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篇“ 台湾新文学“的相关文章
- 中国台湾新文学制度的初创
- 2023年
- 一、新文学的摇篮:《台湾民报》从1895年起,中国台湾被割让给外族人也就是日本人统治,而中国台湾人民不甘心这种统治,由此暴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台湾留学生充当了重要角色。他们趁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崛起的民族自决的进步思潮,与北平发生的“五四”运动遥相呼应,由蔡惠如负责串联于1918年创办了“声应会”“启发会”。
- 古远清
- 关键词:民族自决第一次世界大战
- 新旧之变:台湾新文学的发生研究
- 本论文主要剖析台湾新旧文学转型的原因、过程和新文学的生成等,从语言变迁和思想革新入手,考察文学观念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与文学体裁、文体形式、主题内容等的演变关系,以期比较全面且细致地呈现台湾新文学的生成过程。全文共分三章进行...
- 邹建英
- 关键词:新文学文学观念
- 身份认同:台湾新文学中妈祖书写的观察维度
- 2020年
- 本文从想象中国的方法、族群共同记忆的召唤、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追寻三个层面分析台湾新文学史上的妈祖书写。妈祖意象在台湾宗教文化与文化认同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妈祖意象在台湾族群身份认同上的游离与回归,印证台湾文学作为中华文学支脉的基本特质。
- 许正
- 关键词:身份认同召唤结构身份追寻
- 多元文化视域下台湾新文学中“台湾意识”发展形态论
- 在台湾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有“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日本意识”以及“西方意识”之间的复杂纠葛,在台湾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不同文化视域的观照之下,台湾新文学中的“台湾意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总体而言,书写...
- 方爱武
- 关键词:台湾文学政治环境
- 专题研究:深化台湾新文学研究的最佳路径——以“1926-2016:台湾小说中的‘中华叙事’研究”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书写整体性的中国新文学史的前提,是对台湾文学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在两岸文学平行研究基础上完成文学史编年对接。通过梳理1926 2016年间台湾小说的代际特征我们发现:台湾新小说的题材变化、艺术进步、文体嬗变、观念变革等具有明显阶段性,既有面向世界艺术的开放性,也与大陆文学形成了源流、融会、反哺与互动关系,总体上与大陆文学发展历程同步;台湾"中华叙事"小说的中国意识和中国文化精神从未中断,其代表作品也具有超越时代、地域、党派和阶级意识局限的审美经典性。总之,两岸文学历史并非异质且可以化约,以生态文化学为方法论,以穿越思维勘察思潮流派,以人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三维坐标来发现和评审经典作品,即可展开两岸文学的平行研究和编年对接,书写真正具有整体观念的中国新文学史。
- 李钧
-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史台湾小说生态文化学
- 殖民地身份认同与左翼倾向——以《台湾新文学》(1935-1937)创作群体为中心
- 2013年
- 日据时期台湾新文学以其独具特色的方式形塑体貌,其发展阶段可纳约为三代知识分子之间的薪火接力,但这三代智识者之间也具有颇为不同乃至迥不相侔的书写特征和理论资源构成。其中,第二代知识分子的书写实绩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尤其是文学刊物《台湾新文学》的创作群体——'台湾新文学社同人'最为重要,其身份认同与左翼倾向之间具有深刻的联系,身份认同的波动景观使得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将文学思考落实笔端的求索过程中,对左翼文学中激进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工具论的文学本质观发生了深入探讨的热情,而产生了左翼创作的冲动,并以此作为文学理想,拓展文学存续空间。
- 马泰祥
- 关键词:身份认同
-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二编 第9册 日治时期台湾新文学小说中的贫困书写:以社会事业作为参照阅读的策略
- 石廷宇著
- 关键词:台湾小说文学评论
- 《台湾新文学》(1935-1937)研究
- 《台湾新文学》是日据台湾最重要的文学刊物之一,也是1930年代中后期硕果仅存的左翼文学刊物,其刊行历程目击了左翼文学运动从高潮走向失败的全过程。随着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转向”,《台湾新文学》在文艺杂志学视阈下...
- 马泰祥
- 关键词:左翼文学
- 台湾新文学发生期的鲁迅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以启蒙为目的的台湾白话文运动乃是受到中国大陆的新文化运动影响而发生的,随之而起的台湾新文学运动更担负了文化抵抗的救亡使命。台湾新文学发生期,鲁迅作品成为台湾文坛语体和文体的典范;在思想层面,则是将鲁迅作为中国大陆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从启蒙与救亡两个方面加以接受的。台湾青年与鲁迅的交往,也表明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深刻了解。
- 徐纪阳
- 关键词:白话文台湾新文学
- 台湾新文学诞生之初文学现代性的三种形态--以连横、张我军、赖和为中心被引量:1
- 2012年
- 本文通过对连横、张我军文学观念的交锋和赖和文学创作特点的分析,认为他们虽然文学观念不尽相同,但在殖民地处境下,以文学为载体,建构中国民族认同这一点上,却"殊途同归",因此他们三个人的文学观念(创作),实际代表了台湾新文学诞生之初文学现代性的三种不同形态。
- 刘俊
- 关键词:台湾新文学
相关作者
- 朱双一

- 作品数:138被引量:2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 研究主题:台湾文学 台湾文坛 文学 保钓运动 日据时期
- 计璧瑞

- 作品数:34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台湾新文学 台湾文学 文学 殖民地 国民党
- 孙拥军

- 作品数:50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研究主题:乡土小说 小说创作 渊源 国民性 国民性批判
- 韩春萌

- 作品数:69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法制文学 传记文学 实训教学 关汉卿 文学经典
- 陶德宗

- 作品数:65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 当代诗歌 民间传说 聂华苓 台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