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4篇“ 史学价值“的相关文章
钩沉、想象与主体性写实——浅析张鸿福历史小说的文学、史学价值
2025年
有人认为,历史小说如果过于强调历史写实,会影响作者创作手段、技巧的提炼运用,不同程度地牺牲文学的创造之美、文采之美、艺术之美。张鸿福的创作实践证明:历史小说完全可以在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兼顾的情况下,构建文史并秀的文学世界。他主动担起了历史小说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双重任务,他的历史小说在文学史学两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钩沉史海,借古喻今,主体性写实、少量虚构和大胆想象,使得小说有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有据可考的可信度,文学史学相互成就,相映成趣,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历史文学鉴赏需求,很大程度弥补了读者历史学养的粗疏和不足。张鸿福的历史小说始终活跃着一种力量,诚恳地、真实地、厚道地讲述历史,心无旁骛对读者们进行文学滋养、文化引导和史学辅导。
张玉山
关键词:历史小说文学史学价值
《动乱中的中国》的书写立场和史学价值:明恩溥与庚子事变
2025年
明恩溥亲历、参与和书写了庚子事变。《动乱中的中国》长期以来被英语学界视为有关义和团运动的重要文献。该书作为早期义和团研究成果,在义和团起源问题上提供了与劳乃宣《义和拳教门源流考》相对的社会—历史分析方式,成为日后“民团说”的滥觞。《动乱中的中国》既是使馆之围的详实记录和庚子事变的全面书写,也是世纪之交美国中国学的代表性作品。书中还透露出作者情感和观念转变的端倪:对义和团的态度由愤慨转向“了解之同情”,对于西方文明优越性的笃信出现了松动,然而其帝国主义批评也有内在矛盾。在明恩溥中国书写的历史脉络中,《动乱中的中国》堪称重要转折点。
郭道平
关键词:庚子事变中国学
色诺芬军事管理思想及其史学价值——以《长征记》为考察对象
2024年
色诺芬《长征记》记载了小居鲁士雇佣的万人远征军的活动,书中富于军事管理思想。以往部分研究看到了万人军与城邦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其差异,以致多关注书中的政体思想;而部分对军事管理思想的讨论也未能充分重视雇佣兵的特殊性。书中体现的色诺芬军事管理思想的特点,在于作者不仅认识到了雇佣兵部队的特性与问题,也有针对性地表达了其对部队管理的思考,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理想的军事管理模式。书中对军事管理思想的展现,在主题选择、史书体例、人物塑造、提供史料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史学价值,为后世军事史的书写提供了范本。
李渊
关键词:色诺芬史学价值
史念海“有用于世”史学价值观简论
2024年
史念海先生(l9l2—200l)是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在长达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与谭其骧、侯仁之等先生一道为推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及至当今,学术界追念与总结史念海历史地理学治学成就与学术影响的文章颇多,但主要集中在对史念海先生学术贡献和治学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而对支撑其整个学术成就的“有用于世”史学价值观则关注较少(参见毛曦:《历史地理学学科构成与史念海先生的历史地理学贡献》,《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2期,第48~56页;刘景纯:《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变革———史念海先生的主要思想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20~28页;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历史地理研究》202l年第3期,第l4~2l页)。有用于世史学价值观,是史念海毕生坚守的学术信念和学术规范,探讨其形成的历史轨迹、理论风格,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发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功能和现实作用,且更有益于深入认识实证史学研究中所埋藏的深邃史学思想。
陈东川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家学科功能历史地理研究治学思想史学史研究谭其骧
梅启照《明史约》史学价值献疑
2024年
梅启照承顾锡畴著、陈弘谋增订《纲鉴正史约》之绪余,以《御撰资治通鉴三编》为笔削底本,辑成《明史约》一书。该书将《三编》内容大量删削,或有合并条目、点窜文字、补充史事之处,但无一定之例,记时、叙事颇为随意,大政要事多所遗失,所补又多不当,整体呈现前详后略之畸态。总之,梅启照所辑之书,采撰、考证无精核之功,叙事、议论无自得之见,只可称为粗劣荒疏之史抄,难语为独断专家之著作,可谓为“简而寡要”。至于梅氏自诩“读是书者,先由约以及博,更由博而返约,则于明代十六朝治乱盛衰之故,洞见垣一方人矣”,则殊难相符。
崔壮
关键词:史学价值
书法史学史视角下沙孟海《中国书法史图录》的史学价值再发掘
2024年
本文以沙孟海先生《中国书法史图录》一书为对象,通过梳理从民国至此书出版这段历史内的书法史学史脉络并考察此书的史学方法与史观意识,从而发掘该书在书法史学史视角下的史学价值。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书出版之前的书法史写作大多受到传统著录体例的影响,而该书具备鲜明的实证与科学精神、问题意识和社会史学意识,打破了传统书法史写作的方式,因而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李雪婷
关键词:史学史观
现代性与民族化:郭沫若早期戏剧的承启功能与史学价值
2024年
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戏剧作为中国戏剧变革的时代样本,与《新青年》派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和“国剧运动”共同推动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同时承接了20世纪30年代普罗列塔利亚革命戏剧与40年代革命戏剧民族化运动,投映出中国戏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裂变与融合的复杂过程。着眼郭沫若早期戏剧创作文本,梳理世界浪漫主义戏剧演变历程,横向对比郭沫若中国浪漫主义戏剧与西方浪漫主义戏剧的不同及对后者的超越,进而纵深剖析郭沫若早期戏剧对中国20世纪初至抗战时期中国戏剧现代化与民族化的贡献,探寻郭沫若早期戏剧对不同时期戏剧运动的承启功能,挖掘郭沫若早期历史剧的史学价值
逯艳
关键词:史学价值
清抄本《齐天大圣七十二势拳谱》的武术史学价值
2024年
手抄本《齐天大圣七十二势拳谱》,不分卷,不着撰者,现藏于国家体育总局档案馆内。该谱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武术挖整过程中,由当时河南省洛阳地区灵宝县的陈天禄捐献给国家的,“三献”编号“24.河南”,国家捐献“序号128”,档案索引号“G852.19.23”,原件已退回收藏者本人。
张铭芮
关键词:清抄本拳谱齐天大圣
何盛三《北京官话文法》的版本流变及史学价值
2024年
日本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者何盛三在1919—1936年出版了四本相互关联的汉语语法著作,通过从概说内容、文法范围、词法框架、句法体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在与同时期中日学者汉语语法著作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认为其语法体系内容完整、分类清晰,语法分析融合了中日多部语法著作的研究成果,语法意识与当时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具有多重关系。何盛三汉语语法系列著作体现了日本近代汉语语法学研究参照转向的过程,是完善日本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杨杏红
关键词:汉语语法学史
考影像史料,品历史景深——兵团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的史学价值
2024年
新疆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记忆需要被书写,在历史哲学和影像记录的跨学科交叉领域内,影像媒介迭代展现出历史的多元面向,口述历史纪录片凭借纪实性成为最具优先书写地位的影像媒介,促使历史书写的方式日渐丰富化。研究以兵团口述历史纪录片《千古之策》《奔赴新疆的知青们》《兵团人》为研究对象,在“影像历史”与“文化现实”的双重维度中缔结丰富的历史话语空间,以此探讨了兵团口述系列纪录片如何书写兵团屯垦史、又如何读解文化逻辑下的历史问题。
李煊尔
关键词:文化现实

相关作者

胡彦
作品数:14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研究主题:《天问》 屈子 章句 史学价值 史学
邹芙都
作品数:73被引量:11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研究主题:西周 铭文 金文 考释 考论
王海
作品数:58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研究主题:英文报刊 《中国丛报》 岭南 上半叶 美国传媒
汤太祥
作品数:58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易林》 《左传》 援引 焦延寿 徽商精神
李珍
作品数:10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史观 史学价值 民族史学 史学研究 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