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58篇“ 史书“的相关文章
木石史书
2024年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中国古建筑,便是一本用木头砖石写就的史书。雀替、斗拱、飞檐,是它的字词;遵循天道、承载伦理,是它的语法。让我们再次驻足、凝望,照见中华文明的智慧密码与审美归属。
关键词:古建筑中华文明史书
先秦时期编年体史书的起源
2024年
夏、商、西周时期,断代编年体史书以古本《竹书纪年》夏纪、商纪、周纪为代表,纪年形式以王纪年,记时形式为年而不载日月,记录对象以本国为中心;秦国《秦记》延续了这些特征。春秋战国时期,以晋、鲁、魏国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出现新变化:记时形式为年、时、月、日相系;记录对象广及诸国;多种类别的编年体史书出现,如古本《竹书纪年》由一系列断代史组成通史,《左传》则合记事、记言于一体。先秦时期编年体史料的记录与编年体史书的编纂体现了丰富的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正统观、宗法意识、实录直书等方面。
程平山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先秦《竹书纪年》《左传》
明代藏文综合体史书编纂中的“述而不作”与追求“信史”
2024年
明代藏文历史文献的编纂经过近千年的积淀与钩沉,并受中原汉文史学影响,史书编纂在质量与数量上都得到极大提升,编纂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积累了丰厚的编纂史书、保存史书、运用史书的方法与经验,门类也越来越细。本文在查阅和运用汉藏文文献中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藏文综合体史书在明代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述而不作”与追求“信史”的编纂理念,分析了明代综合体史书“述而不作”的汉藏历史渊源,阐明了明代藏文综合体史书中汉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对于研究西藏历史、藏文历史文献编纂理论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杨洁
关键词:历史编纂
这本百万年史书,藏着多少秘密
2024年
桑干河畔,泥河湾沟纵横间,埋藏着文明起源跨越200多万年的秘密,被誉为“东方人类摇篮”。这里百年来的考古发现,已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人类起源时间推前至约170万年前。泥河湾的百万年史书,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杜一方
关键词:文明起源考古发现史书
一部史书定义一个时代 《春秋》:微言大义的六经之一
2024年
著史传统《春秋》是“儒家”六经之一,而从其中内容看,它又可以看作一部史书史书所记载的,自然是“历史”。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邢静
关键词:微言大义六经史书
刘熙载《艺概·文概》的史书叙事观
2024年
晚清学者刘熙载《艺概》一书,作为一部持论通达的文艺理论著作而深受学界推崇。其中《文概》部分,论先秦至南宋古文,尤重先秦两汉史家之文。史家之文的本质在于通过叙事达到扬善惩恶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史官必须秉持一定的叙事观念来讲述故事。《文概》对此有深入论述,总括而言,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叙事“主意”的推崇;(2)对“以万物为我”的叙事境界的高扬;(3)对多样叙事技法的总结。这些叙事观念在后世史传文学、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上,得到了极大的传承与发扬,而它恰好印证了中国自古以来文史不分的传统。
周兴泰
关键词:刘熙载史书叙事
史与诗:史书写作中文学的发生与作用
2024年
史与诗,不是指学科分类上的史学与诗学,而是指人类社会记录活动的两种写作模式。本文不是讨论文学发生于何时,而是讨论史书写作中文学手段的使用和文学因素的形成原因。我们认为,史书实录与文学的修辞、夸饰、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反映现实的手段,史书实录反映的是生活表面现实,文学反映的是本质真实。
傅刚
关键词:史书诗学
史书有几种编写体例
2024年
史书通常是按照一定的体例编写的。常见的史书体例有以下六种:第一,编年体:即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资治通鉴》。第二,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如《史记》。第三,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第四,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
关键词:编写体例《战国策》编纂体例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
无言的史书——居延汉简简述
2024年
汉代前后四百余年,是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段。在这四百年吉的史书里,汉字完成了由古文字向今文字的演变,文字的笔画日渐平正,线条形态日渐多样,人们进一步摸索出书写节奏的变换、提按使转的规则,为日常的实用书写注入了更多的趣味。在社会风气方面,人们对文字规范的重视、对书写审美的追捧让书法艺术最终形成并深入人心。明清以来,一部分文官、学者对汉碑的重新发现与捶拓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汉代官职、社会、经济、思想等领域的认识,也触发了书法临习与创作典范的讨论。20世纪初,在西北发现的汉代墨迹,不仅扩大了人们对汉代书写媒介与书写工具的认识,更展现出生动多姿的风貌与神采。2023年末,内地掀起了重识汉碑的热情,我们以此为契机,从简读、碑刻、印章三个方面为大家做更为全面的梳理,试向读者朋友们阐释汉代书法艺术为我们留下的丰富遗迹与深远影响。
蔡彤华田野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史居延汉简汉碑
读青铜史书,解中华密码
2024年
早期中华文明,权力所重,记忆所存,都系于一尊尊青铜器。如何读懂这沉默的金属之书,回到那段文明转成的厚重岁月?也许,你可以来宝鸡看一看。这里是中国的青铜器博物世界。青铜瑰宝现光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坐落于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脚下,从远处看,中央圆形建筑与高门台阙的组合,体感。象征着青铜瑰宝不断破土而出。
张思洁杨一苗
关键词:青铜器中华文明博物院

相关作者

史书
作品数:12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东正教 宗教 教堂 侨民 东正教会
史书
作品数:7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磷 氮 稻田
史书
作品数:6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心理矫治 劳教所 咨访关系 强制戒毒 公共安全
史书
作品数:1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当代摄影 角色 心理 肖像 自我
史书伟
作品数:67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研究主题:籽棉 羊毛 棉花 尘笼 皮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