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42篇“ 围术期麻醉“的相关文章
- 围术期麻醉用药诱发癫痫样活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癫痫样活动指各种原因诱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的单组或多组肌群阵发性不自主震颤、抽搐,甚至全身强直,伴或不伴有脑电图异常。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抽搐,说明麻醉药可以诱发癫痫样活动,且其机制可能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围术期麻醉用药诱发的癫痫样活动的研究进展及可能机制进行总结。
- 冯艳陈小波
- 关键词:围术期震颤抽搐肌强直
- 优化围术期麻醉护理干预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分析优化围术期麻醉护理的具体内容、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研究患者中,根据需要划分组别,具体名称为:对照组、实验组,上述操作时工作人员可遵循电脑随机法原则,而后展开全面调查,结果 发现,两个组别筛选患者均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入院时间方面,开始于2022年1月,结束于2023年10月;在治疗阶段,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纳入的43例患者提供,优化围术期麻醉护理为另外43例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持续干预后,比较效果,对于两个组别,具体内容有:临床指标(麻醉复苏时间、患侧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护理疗效(VAS评分、Harr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谵妄、低体温、寒战、呼吸困难)。结果 (1)实验组展开分析,参与研究活动的高龄患者关于麻醉复苏时间、患侧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予以统计,相较对照组数据,实验组更短,P<0.05;(2)VAS评分比较结果中,实验组更低,P<0.05;Harris评分对比,实验组(85.64±7.23分)VS对照组(74.59±6.58分),展现出了更高水平,P<0.05;(3)髋关节手术治疗后,高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计算后,实验组(6.98%,3/43)VS对照组(23.26%,10/43),有更低表现,P<0.05。结论 和常规护理比较,优化围术期麻醉护理的应用非常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可较好地减轻自我疼痛感,同时,该类护理方案对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而言,还可缩短麻醉复苏时间、患侧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备较高安全价值、较高推广价值。
- 马秀娟
- 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率
- 剖宫产合并胎盘植入膀胱的围术期麻醉1例报道
- 2024年
- 伴随生育政策放开和剖宫产率上升,有超过两次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随着无痛人流的广泛开展,剖宫产术前有多次人流史的产妇也大量增加,研究表明患者年龄≥35岁、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1]。笔者为1例剖宫产合并胎盘植入膀胱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术前MDT会诊提供重要建议,术中失血约4000mL,在各个学科医师的共同努力下,产妇及新生儿均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赵玉斌张雪徐翠
- 关键词:胎盘植入剖宫产麻醉出血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 2024年
- 目的:总结现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逐层检索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循证数据库以及综合数据库中有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证据内容。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1日。由2名经过系统化循证方法学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整合和汇总分级。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专家共识5篇和Meta分析3篇。从术前麻醉评估、术前麻醉指导、术中麻醉管理、胃肠不良反应管理和术后疼痛管理5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形成了39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了现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最佳证据,为麻醉医护人员的实践提供了循证参考依据。临床工作中需考虑资源的可及性与措施的适宜性,选择最佳证据进行转化应用,从而促进麻醉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 郭晓睿李蕾张蓉郭丹谢彧之付强周寒梅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围术期麻醉管理循证护理
- 颈静脉球瘤切除术围术期麻醉管理8例报告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患者8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术前评估、手术治疗、麻醉管理和术后转归等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术期麻醉管理要点。结果 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29~57岁,平均(44.3±10.5)岁。所有患者均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评估,术中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及神经功能监测,平均手术时长为(8.1±1.8)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 687.5±1 557.9)ml,术中出血量大造成循环波动的患者均及时输注术野自体回收血或异体浓缩红细胞,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稳定。术毕保留经鼻气管插管返回重症监护室,选择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及时评估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结论 对于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应在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充分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加强术中体征及神经功能监测,做好术中大出血和心血管事件的预案,为手术安全和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 杨柳吴蓓曾敏张利勇彭宇明
- 关键词:颈静脉球瘤神经外科麻醉管理切除术
-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切除术围术期麻醉管理
- 2024年
-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非常罕见的梭形成纤维细胞间叶组织肿瘤,既往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每年发病率仅为1/1000000^([1])。30%~40%的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腹膜腔、腹膜后软组织或盆腔(包括内脏)^([2]),由于位置深,瘤体常巨大、血供丰富,常累及输尿管、肾脏等脏器,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术中伴随大量失血及严重低血压休克。
- 李红培刘鲲鹏王军姚兰罗成华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低血压休克间叶组织肿瘤腹膜腔腹膜后
- 艾司氯胺酮在围术期麻醉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2023年
- 艾司氯胺酮属于高亲和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抑制药,可发挥麻醉与镇痛功效,本文对艾司氯胺酮的作用机制与药理学特征,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急性镇痛、术后抗抑郁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艾司氯胺酮使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综述,以提升艾司氯胺酮在围术期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指导其临床应用。
- 田鑫宇华震
- 关键词:围术期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区域麻醉镇痛
-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主要由风湿热后遗症、先天性主动脉瓣结构异常、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等病因所致的一种瓣膜性心脏病(VHD),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是其主要形式。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国际上评估和诊断主动脉瓣狭窄最常用的方法,成人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AVA)≥3.0 cm^(2),当AVA减小至正常的1/3或更多时才会阻塞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大多数轻中度和一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日常活动时没有临床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流行病学在地区、年龄、性别和种族等方面差异较大。主动脉瓣狭窄增加了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其风险的高低取决于VHD严重程度和非心脏手术类型,而未经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围术期死亡率较高。本文对主动脉瓣狭窄诊断、分级、分类、病理机制、治疗及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等方面的进展予以综述。
- 潘四磊储勤军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非心脏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
- 糖原累积症患儿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策略
- 2023年
- 糖原累积症是一类罕见的基因突变导致糖原合成、降解或代谢调节异常的遗传病。该类患儿围术期易出现低血糖、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术后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本文根据糖原累积症患儿的特殊病理生理变化及受累器官的不同,分别对该罕见病的术前评估、术中监测、药物选择、液体管理及术后镇痛等方面作一综述,探讨糖原累积症患儿的围术期管理要点,旨在提高麻醉医师对该疾病的围术期认知,预防围术期并发症及提高临床转归。
- 王蓓朱智瑞
- 关键词:糖原累积症儿科麻醉围术期管理
- 围术期麻醉复苏护理联合保温干预应用于老年择期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围术期麻醉复苏护理联合保温干预应用于老年择期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行择期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麻醉复苏护理组(对照组)和麻醉复苏护理联合保温干预组(观察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30 min(T_(1))、手术结束时(T_(2))、手术结束后30 min时(T_(3))的体温,以及术前及苏醒期的SBP、DBP、HR生命体征。术前及术后第1天时检测患者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等应激指标水平。记录患者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统计围术期低体温、躁动、寒战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T_(1)、T_(2)、T_(3)时的体温均较T_(0)时降低,苏醒期的SBP、DBP、HR水平以及术后第1天时的Cor、AD、NE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T_(1)、T_(2)、T_(3)时的体温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苏醒期的SBP、DBP、HR水平和术后第1天时的Cor、AD、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低体温、躁动、寒战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择期行全麻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联合保温干预,能有效维持患者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并有利于提升苏醒质量和降低围术期低体温、躁动、寒战、感染的发生率。
- 李鑫支慧
- 关键词:保温干预
相关作者
- 王天龙

- 作品数:665被引量:3,548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围术期管理 老年患者 麻醉 围术期 麻醉管理
- 郭向阳

- 作品数:430被引量:3,309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麻醉管理 恶性高热 围术期 老年患者
- 黄文起

- 作品数:393被引量:3,780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肝移植 围术期 再灌注损伤 肠缺血再灌注
- 王锷

- 作品数:160被引量:751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患者 鞘内注射 麻醉 围术期管理 围术期
- 王月兰

- 作品数:115被引量:361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肺损伤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 围术期 大鼠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