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篇“ 古代文人画“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文人画艺术精神融入新时代美育的探究
2024年
中国古代文人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艺术精神与人文情怀。文人画特有的审美追求、笔墨技巧与意境营造,既是文人士大夫哲学观念与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又为高校美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与启迪。进入新时代以来,美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艺术精神融入高校美育中,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艺术精神为切入点,探讨将其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新时代美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周萍梁文雄刘豫张艺琳
关键词:艺术精神
文化自信背景下古代文人画的美育路径及传承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教育。新时代文化自信背景下的美育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该文探讨将古代文人画艺术融入美育体系,通过探索全面强化美育意识、构建美育体系,融合前沿科技手段、丰富传播形式,创新应用实践方式、多元融入生活,结合时代文化精神、阐释艺术内涵等方式,实现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信仰、构建文人审美范式的传承价值。
刘晓宁李剑楠
关键词:古代文人画传承价值文化自信
“技道合一”: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脉络论析被引量:1
2024年
该文通过梳理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的基本特点,论析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教育脉络。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主要以“师古人”的传习方式培养习者的手头功夫与造型能力,并运用“师造化”的观察方式,在提升习者观察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感官体验,再结合“外之功”的训练,提升习者的领悟力与艺术表现力。“形神”既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核心命题,又是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史的切入点,“师古人”“师造化”与“外之功”的层层递进和融合推动习者从习初期在绘技术层面对“形”的关注过渡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走向“技道合一”,这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画教育的基本脉络。
杨宝莹
关键词:文人画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史
艺术从复古到气韵生动的历变——以古代文人画为例
2023年
仿古艺术和复古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诸多领域均有体现,尤其是绘,程度更深。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传统文化和层出不穷的文化遗存,足以证明中国古人具有强烈的好古、尚古、敬古、畏古心理。复古其实是“被发明的传统”,在本质上既是创新,也是发明,是中断之后的再生和复兴。为此,本文以古代文人画作品为例进行艺术探讨。
高雪李鹏飞
关键词:艺术复古气韵生动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及其历史演变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又被称为“士夫”,二者都强调绘者的文人身份。通俗来说,文人画就是文人雅士的绘,具有浓厚的文人意识,即远离庙堂,享受山野之趣。史记载,中国古代文人画从东汉末年开始就已经初见端倪。南北朝时期帝王也跻身书行列,如有名的才子皇帝萧绎。到了唐代,坛的主角已然被文人画家所占据。宋代城市繁荣,书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自宋代以后,文人彻底成为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外之”“意外之意”“境外之境”等意趣,至今仍是中国绘审美的典范。
陈雨桐
关键词:文人画审美观意境表现
传播学视阈下的古代文人画
2022年
传播学研究的重点和立足点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文人画以其“不似之似”的独到形式,作为一种高仕符号,服务于精英阶层的文化资本垄断。文人画承载的“双向传达”使得文人士大夫既是传播的发出者,也是传播的接收者,他们既参与封建社会政治建设,又反被政治体制所统治。诗、书、、印的功力是艺术层面的考量,世族、家学以及个人修为则是更深层次的批评标准。传播学视角下的文人画,更多反映出艺术家对掌控世界的渴望,以及达成自我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
贝迪
关键词:文人画视觉符号
悲者的叹歌——古代文人画的“三性”被引量:1
2022年
文人画从形成到发展,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仍能通过古代大师的作品感受到那跳动的脉搏。徐渭、八大的即使放在今天,从任何角度来看也都是相当前卫的,更何况是在封建保守的明清之际。传统不是千年坟墓里的僵尸,传统中的精华应当是前人古而不古、死而不死的艺术追求。
胡电亮
关键词:艺术追求古代文人画明清之际僵尸
基于“自我情绪化”的纯绘与平面设计区别研究——以中国古代文人画为例
2021年
如今,设计与纯绘的联系日渐紧密,但绘和设计之间还是有一条分界线。纯绘与平面设计同归于二维空间视觉艺术,但二者之间在社会功能、创作材料、审美对象等方面有很多的不同。以中国古代文人画为例,文人画家不求形似,目的在自娱,面更多流露出创作主体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是自我的,不受他人控制,不屈服于社会审美。相较于平面设计,纯绘有一种自主感情在支撑,有一种自我情绪在干预。
王磊潘月
从中国古代文人画看艺术雅俗观
2021年
自古以来,雅与俗始终是中国绘史上的重要评判标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评判作、文章或是书法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雅、俗之争既是文人墨客、统治阶层的一种审美态度,又是一种思维习惯。两者对立统一,同时也会受到不同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两者关系复杂多变。文章由语言文化中的雅俗之争引入,探求中国古代文人画雅俗观的历史演变轨迹,试图厘清雅与俗从存在之初到后世的发展变化。
李蔚东耿涛
关键词:文人画历史轨迹雅俗观念儒学思想传统艺术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古代文人画家传记翻译研究:以《徐渭传》节译为例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而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文人画是其中一项独具魅力的内容。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绘,区别于民间的或宫廷院的绘,是中国的一种。文人画体现了家的哲学思想,人...
王凝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张婧
作品数:16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劳动模范 教育制度 权力 社会学意义 政治权力
王娜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绘画 古代文人画 绘画创作 诗性精神
张晓丽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意境 家蚕 中国绘画 高中政治教学 高中教育
王国玲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古代文人画 古代美术 现代中国画 文人画 中国画
王英梅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笔墨结构 笔墨 古代文人画 民族文化教育 现代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