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49篇“ 受体1“的相关文章
- 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信号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骨破坏
- 2025年
- 背景:尽管科研人员已注意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尚未有学者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研究进展作全面综述。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的机制。方法: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T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以“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rheumatoid arthritis,bone destruction,osteocytes,osteoblasts,osteoclasts,chondrocytes,macrophages,synovial fibroblasts,T cells,endothelial cell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1992年4月至2024年1月。通过阅读文献题目、摘要及全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后纳入8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广泛表达于骨组织相关细胞,包括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可以通过调控这些细胞的功能来影响骨重塑过程和维持骨稳态,促进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还可以在滑膜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参与炎症反应,在内皮细胞中调控滑膜血管生成,从多个方面促进骨破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 韩海慧冉磊孟晓辉辛鹏飞向峥边艳琴施杞施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
-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影响高糖条件下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
- 2025年
-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可以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稳态,然而其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对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①动物实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与模型组(n=6),对照组常规喂养,模型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1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模型。喂养8周后,取2组大鼠股骨,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icro-CT检测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NRA表达。②细胞实验:将第3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4组处理: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加入低糖培养基,PD-1沉默组转染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siRNA,PD-1沉默空载组转染siRNA-NC。转染48 h后,正常对照组更换为新的低糖培养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组、PD-1沉默空载组更换为高糖培养基,培养48 h后进行成骨诱导培养。成骨诱导21 d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qRT-PCR(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RUNX2 mRNA表达)与Western blot(β-catenin、GSK-3β、p-GSK-3β与Axin2蛋白表达)检测。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与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1型糖尿病骨质疏松造模成功。qRT-PCR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细胞实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低于对照组、PD-1沉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表达及GSK3β、Axin2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RUNX2 mRNA表达及p-GSK3β、β-cateni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高糖模型组、PD-1沉默空载组比较,PD-1沉默组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mRNA�
- 张万里白涛韩念荣艾克热木•吾斯曼刘岩路黄异飞胡炜
- 关键词:成骨分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高糖环境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2025年
-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6 mmol/L)、高糖组(30 mmol/L)、PD-1过表达组、PD-1过表达空载组、PD-1敲低组、PD-1敲低空载组、PI3K/AKT通路抑制剂组(PD-1敲低+5μmol/L LY294002)。通过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模拟体外糖尿病环境,采用qRT-PCR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D-1及其配体PD-L1和成骨标志物Runx2、OSX的mRNA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高糖组PD-1及PD-L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糖组,高糖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②敲低PD-1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激活PI3K/AKT通路;③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结果表明:PD-1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韩念荣黄异飞艾克热木·吾斯曼刘岩路胡炜
- 关键词:高糖成骨分化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抑制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
- 2025年
- 背景: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可能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靶点。目的:探讨FGFR1抑制剂(PD173074)对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骨破坏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PD173074低剂量组、PD173074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及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无菌PBS,甲氨蝶呤组药物注射剂量为1.04 mg/kg,PD173074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注射剂量分别为5,20 mg/kg,1次/周。给药4周后取材,观察大鼠临床症状以及关节肿胀情况,踝关节Micro-CT三维重建及分析,观察踝关节病理变化,检测关节周围血管生成情况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检测关节滑膜中p-FGFR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表达,观察肝、脾、肾病理变化并计算肝、脾、肾指数。结果与结论:①PD173074能够减轻模型大鼠踝关节临床症状及关节肿胀,延缓骨质丢失,改善骨结构,减轻关节滑膜侵袭以及软骨骨侵蚀,降低关节周围破骨细胞数量,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的血管生成,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抑制FGFR1磷酸化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蛋白表达。②大鼠肝、脾、肾病理观察表明经过PD173074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作用。③研究证明了FGFR1抑制剂能够延缓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及骨破坏的进展,并抑制血管的生成。初步验证了PD173074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FGFR1磷酸化发挥作用,为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 韩海慧孟晓辉徐博冉磊施杞肖涟波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导型关节炎骨破坏血管生成
-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 2025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 孙颖顾玮王吉郑雄
- 关键词:胃肿瘤增殖凋亡
- 转导蛋白β样1X连接受体1表达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转导蛋白β样1X连接受体1(transducin beta-like 1X-linked receptor,TBL1XR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表达,及其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对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及人卵巢癌IOSE80、A2780、CP70、SKOV-3中TBL1XR1 mRNA表达,筛选TBL1XR1 mRNA高表达细胞株。选择4~6周龄雌性BALB/C裸鼠,建立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模型;将10只模型鼠均分为siR-NC组和si-TBL1XR1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siR-NC、si-TBL1XR1局部注射,10 mg/kg,每3 d注射1次,18 d后取各组瘤组织,计算其体积与重量。取卵巢癌A2780细胞,将其分为siR-NC组、si-TBL1XR1组、pcDNA3.1组和pcDNA3.1-TBL1XR1组,分别予以siR-NC、si-TBL1XR1、pcDNA3.1空载质粒和pcDNA3.1-TBL1XR1质粒处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比例,以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人卵巢癌A2780细胞系TBL1X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卵巢癌IOSE80、CP70、SKOV-3细胞系(P<0.05)。与siR-NC组相比,第18天si-TBL1XR1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重量明显降低(P<0.05)。与siR-NC组相比,si-TBL1XR1组促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BL1XR1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与siR-NC组相比,si-TBL1XR1组卵巢癌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BL1XR1组卵巢癌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TBL1XR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降低TBL1XR1 mRNA表达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迁移。
- 褚秀金蔚
- 关键词:卵巢癌细胞周期
-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4年
- 靶免联合治疗在晚期肝细胞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毒性。抗血管生成药物不仅可以使肿瘤血管系统正常化,还可以介导免疫微环境,增强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本文总结了PD-1/PD-L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概述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回顾和分析这些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以及差异性,并对其真实世界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 江雪葛晓英郑丹鲍蕾蕾
- 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抗血管生成药物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88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于该院进行正常产检的孕妇8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VEGFR2、sFlt-1、IGFBP-3表达,分析VEGFR2、sFlt-1、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VEGFR2、IGFBP-3水平降低,sFl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表达与孕妇年龄、产次、贫血、糖尿病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表达与孕妇孕期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蛋白尿、羊水相关,孕期体质量增长不足、患有妊娠期高血压、有蛋白尿发生、羊水过少孕妇VEGFR2、IGFBP-3表达降低,sFlt-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sFlt-1、IGFBP-3之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EGFR2、sFlt-1之间负相关(r=-0.691,P<0.01);VEGFR2、IGFBP-3之间正相关(r=0.559,P=0.001);sFlt-1、IGFBP-3之间负相关(r=-0.673,P=0.001)。ROC曲线显示,与VEGFR2、sFlt-1、IGFBP-3单项诊断相比,三项联合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预测价值较高(P=0.001)。结论VEGFR2、IGFBP-3在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表达降低,sFlt-1升高,其可能与孕妇孕期的体质量及妊娠期高血压相关,且VEGFR2、sFlt-1、IGFBP-3具有一定相关性,共同参与疾病的发展。
- 田婕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胎儿生长受限
- 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80例ES-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D-1/PD-L1抑制剂联合依托泊苷+铂类(EP)方案一线治疗后使用PD-1/PD-L1抑制剂维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患者ORR、DCR均高于对照组,中位PFS和中位OS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1/PD-L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用于ES-SCLC患者维持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延长患者PFS和OS,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
- 徐芸张鸿博王代勇郑文
- 关键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 抑制盘状结构域受体1蛋白表达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观察短发夹RNA(shRNA)靶向抑制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蛋白表达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DDR1-shRNA(实验组)与正常对照shRNA(对照组)转染LNCaP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DR1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雄激素受体(A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LNCaP细胞中DDR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16.293,P<0.001)。抑制DDR1的表达可减弱细胞的迁移能力(t=23.142,P<0.001);降低LNCaP细胞24、48、72和96 h的增殖能力(t=9.363,P<0.001;t=11.261,P<0.001;t=13.562,P<0.001;t=14.332,P<0.001);降低AR、Bcl-xL、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t=19.131,P<0.001;t=23.192,P<0.001;t=13.235,P<0.001)。结论抑制DDR1蛋白可能通过下调LNCaP细胞中的AR表达,抑制其迁移、增殖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Bcl-xL和PCNA表达降低有关。
- 李沛寰
- 关键词:前列腺癌RNA干扰雄激素受体
相关作者
- 陈晓岚

- 作品数:165被引量:27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系膜细胞 肾小球系膜细胞 全反式维甲酸 TGF-Β1诱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 张德奎

- 作品数:92被引量:338H指数:9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幽门螺杆菌 炎症性肠病 内镜 受体1 溃疡性结肠炎
- 司天梅

- 作品数:270被引量:3,774H指数:3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抗精神病药 MK-801 精神分裂症患者
- 苏允爱

- 作品数:77被引量:8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 研究主题:MK-801 精神分裂症 地卓西平马来酸盐 前脉冲抑制 抗精神病药
- 王青松

- 作品数:20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 研究主题:基底动脉 脑血管痉挛 蛋白酶激活 受体1 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