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4篇“ 味论“的相关文章
- “味论”传统与新时代散文理论话语建构
- 2024年
- 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是一个宝藏,它重视趣味、人生味、文学味、地理味,既受到中国古代“味论”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探索创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是向西方看齐,并从诗歌、小说、戏剧这些受西方影响较大的文体获得理论资源,少有人关注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当然,目前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还比较零散,标识性不强,缺乏古代“味论”的经典性,需要通过辨析和强化“散文味”等,建构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话语体系。
- 王兆胜
- 关键词:味论话语建构
- 印度古典诗学味论对泰国现当代文学评论的影响——以文乐·特帕雅苏婉的《论泰国文学之“味”》为例
- 2023年
- 印度古典梵语诗学对泰国文学评论影响深远。自古至今,不少文学评论者运用濡化在文学传统中的梵语诗学味论分析文学作品,但无刻意引用相关理论,文乐·特帕雅苏婉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其文论著作《论泰国文学之“味”》从理论到实践为泰国文学的味论批评提供了可资参考的范例,对泰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影响甚大。其文学评论所依据的“自然原则”,强调尊重民族文学传统,反映其受到梵语诗学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帕罗赋》的艳情味分析中。
- 姚思琦吴圣杨
- 关键词:味论
- 印度《舞论》与汉画像石中的“味论”研究
- 2022年
- 文章以印度梵语文学《舞论》为理论支撑,寻求有关汉画像石研究的新切入点。研究汉画像石对人物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动作的塑造,探讨汉代人在刻绘时是否已经将“戏剧表演”的意味隐匿其中。在汉代画像石墓葬中,所刻画的乐舞百戏及相关场景明显将死者置于观众角度,其中的表演流露出刻意的戏剧感情成分,而人事故事则因具有特殊的教化意义得到了更深入的塑造刻画。由于两汉时期缺少有关戏剧表演的专门论述,因此文章从印度著名且完备的理论入手,挖掘汉代画像石对戏剧研究的价值。
- 郑越
- 关键词:汉画像石《舞论》
- 不同产地两种苍术的定性识别模型及其“辨味论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定量表征不同产地茅苍术、北苍术的味道,建立可快速鉴别茅、北苍术及其产地的定性识别模型,探讨其“辨味论质”的内在机制。方法运用电子舌技术测定23批苍术药材的味道量化值,应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判别因子分析(DFA)等方法构建识别茅、北苍术及其产地的定性识别模型,对挥发油含量与味道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A、DFA、CA模型可有效区分茅、北苍术,DFA模型可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茅苍术,发现苍术药材挥发油的含量与自身味道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电子舌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区分茅、北苍术及其产地,苍术“辨味论质”机制与挥发油有相关性,为鉴别中药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1]。
- 宋欢洁李思雨于丹张慧
- 关键词:电子舌
- 藏族古典诗学味论及其审美特征研究
- 降初泽仁
- 民歌味道说--以黎歌为中心的艺味论品察
- 2022年
- “以味论艺”是中国重要的文艺学传统,以之品察民歌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当前对民歌的品读亟须拓展新路径,重视“食材”(方言)、“调料”(润腔)、“烹饪手法”(行腔)等重要“酿味”因素的作用。民歌的演唱亟待“脱谱”以接续口头文化表现,就像地方小吃不用书面文化的菜谱、更不用知道化学分子式一样。民歌味道还要关注“民歌烹调人”的“文化身份”问题,尊重而不是贬低“民间”文化身份的价值,并通过民歌启发“局外人”对差异身份的向往与体验。民歌味道说丰富了中国音乐美学,以“异味”和“泼辣”补充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中和”,以“即兴”生动了中国当代音乐的“规范”。
- 张燚
- 关键词:口头文化文化身份
- 重审中印诗味论、诗韵说之异同
- 2021年
- 中国和印度都有悠久的以味论诗和以韵说诗的传统。中国的诗味指的是要眇隽永的审美感受,具有历时性,贬斥艳情。印度的诗味多指向题材、主题,强调情感,偏重即时性,极端重视"艳情味",追求直接的感官刺激和愉悦。在中国,味、韵相异是主流,批评家重视诗味,而以韵为最高艺术境界。从南北朝到两宋,中国诗论的审美标杆经历了从味到韵的转变,恰好与陶渊明诗的升格过程同步。印度有味论、韵论两派,都同意诗之魅力在于味,把味放在首要位置。中国诗论家论味,皆指向"有余意",宋代范温论韵,亦同此意,印度的韵和"味韵"意指"暗示义",它们在某一点上是相通的。有的"宏观史识"认为中印诗味论大致相同、味和韵在中印都同解,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 高燕
- 关键词:诗味论文化差异
- 故都秋味几多重——以“味论”解读《故都的秋》被引量:5
- 2021年
-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散文中的名篇,研究的人也很多。但从“味论”角度研究“故都秋味”的比较鲜见,更无深入探讨。从“澄怀味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太羹之遗味”三个审美视角剖析文本,能获得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 张兰
- 关键词:《故都的秋》澄怀味象
-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味论评析
- 2020年
-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是印度文学的瑰宝,这部历史悠久、涵盖广阔的作品不仅叙述了罗摩与罗刹的斗争,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审美情感,即“味”。借助印度味论诗学,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史诗中的各种味——通过对其中各个场景、情节的不同常情、情由等情感元素的分析,认识史诗中最主要的味——悲悯味、艳情味、英勇味、暴戾味,还有其他较为次要的味类型,这些味构成了史诗的情感魅力,使读者为其传达的情感所感染,获得味的体验。
- 彭绍辉
- 关键词:情感悲悯艳情
- 般若一味 与众不同——四个天下第一与峨眉雪芽的“般若”之味论
- 2020年
- 文化旅游有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而其核心则在旅游产品——这种产品既要引得了消费市场进来,又要走得到消费市场上去。近年来,一些旅游景区在“引得了消费市场进来”的产品上做足了功夫,景区打造、文史发掘、游客接待等都可圈可点。但是没有意识到“走得到消费市场上去”的产品同样重要——美食、美饰、美特产,口号喊得欢、同质化严重、叫得响的产品终究不多。
- 敬城何群
- 关键词:消费动力城镇化动力三大动力
相关作者
- 尹锡南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29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
- 研究主题:梵语诗学 《舞论》 中印关系 梵语 泰戈尔
- 胡建次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72被引量:21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承传 古典词学 清代 词学批评 清代词学
- 陶礼天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1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心雕龙》 文学地理 文学地理学 司空图 诗味
- 李知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味论 解释学 意味 淡泊 文化考察
- 潘水萍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74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古典主义 欧文·白璧德 学衡派 古典 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