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74篇“ 围生儿死亡“的相关文章
生儿死亡的母体因素和遗传学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对生儿死亡的母体因素和遗传学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和减少该病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生儿死亡的5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死亡原因进行分类及分析。结果死因分别为:母体因素116例(21.17%)、胎儿因素323例(58.94%)、胎盘脐带因素59例(10.77%)和不明原因50例(9.12%)。母体因素组中最主要的因素为子痫前期(74.13%)。123例进行遗传学分析的病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致病性/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 16例,13例WES结果异常,另有10例重型α-地中海贫血、2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和2例血红蛋白H病。结论建议对生儿死亡病例进行遗传学检测,CMA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挥着重要作用。常规定期产检,识别高危孕妇,加强监测和管理可有效降低生儿死亡发生。
王瑞霞陈敏翦薇李南陈菲陈结云武晓娟张慧敏李志华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死因遗传学因素
GM(1,1)模型在生儿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生儿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深圳市某街道2013—2019年的生儿死亡率的数据构建GM(1,1)模型,评价拟合效果。结果深圳市某街道常住人口生儿死亡率GM(1,1)模型为:Y(t+1)=-29.29426e-0.19917t+37.77426;流动人口生儿死亡率GM(1,1)模型为:Y(t+1)=-110.43433e-0.08068t+119.53433;总人口生儿死亡率GM(1,1)模型为:Y(t+1)=-41.37463e-0.18837t+50.29463。2018年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及总人口的生儿死亡率预测值分别为:1.6‰、5.28‰及2.29‰。上述三个模型后验差比值C均小于0.35,小误差概率均为P=1。结论建立的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模型拟合误差较小,GM(1,1)模型对中国生儿死亡率预测效果较好,呈逐年下降趋势。
许贤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率GM(1,1)
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生儿死亡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HD)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为提高CHD生儿存活率及改善CHD患儿结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5年广西地区CHD死亡生儿与存活生儿的基本情况,对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HD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农村户籍、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文化水平、孕妇孕期发热是CHD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和宣教、改善父母健康状况可降低CHD生儿死亡风险。
刘敏雪付春云韦萍李颖丰陆香君黄旭华何仲彪姚慧胡雪桦马刚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围生儿影响因素
2019年福建省生儿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年福建省生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福建省出生缺陷监测体系内103所医院的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的全部生儿死亡个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年共监测生儿274815例,生儿死亡1186例,生儿死亡率为4.32‰,其中死胎死产占首位,共1024例(86.3%),其次为早期新生儿死亡162例(13.7%)。生儿死亡与产妇年龄、胎数以及是否合并出生缺陷有关,产妇低龄或高龄、双胎及多胎以及合并出生缺陷可增加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581、46.431、3872.513,P<0.001)。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脐带因素、出生窒息和胎盘因素。结论出生缺陷是福建省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开展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产前筛查与诊断水平,早发现、早诊断,适时终止妊娠,降低致死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时加强生保健与产儿科协作,及时识别、处理高危妊娠,减少早产和出生窒息发生,是降低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林英英张蓉华修晓燕陈熔林丽华林娟
关键词:先天缺陷高龄产妇
265例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保障母婴安全的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018年生儿死亡病例,对生儿死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2018年生儿死亡占比率分析显示,死胎占比率为71.32%,死产占比率为2.64%,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比率为27.17%。生儿死亡原因中出生缺陷为顺位第一,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为顺位第二,早产为顺位第三。孕产妇相关因素中年龄≥35岁占16.23%,孕期产检次数<5次占33.85%,分娩孕周<36周占77.36%,为足月分娩孕周的3.42倍,生儿体质量<2500 g占72.08%,为足月分娩的2.85倍。结论临床需落实母婴安全相关制度,整合遗传性疾病筛查和宫内诊断及干预技术,尽早发现胎儿异常,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做好妊娠风险分级管理及重点孕妇的专人专案管理,尽早治疗原发病及妊娠并发症;建立多学科会诊协调机制,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意识,以降低生儿病死率,保障母婴安全。
黄志蓉刘珺
关键词:围生儿母婴安全
2010-2016年甘肃省生儿死亡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0-2016年甘肃省生儿死亡数据资料,了解甘肃省生儿死亡现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降低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甘肃省各地区上报的生儿死亡报告卡与生儿死亡监测报表。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法(EAPC)来评价生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应用χ~2检验比较各地区的生儿死亡率。结果 2010-2016年甘肃省生儿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平均死亡率为8. 08‰; 2016年甘肃省生儿死亡率为6. 63‰;生儿死亡主要发生在孕28周~、以死胎为主,低出生体质量儿居多;生儿死亡中,尸检率低,死亡地点多在医院,占比达78. 88%;家长认为病情不重是未治疗或未就医的主要原因;生儿死亡前7位死因顺位依次是早产儿或低出生体质量、先天畸形、出生窒息、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肺透膜病、脐带异常。结论甘肃省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甘肃省生儿死亡率,应加强孕期保健,完善生保健系统,预防早产及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依旧是降低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牛晓红郭金仙邱伟涛李静黄奎奎曹永文丁丽玮杨兰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率死因构成
2013-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生儿死亡现况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松江区生儿死亡现况,了解生儿死亡原因,为降低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松江区生儿死亡病例323例,同时根据评审结果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5年间共出生生儿82 421例,生儿死亡病例323例(3. 92‰);生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189例(58. 51%),7d内新生儿死亡134例(41. 49%);生儿死亡病例中高龄产妇55例(17. 03%);非首次分娩172例(53. 25%);胎龄<37周241例(74. 61%);男性178例(55. 11%),女性145例(44. 89%)。生儿死亡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严重畸形68例(21. 05%),原因不明54例(16. 72%),脐带因素44例(13. 62%),胎儿窘迫24例(7. 43%),早产儿23例(7. 12%)。结论加强孕产妇管理,重视产前检查及产前诊断,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着重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监护和管理,对控制胎儿畸形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改善生儿转归有着重要意义。
陈伟杨青王芳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率预防措施
孕产妇系统保健后对生儿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孕产妇系统保健后对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普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孕产妇共7189例参与本研究,对其个人资料信息进行回顾分析,以孕产妇户籍所在地为分组参考标准,将其分成A组(n=3600,户籍为流动孕产妇)和B组(n=3598,户籍为常住孕产妇),对比分析不同组别孕产妇的系统保健管理率和生儿死亡率等指标。结果:2015年、2016年和2017年3年B组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更优。结论:对孕产妇要进行系统保健管理,特别是对于当地流动户籍孕产妇,加强对其管理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安全分娩,有利于降低生儿死亡率。
林华慈
关键词:围生儿孕产妇妇幼保健围生儿死亡率
227例生儿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统计分析227例生儿死亡及评审资料,探讨降低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227例生儿死亡个案和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生儿死亡总数227例,生儿平均死亡率为7.35‰,9年间生儿死亡率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2)孕产妇年龄<25岁及>35岁时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随着胎儿孕周、体质量增加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3)生儿死因前三位分别是先天畸形(17.62%)、妊娠合并症(10.57%)、脐带因素(10.13%)。(4)生儿死亡评审结论中可避免死亡为133例(58.60%),不可避免死亡为94例(41.40%),表明降低生儿死亡率仍有较大的空间。结论:加强公众健康宣教,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尽早发现胎儿发育畸形并及时终止妊娠;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做好妊娠风险评估、高危专案管理;继续规范进行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工作、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落实各项干预措施,是降低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罗云玲朱丹玲马健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率
温岭市2012-2016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温岭市生儿死亡情况,探讨生儿死亡原因,降低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岭市2012-2016年各级医院上报的《浙江省生儿死亡个案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温岭市生儿共103 496例,生儿死亡共计754例,生儿死亡率平均为7.29‰,其中死胎、死产共计538例,占71.35%,7 d内死亡216例,占28.6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做好高危孕产妇管理,尤其需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医院应加大力度提高产科与新生儿科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期有效降低生儿死亡率。
高昕
关键词:围生儿死亡干预措施

相关作者

杨慧霞
作品数:1,140被引量:13,515H指数:6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
易桂英
作品数:20被引量:20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围生儿 抗磷脂抗体 炎症 继发性不孕症 金刚藤胶囊
谭卫强
作品数:40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柳州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剖宫产 产后出血 短P-R间期 妊娠中晚期心电图 剖腹产
张为远
作品数:473被引量:6,529H指数:3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研究主题:子痫前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儿 妊娠并发症 孕妇
马玉燕
作品数:170被引量:1,550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妊娠 子痫前期 胎儿 妊娠合并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