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篇“ 古汉诗“的相关文章
- 台湾诗人赖江质及其古汉诗
- 生于台湾日据时期清光绪末年的赖江质先生,作为现代台湾苗栗著名古汉诗诗人与书法家,过去几乎尚无人逐一深入研究过其作品!综观其一生的创作,除《绿水闲鸥集》外,包合目前尚未经整理出之手稿诗作估计达千余首,对联创作亦达数千,题作...
- 谢京恩
- 关键词:台湾文学乡土文学古汉诗
- 文献传递
- 从目的论角度看叶维廉英译古汉诗
- 如何英译中国古典诗歌?有些学者坚持用韵体英译,而有些学者提倡用散文体。许渊冲教授认为:“译诗如不传达原诗的音美,就不能保存原诗的意美”(Xu Yuallzhong,2000:7)。争论似乎永无止境。
叶维廉英译...
- 杨贵章
- 关键词:目的论诗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策略
- 文献传递
- 英美人怎样研究古汉诗
- 1996年
- 赵亚麟
- 关键词:古汉诗动态意象使动结构孤立词中国古诗
- 古汉诗英译本的“形”与“神”反合观
- 2023年
- 从反合论角度而言,在古汉诗英译过程中,形似型译文重“形”而轻“神”,强调语言形式与原文等值,但忽略了古汉诗的本质文化意象的塑造,译本“形合神离”使得“形”与“神”处于相互对立关系,贴切度表现为关系相反的语言表征;神似型译作重“神”而轻“形”,不太讲究格律对仗等诗形,但可再现原诗的文学性效果,其“形离神合”构成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的相互辩证关系,贴切度具有互补相反的反合表征;形神相似型译文则是“形”与“神”的统一连续体,由于语言思维与民族心理上的差异,译本在贴切程度上表现出不同变化,存在着程度相反的反合关系。
- 黄跃进
- 古汉诗英译本的翻译反合观被引量:1
- 2023年
- 基于思维或事物的相反相克又相合相谐的辩证互补性关系,反合论用于解决思维与事物一体两面相反相成的问题。以反合论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过程中译者、译法与译本三方面存在的反合现象,并解读古汉诗翻译中译者的忠实性与反叛性、译法的正译法与反译法以及译本的文本性与创造性之间的反合关系,尝试性提出翻译反合观,以解决翻译中形式与内容之间的问题。该论题不仅揭示诗歌译本的语言反合辩证发展规律,而且也有助于拓展汉诗英译研究的新视野。
- 黄跃进
- 古汉诗英译研究述评(2010-2020)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基于自建语料库,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近十年发表的古汉诗英译论文进行了量化和可视化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国内汉诗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大家、翻译策略和对唐诗、《诗经》和屈原诗歌翻译上,其不足之处在于文化语境建构不足和缺乏体系化研究。本文认为,在新世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要提高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语境和有中国特色的诗歌翻译体系,使西方读者真正了解、欣赏和喜爱中国诗歌。
- 刘羽
- 关键词:古汉诗英译文化自信
- 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性辞格——以王昌龄《出塞》为例
- 2020年
- 修辞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古汉诗英译这一领域,对于修辞格的翻译尤为重要。然而,修辞视角的古汉诗英译研究存在研究对象分散、研究成果难以推广等问题。在汉语修辞学领域,新近出现了一种认知性辞格理论,该理论对于认知性辞格的翻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不过,针对古汉诗英译,还需对该理论进行适应性的研究,并建立合适的评价原则。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对其原文和三个经典英译本进行了基于认知性辞格理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理论进行了一些增补,指出在古汉诗的象征辞格语言结构中,一些可能特征不会出现在文本之中,而是存在于文化语境中。此外还整理了适用于古汉诗英译的评价体系,指出对于认知性辞格的翻译,可以从相对原诗的语义跨度变化和译文的可接受性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 李叶平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古汉诗英译《出塞》
- 古汉诗英译本的语言模因分析——以《关雎》英译文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在古诗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译本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语言模因分析为古汉诗英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从模因理论角度重新审视古汉诗翻译的基本问题,以古诗《关雎》的英译本为例,通过内容、方式与环境等方面考察三种不同译法,研究发现:“音+名”构式是《关雎》爱情诗题表达的成功译本模因;“名+实”转化可以表现诗句英译本模因的强势特征。研究不仅为古汉诗翻译解析提供语言模因的功能描述,而且也为译本模因传播提供可应用性与可操作性范式。
- 黄跃进
- 关键词:模因分析强势模因
- 论古汉诗英译中意象词的前景化被引量:1
- 2016年
- 应用前景化理论对比分析古汉诗英译过程中意象词的前景化,探讨前景化对古汉诗意象词的作用,提出在翻译过程中意象词的前景化有助于译者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创作动机,并从意象组合中充分挖掘与原诗等值的审美价值。
- 黄跃进
- 关键词:前景化古汉诗英译创作动机审美价值
- 数量词的模糊化语义与古汉诗英译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古汉诗中数量词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手段,其模糊语义往往比准确的数字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古汉诗中数量词的模糊化功能,提出了古汉诗中数量词不仅可以通过模糊语义突破诗歌意境的转化,也可以利用数量词叠加突显古汉诗神奇的审美艺术效果。同时,数量词的模糊化语义还能够充分解释古汉诗语言形式的组合和聚合关系的偏离问题。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意挖掘模糊化数量词背后所隐含的诗歌前景化语言,并再现与原诗等值或近似的审美价值,以突显作品的特殊效果或意义,增强诗歌翻译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 黄跃进
- 关键词:古汉诗英译数量词
相关作者
- 武宁

- 作品数:27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古汉诗 生态翻译学 英译文 古汉诗英译
- 黄跃进

- 作品数:43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古汉诗 语言模因 思政 模因 英译本
- 杨贵章

-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英译 主题倾向 主题 英译研究 古汉诗
- 刘羽

- 作品数:221被引量:1,337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磷灰石 羟基磷灰石 废水处理 金 固溶体
- 王炳霖

-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
- 研究主题:译诗 古汉诗英译 古汉诗 韵律 英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