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篇“ 发旋“的相关文章
和百会穴关系探讨被引量:8
2019年
百会穴位于巅顶之上,是隶属于督脉的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的交汇之处,又称三阳五会。是人体在胚胎形成过程中,头顶部形成的毛涡,有位置、个数及顺逆的差异。历代文献对百会的描述多涉及,因其两者在名称及定位上存在争议,文章根据古今文献对和百会穴的文字记载,通过全面的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探讨和百会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明晰百会穴具体的定位,以求被临床更好的运用。
丁婷婷贾孟辉贾孟辉李宏伟李宏伟贾戌生
关键词:发旋百会穴
形成机制研究概况被引量:1
2018年
是人类特有的体表标志。自古至今,人们对其关注甚多但又充满疑惑,它既是人类稳定的体质遗传特征,形成于胚胎期,而且终生不变,但又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学者认为的形成预示着人体的健康,因此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也有学者认为是先天基因遗传,属人体生理结构;又有学者认为它可能与民族区域有关;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是大自然神奇的黄金对数螺,与地球的磁力和左右半球有关。
丁婷婷贾孟辉侯荔桉李宏伟黑晓英贾戌生
关键词:发旋
董氏刺络放血—人字沟与总枢穴应用心得
董氏特色针法刺血疗法,临床效果令人惊叹.董氏刺血之特点是全身无处不可放血,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甚至根治.平素吾遇见难病、怪病、或无从判断的病都会想到人字沟和总枢穴放血.
张大洪
关键词:刺血疗法
贵州彝族、白族和水族的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贵州彝族、白族和水族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方法,对1 344人(彝族472人、白族407人和水族465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贵州彝族、白族和水族单出现率分别为94.70%、94.35%和92.47%,贵州白族与水族、彝族单出现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分布在民族间存在一定差异。
傅琼瑜龙思方陈云何克香余跃生张庆忠
关键词:发旋彝族白族水族
辽宁锡伯族式遗传性状与汉族及其他地区不同民族基因频率的差异性比较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调查辽宁锡伯族及汉族式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并进行民族间基因频率的比较。方法:于2004-10对沈阳市新城子区黄家乡锡伯族中学及兴隆台锡伯族中学的14~18岁中学生的式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者的父母为同一民族(锡伯族或汉族)。在排除有特殊变异类型者后获815份有效资料,其中锡伯族409名,汉族406名。①:头顶靠后方中线处的螺纹即为,螺纹顺时针的为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螺纹逆时针的为左,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式:头为波形和卷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头是直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③检索与不同民族式基因频率相关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81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为右的基因频率:锡伯族0.4129,汉族0.4451;为左的基因频率:锡伯族0.5871,汉族0.5549。②式为卷的基因频率:锡伯族0.0210,汉族0.0224;式为直的基因频率:锡伯族0.9790,汉族0.9776。③辽宁锡伯族与其他民族比较u检验:辽宁汉族u=1.1221,湖北汉族u=2.2775,湖南汉族u=0.3898,湖南侗族u=7.4881,新疆维吾尔族u=1.1864,新疆哈萨克族u=0.0123,新疆柯尔克孜族u=7.2794,新疆塔吉克族u=0.0751。④式辽宁锡伯族与其他民族式比较u检验:湖南汉族u=0.1519,湖南侗族u=4.4686,兴安盟汉族u=3.9442,兴安盟蒙古族u=3.1119,兴安盟朝鲜族u=4.5011,内蒙鄂温克族u=3.3736,内蒙鄂伦春族u=3.0333,内蒙达斡尔族u=1.4779,阿盟蒙古族u=5.4042,巴盟蒙古族u=5.9548,阿盟汉族u=3.2196,巴盟汉族u=4.3181,新疆维吾尔族u=6.1518,新疆哈萨克族u=4.9921,新疆柯尔克孜族u=3.1008,新疆塔吉克族u=13.0587。结论:辽宁锡伯族及汉族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无民族间差异,且在本民族内无性别间差异。但是与国内其他民族相比,辽宁锡伯族这两种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确实与有些民族存在差异,且隐性基因
孙中芙张威葛盛东刘健
关键词:汉族基因频率
4104例侗族调查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侗族的特征 ,为人类学、民族学及法医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 410 4例侗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并与其他民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侗族出现率为 92 .4% ,双出现率 6.63 % ,男女间有性别差异 (P均 <0 .0 1) ;向 63 .16%为顺 ,2 9.2 4%为反 ,男女间无性别差异 (P均 >0 0 5 ) ;主要分布在右后象限 5 7.0 2 % ;与部分民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吴亿中皮建辉佘朝文舒孝顺
关键词:发旋侗族少数民族人类学
宁夏回族青少年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关于人类的调查已有过不少的报道,对少数民族的也有人作过调查.但对宁夏地区回族尚未见有人作过类似调查.为了积累人类体质学资料,我们调查分析了宁夏固原地区回族青少年学生的的情况,并与其它地区民族进行比较分析.
韩怀钦秦毅文玉军马新伟靳国华
关键词:发旋
宁夏回族和汉族的调查及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汉族的数目、分布以及方向的基因频率 ,并对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将颅顶部分为六个象限 ,记录的分布位置、数目和的方向。结果 :宁夏回、汉族单出现率分别为 :95 36 %和 93 6 0 % ,主要分布在右后象限 ;顺基因频率分别为 :0 4 2 2 6和 0 4 96 2。结论 :宁夏回、汉族单出现率、顺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陈银涛霍正浩彭亮焦海燕徐方
关键词:回族汉族发旋基因频率
一种陀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转主轴、条盖、条构成陀螺器,条盖固定于转主轴上形成一框槽,条在槽内环绕于转主轴上,吸盘装于转主轴的顶端,吸盘中心有一进气孔,转主轴的轴心设有放气通道,在放气通道出口处设气门簧片...
季晓武
文献传递
圆形分布法在研究中的应用
1997年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贵州省南部地区1212名毛南族、布依族、苗族和汉族角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集中分布在头顶后正中线附近(r=0.6577,P<0.001),且分布特征无民族、性别和向等差别(P>0.05)。
余跃生张勋韦亚丽
关键词:发旋体质人类学

相关作者

郑连斌
作品数:474被引量:1,232H指数:36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汉族 活体测量 年龄变化 年龄 头面部
金茂强
作品数:7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学院
研究主题:维吾尔族 指纹 正常值 发旋 指纹白线
余跃生
作品数:287被引量:854H指数:17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布依族 瑶族 基因频率 群体遗传学 水族
古丽娜
作品数:4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医学院
研究主题:维吾尔族 指纹 正常值 发旋 指纹白线
甘子明
作品数:107被引量:245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维吾尔族 小茴香 身高 C-FOS 肝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