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2篇“ 口腔软组织缺损“的相关文章
两种修复材料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人工真皮两种修复材料对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人工真皮修复组,33例)和对照组(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缺损面积愈合率,及时记录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痛觉情况、瘢痕形成及创面收缩情况,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33例人工真皮全部成活,成活率100%;对照组在术后5 d时出现2例修复材料脱落,成功率93.7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3周、1月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2周、3周、1月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时术后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3月时瘢痕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3月时创面收缩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创面收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ADM,应用人工真皮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创面,可加快创面愈合速率,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不适,减少修复材料脱落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创面的收缩,抑制创面处瘢痕形成。
李芳蒋海涛张恺秦莹郑纪伟孙晋虎
关键词:人工真皮脱细胞真皮基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
基于胶原和氧化海藻酸钠交联体系的口腔软组织缺损替代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的:口腔组织缺损给修复带来很大困难。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基于胶原和氧化海藻酸钠交联体系的湿态体积稳定的多孔支架,以期成为治疗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替代材料。方法:使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得到氧化海藻酸钠(oxidized sod...
王一玉王征科董研丁佩惠
皮耐克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30例临床分析
2022年
口腔肿瘤手术及外伤造成的口腔软组织缺损在临床极为常见,而口腔软组织缺损会造成患者语言表达、咀嚼吞咽、呼吸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口腔颌面软组织的修复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报告采用的皮耐克是一种新型人工真皮,由抗原性极低的无末端胶原蛋白海绵和硅胶膜组成的双层结构移植物,能够诱导创面肉芽样组织生长,为创面愈合提供再生支架,诱导真皮重建。文章选取我科采用皮耐克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30例,分析其治疗效果。
邹大为崔志伟王舒婷刘泉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胶原蛋白海绵人工真皮
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在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下颌骨合并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制作模型及导板,应用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阔筋膜张肌修复口内软组织缺损,将阔筋膜直接暴露于口腔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口内移植组织瓣的颜色、质地、变化过程,对供、受区创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27~64岁,平均50.1岁。其中下颌牙龈及颊部鳞状细胞癌5例,下颌体多形性腺癌术后缺损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缺损1例。根据病变切除后、硬组织缺损范围,术中切取阔筋膜张肌组织瓣大小为6.0 cm×3.0 cm~8.0 cm×6.0 cm,髂骨瓣大小为3.7 cm×2.4 cm~9.2 cm×2.5 cm,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和边缘瘘口等情况。随访观察4~19个月,平均11.7个月,患者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形态和功能均恢复良好,直接暴露于口腔内的阔筋膜张肌表面在术后1周内出现黏膜化征象,1个月左右黏膜化基本完成,接近口腔内正常黏膜形态,且后期可自行改建产生较好的口腔黏膜软组织形态;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下肢活动、大腿伸、屈功能均未见异常,其中3例患者术后3~5 d出现供区臀部股外侧皮肤麻木,随访6个月后2例麻木基本消失,1例明显减轻。结论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血管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复合组织瓣用于下颌骨合并口内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形态和功能,且并发症少,对供区损伤相对小。
王希乾徐光彩彭利伟仝春实武洋严思晨卜琳琳
关键词:下颌骨髂骨阔筋膜
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对瘢痕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PRF)修复兔硬腭软组织缺损中对瘢痕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于APRF组的兔硬腭软组织缺损处植入自体APRF膜,空白对照组缺损处自然愈合。建模后3、7、14、21、28 d观察术区瘢痕形成情况,通过Masson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行羟脯氨酸及2种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定量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空白对照组缺损在实验结束时自行愈合,但瘢痕明显;(2)建模后3、7、14、21、28 d标本的大体观察、Masson染色、ELISA均显示APRF组在胶原合成与降解方面均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促进软组织愈合中的胶原合成与降解方面能力较优,能够较好地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
王拓黄书丹
关键词:瘢痕组织
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
研究目的: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分别应用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评估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和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术后缺损的患者主观满意度。  研究方法:选取...
庞景威
关键词:口腔软组织缺损患者满意度
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在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研究目的:初步应用旋髂深动脉穿支嵌合髂骨皮瓣(Chimeric deep circumflex iliac artery perforator flap,DCIAPF)在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修复下颌骨及口腔软组织缺损,研...
陈永锋廖圣恺
关键词:旋髂深动脉下颌骨缺损
文献传递
口腔软组织缺损兔模型的构建被引量:2
2016年
背景:在口腔种植临床,对术区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及材料的研究一直在深入。而通过建立可靠的实验动物口腔软组织缺损模型,会对该领域的探索研究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目的:实验旨在建立一种兔口腔软组织缺损动物模型,以供对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在18只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的硬腭前部中份,分别距上颌门齿、左右硬腭黏膜边缘2 mm处以直径为5 mm的组织环切钻制备圆形软组织全层缺损。分别于建模后3,7,14,21,28,56 d对创面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创面形态:建模后3,7 d,创口炎症反应明显;随着时间推移,炎性反应消退,伤口逐渐愈合。在建模后21,28,56 d可见明显瘢痕形成;2创面组织学变化:在伤后3,7 d,炎细胞大量浸润,组织坏死面积较大,建模后7 d后,随着结缔组织增殖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广泛形成,伤口逐渐塑形完整;3结果说明:实验成功构建口腔软组织缺损模型兔,符合创伤愈合的生理规律和人类口腔软组织缺损愈合特点。
杨琴秋董露肖琼陈红亮孙勇
关键词:软组织缺损创伤愈合新西兰兔硬腭苏木精-伊红染色
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由于外伤、感染、手术等原因,常造成口腔软组织缺损,给口腔临床带来巨大的挑战。口腔黏膜的敏感性和分泌黏液的功能,增加了修复难度,修复后功能和形态近于理想的方法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口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游离皮瓣转移修复皮瓣转移修复开展于公元前6~7世纪,通过受区与供区血管的吻合,以达到受植区皮瓣高质量的存活来修复缺损
董露肖琼孙勇
关键词:口腔软组织缺损
舌瓣重建口腔软组织缺损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尽管目前口腔软组织缺损越来越多地采用游离皮瓣修复,舌瓣如使用得当,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的修复方法,尤其适用于腭、磨牙后区、后颊、下唇唇红及舌部分切除后中等大小的软组织缺损。本文就舌瓣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卢俊钦孙坚
关键词:舌瓣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相关作者

张令达
作品数:73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肿瘤 口腔软组织缺损 外科手术 腮腺肿瘤
颜雨春
作品数:149被引量:545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龋齿 涎腺肿瘤 流行病学 口腔 龋病
后军
作品数:88被引量:232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鳞状细胞癌 口腔癌 下颌骨缺损 颌骨骨折 口腔颌面
吴霞
作品数:6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前臂游离皮瓣修复 焦虑情绪 心理干预 口腔软组织缺损 前臂游离皮瓣
万林忠
作品数:117被引量:28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腭裂 颊部 下颌骨缺损 组织缺损 正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