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6篇“ 四肢动脉“的相关文章
四肢动脉损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2024年
目的:对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实际诊断价值,继而明确疾病误诊与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福州市中医院就诊的60例疑似发生四肢动脉损伤的患者,其在院均完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手术探查或是血管造影检查,以手术探查或是血管造影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确诊50例四肢动脉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出47例,诊断敏感度是94.00%、特异度是100.00%、准确性是95.00%,两者诊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四肢动脉损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具有极高的诊断效能,但也存在漏诊误诊,需临床进一步分析原因。
郑曦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四肢动脉损伤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超声四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超声四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术中采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措施。比较2组不同时点[麻醉诱导前(T_(0))、术后拔管后(T_(1))、术后拔出引流管(T_(2))]的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速(PEFR)、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超声四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动脉搏动指数以及动脉阻力指数)、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镇痛效果。结果2组T_(1)、T_(2)时FEV_(1)、FVC、PEFR均低于T_(0)时,且研究组T_(1)、T_(2)时FEV_(1)、FVC、PEF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2)时收缩期最大流速、动脉阻力指数均低于T_(0)时,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动脉搏动指数均高于T_(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_(1)、T_(2)时收缩期最大流速、动脉阻力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但舒张期最低流速、平均流速、动脉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2)时Cor、ACTH、AngⅡ、NE高于T_(0)时,且研究组T_(2)时Cor、ACTH、AngⅡ、N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rince-Henry疼痛评分、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竖脊肌平面阻滞的四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生化应激指标波动较小,麻醉效果较好。
未国徽孙颜刘志杰吕航宇陈永学王新波
一种四肢动脉穿刺的加压止血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四肢动脉穿刺的加压止血贴,包括止血贴主体,所述止血贴主体下方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底贴,所述底贴上均设有魔术贴毛面;所述止血贴主体上方固定在中央连接带上,所述中央连接带两侧分别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另一...
曾敏王玲燕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术期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比较围手术麻醉期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监测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3个水平的相关性和差异,为围术期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观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血管外科行外周血管狭窄介入手术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麻醉期同时进行IBP与NBP的测量,应用Pearson、Bland-Altman、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方法分析IBP与NBP的相关性、一致性等。结果共纳入156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108例(69.2%)、女性48例(30.8%),年龄(72.2±7.6)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BP与NBP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有创收缩压(ISBP)和无创收缩压(NSBP)、有创舒张压(IDBP)和无创舒张压(NDBP)、有创平均压(IMAP)和无创平均压(NMAP)的相关系数分别0.993、0.808、0.853(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ISBP和NSBP平均偏差(20.3±6.5)mmHg(95%CI:19.18~21.38)(1 mmHg=0.133 kPa);IDBP和NDBP平均偏差(3.8±9.7)mmHg(95%CI:2.13~5.41);IMAP和NMAP平均偏差(12.7±11.0)mmHg(95%CI:10.83~14.55)。ISBP-NSBP偏差与ISBP的相关系数、IDBP-NDBP偏差与IDBP的相关系数、IMAP-NMAP偏差与IM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6、0.206、0.583(均P<0.05)。当ISBP≥137 mmHg时,预测ISBP-NSBP偏差≥20 mmHg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为96.4%,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4~1.000);当ISBP≥158 mmHg时,预测ISBP-NSBP偏差≥25 mmHg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78.8%,ROC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820~0.933);当ISBP≥208 mmHg时,预测ISBP-NSBP偏差≥30 mmHg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8.5%,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95%CI:0.964~1.000)。结论四肢动脉粥样硬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麻醉期IBP与NB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偏差的大小与血压数值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我们在围术期合理选择测血压的方式,正确评估�
刘文君李红郭利永赵丽云马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血压测定手术期间
一种四肢动脉破裂用卡式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涉及野外应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四肢动脉破裂用卡式止血带,包括止血带,所述止血带中间前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圆毛,所述魔术贴圆毛前侧黏贴有魔术贴刺毛,所述魔术贴刺毛内侧固定连接有中空壳,所述中空壳内侧贴合有加厚...
张建庆田新
儿童四肢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复发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特点和术后复发相关因素,提高儿童ABC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经术后病理诊断为ABC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局部压痛、关节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进行分析总结;术前采用影像学Enneking分期、估算囊肿体积、测量囊肿至骺板的距离,采用病灶刮除、局部烧灼和植骨术治疗,病理性骨折术中辅助内固定,术后采用Neer影像学分级进行结果判定,其中Ⅰ级和Ⅱ级为术后复发,对可能的复发因素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6~14.0岁,平均9.2岁;≤10岁组12例,>10岁组17例;股骨近端9例(31.0%),肱骨近端5例(17.2%),腓骨近端4例(13.8%),其余11例(37.9%)发生在中远端;26例(89.7%)有局部压痛表现,25例(86.2%)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8例(62.1%)有局部肿胀,15例(51.7%)有关节功能障碍,12例(41.4%)合并病理性骨折。根据Enneking分期:静止期18例(62.1%),活跃期7例(24.1%),侵袭期4例(13.8%);估算囊肿体积为3.3~172.0 cm^(3),中位数体积约为50.8 cm^(3);囊肿至骺板距离为0~85.0 mm,中位数距离为20.8 mm。所有患儿术后随访2.2~10.1年,平均3.8年。根据Neer分级标准判定,Ⅰ级和Ⅱ级共6例(20.7%),复发时间为术后2.5~20.3个月,平均12.5个月。囊肿体积>50.8 cm3组术后复发率(42.9%,6/14例)较高(P<0.05),活跃期和侵袭期术后复发率(45.5%,5/11例)较高(P<0.05),不同性别、年龄、囊肿至骺板距离、病理性骨折之间ABC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ABC易发生于四肢长骨近侧干骺端,主要以疼痛、肿胀、局部压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易合并病理性骨折。ABC囊肿体积较大、病变处于活跃期和侵袭期,术后复发
胡奇哲李贤枫张天久杨小红徐艳朋吕欣
关键词:儿童动脉瘤样骨囊肿复发
运动锻炼结合定期四肢动脉检查对中老年PWV、ABI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2年
分析运动锻炼结合定期四肢动脉检查对中老年PWA、ABI结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对55-80岁人员进行四肢动脉检查238人,根据PWV、ABI检查结果,分为非动脉硬化组142人,动脉硬化组96人,硬化组分轻,中,重三组,非硬化组日常生活中根据自己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运动量以中强度的运动为主,每周坚持五次以上,时间每40分钟以上运动量达标;硬化组则运动有不足,判定两组PWV、ABI水平变化。结果:非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PWV、ABI水平更稳定于动脉硬化组患者,提示在得到足够运动的状态下能够稳定PWV、ABI水平,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分析可见,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PWV、ABI水平更优于中度及重度组,而中度与重度组之间也有明显差异,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运动锻炼,对正常人群的进行PWV、ABI检测,可使血管壁硬度和弹性改变,因此能够通过早期的运动锻炼及定期四肢动脉检查能够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前预警[1]。
王静李芹冯新
关键词:运动锻炼中老年
CTA对外伤性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2021年
目的分析CTA对于诊断外伤性四肢动脉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外伤性四肢动脉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分析诊断结果及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70例患者包括动脉断裂42例,动脉闭塞10例,动脉狭窄7例,假性动脉瘤9例,动静脉瘘2例;其中58例术中所见与CTA结果比较显示,CTA对于动脉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对于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为72.41%(42/58);余12例未进行比较分析。结论CTA对于外伤性四肢动脉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可用于外伤患者血管损伤的筛查。
刘东胜刘慧云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外伤性四肢动脉CT血管造影
体检人员四肢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员四肢动脉硬化检测,及时发现动脉硬化的类型和硬化程度,给予对症干预,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为及时治疗和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4-10月自愿选择动脉硬化检测的体检人员3134人,应用动脉硬化检测仪进行检测。结果:血管柔软1137人(36.28%);血管轻度硬化1462人(46.65%);血管重度硬化394人(12.57%);血管狭窄63人(2.01%);血管壁钙化78人(2.49%)。年龄≤40岁的体检人员血管柔软率高于年龄>40岁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体检人员血管轻度硬化率、重度硬化率均低于年龄>40岁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硬化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动脉血管硬化及血管异常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胡洪张香兰杨雅坤
关键词:健康体检
一种四肢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四肢动脉穿刺术后压迫器,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带、压迫机构和第二固定带,压迫机构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口的壳体,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均与壳体侧壁固定连接,壳体内转动连接有调...
沈志娟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黄耀添
作品数:224被引量:1,271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静脉移植 外科手术 周围神经损伤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刘会仁
作品数:166被引量:744H指数:16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显微外科
陈杰
作品数:53被引量:295H指数:10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 髋臼骨折 骨折 疗效分析 髋臼
周晓东
作品数:605被引量:2,392H指数:2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 高频超声 超声心动图 超声引导
韩增辉
作品数:98被引量:573H指数:1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置管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