想社会的探索,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理想社会的美好面,反乌托邦文学通常侧重“乌托邦式”理想社会实现后的黑暗面。《乌托邦》和《美丽新世界》作为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分析两部作品的叙事特点可以窥探乌托邦文学和反乌托邦文学的叙事特点。本文从想象的运用、时空构建、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二者叙事上的异同,进一步讨论反乌托邦文学对乌托邦文学在叙事方法上的传承与发展。
- 覃显芬
- 关键词:乌托邦文学反乌托邦文学《乌托邦》《美丽新世界》
- 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的后人类本质钩沉
- 2024年
-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反乌托邦文学将探索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因科技与工业发展而产生改变的人类社会形态以及人类内心。通过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后人类存在的考察,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由表及里地探讨了未来世界关于后人类本质的哲学命题。在本体论上提出,无论存在形式如何,后人类只要有独立自由的意志都属于人类范畴的存在;从认识的发展规律看,人类阶层存在、工具理性的无序膨胀必然导致极权统治的危机;在方法论上提出,后人类的出现只是人类在不同的路径探索未来的产物,是反乌托邦文学书写中想象层面的探索和对救赎的希望。
- 董菁
- 关键词:后人类身份定位
-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反乌托邦书写研究
- 自《流浪地球》电影掀起国内科幻热潮,从而开启了中国科幻崭新纪元以来,国内学术界与公众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发展就寄予了厚望。在这股科幻热流行过程中,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的作品备受瞩目,在创作特点上他们不仅延续了科幻小说的经...
- 赵萌
- 关键词:科幻小说人性异化叙事
- B.索罗金《马纳拉加》和B.佩列文《超人类主义公司》:反乌托邦文学中的认知扭曲和文化仿真
- 2024年
-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反乌托邦小说的主要问题和主题。我们认为,在当代反乌托邦文学中,对文字和图书文化永生信念的丧失这一情节往往伴随着关于人性或进步危险的争论,并且,这种进步危险常常被认为完全不可避免。20世纪的反乌托邦文学展示了全球技术灾难(或进步)之后的人类生活,预测了新的世界政治图景,并对历史事件、文化规范和价值观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本文认为,图书文化转型的悲剧性故事的出现,对丧失与人的自由道德和精神选择密切相关的文化符号情节的高度关注,是21世纪反乌托邦文学最重要的标志。
- 杨可(译)
- 关键词:反乌托邦
- 反乌托邦建构和想象的触发:爱德华·邦德的教育戏剧创作
- 2024年
- 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欧洲社会改革和教育改制的时代浪潮下,教育戏剧(1)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英国当代戏剧家爱德华·邦德(EdwadBond)也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创作转型,以反乌托邦式的戏剧情境建构引导思考,以前卫的实践方法触发想象,形成了独特的邦德式(Bondian)教育戏剧,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本文力图呈现邦德为这一戏剧种类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并从演出场所和呈现方式的角度探讨教育戏剧的实践策略与困境,希冀对中国教育戏剧的创作和发展有所借鉴。
- 张青
- 关键词:教育戏剧反乌托邦
- 石黑一雄科幻小说的反乌托邦书写
- 李杜
相关作者
- 杨雷

- 作品数:44被引量:72H指数:4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
- 研究主题:反乌托邦 《我们》 反乌托邦文学 外语教学 后现代主义
- 王一平

- 作品数:31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研究主题:反乌托邦 乌托邦 小说 朱利安·巴恩斯 赛博朋克
- 赵柔柔

- 作品数:18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反乌托邦 乔治·奥威尔 叙事 乌托邦 比较文学
- 陈欣

- 作品数:20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反乌托邦 课程改革 小说 交际法 主要流派
- 彭彦录

- 作品数:18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反乌托邦 极权主义 小说 叙事策略 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