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47篇“ 国民党政权“的相关文章
用恶性通胀榨取最后的财富 金圆券:国民党政权覆灭的重要败因
2024年
1948年6月22日晚6时许,蒋介石在西安王曲的常宁行宫中,开始了他的祈祷。常宁宫坐落于今天的西安市郊,毗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环境清幽。蒋介石在豫东战役如火如荼之际莅临此处,本想“偷得浮生半日闲”:6月17日开封战事爆发后,蒋介石判断失误,以为解放军强攻难以为继,竟然要求邱清泉兵团与孙元良兵团夹击解放军时“开进不可过早”,以免打草惊蛇。
刘志斌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豫东战役金圆券行宫
反主为客:1928年京津易帜、国民党政权与北平社会被引量:1
2023年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北京地方士绅等各方努力下,新旧政权基本实现平稳过渡,国民党在北京的统治正式确立。不过,这一过程仍牵扯出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几条矛盾暗线,预示之后的局面不会太平。北京延续数百年的国都身份被剥离,对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心理等诸多层面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面对此次变局,旧都各类人群有观望,有淡然处之,更有投机奔走。国民党政权原本致力于实现北京的“革命化”,然而不久之后却上演革命的“北京化”,彰显出这场“统一”的限度以及北京城强大的历史惯性与同化能力。
王建伟
关键词:阎锡山
1938—1948年国民党政权二把手考论
2021年
1938年12月,汪精卫出走降日,国民党政权一时之间失去了明确的二把手。这时,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何应钦以自己国民党元老的资历、隆盛的声望、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雄厚军权,隐隐占据了二把手的席位。抗战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前景的逐渐明朗,国内抗日战争压力减轻,蒋介石开始将何应钦的权力消解并转移至爱将陈诚。与此同时,为顺应即将到来的和平重建的需要,长于财经、外交的外交部部长宋子文以兼代行政院院长一职归国理政,并旋即转正,成为新的政权二把手。最后,全面内战爆发,奉行“无问政军”的宋子文沦为国军“粮草官”。由蒋介石一手扶持的陈诚则以稍前军事委员会撤销为契机,成为国民党政权新的二把手。
张箭李重扬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二把手何应钦
国民党政权一次失败的军事制度转型--简评陈佑慎《“国防部”:筹建与早期运作(1946~1950)》
2021年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国民党所掌握的武装力量,要远远强于中国共产党。然而短短三年多的时间,攻守之势大异。国民党从内地溃败的诸多原因中,军事失利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国民党在抗战后实行了一次军事制度转型,以美国式的“国防部”制度取代军事委员会制度。蒋介石曾经慨叹:“此次之失败最大原因,乃在于新制度未能适合现在之国情与需要,而且并未成熟与确立,而旧制度先已放弃崩溃。”①蒋介石此处所言的新制度,指的就是仿效美国而行的“国防部”制度。因此,欲明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如何组织与运作,无法回避“国防部”这一军事中枢。遗憾的是,学界对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国防部”的研究还很薄弱。
郭洋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国民政府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基于1926-1927年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三次解释
2019年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先后在广州和武汉建立起与北洋政府对峙的局部政权——广州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从1926年2月至1927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七、八次全会先后对中国革命的若干问题做出了三个决议。在这些决议中,共产国际高度评价了与北洋政府相对抗的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肯定其是“国民党左派的政府”“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政府”,具有反帝的革命性,是中国“未来的国内革命民主建设的典范”。共产国际还把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看作引领中国革命走向非资本主义发展前途的过渡形式。事实证明,共产国际对广州和武汉国民政府性质的判断过于乐观和积极,是一种误判。这种误判的出现与当时国共党内合作的大背景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与苏联的利益诉求、联共(布)党内斗争,以及列宁民族和殖民地学说的某些失误有着一定的关系。
杨旸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共产国际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乡村的运动型治理探析被引量:2
2019年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权尝试通过发动一系列运动对乡村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形成了当今学者所谓的"运动型治理模式"。而国民党政权党员干部缺乏革命精神与动力,党的组织尤其是地方和基层组织涣散无力,党政体制不合理,缺乏实施运动型治理所需要的制度与组织条件。治理目标的超前与治理模式的滞后导致了国民党治理乡村的失败与乡村改造的破产。
王兆刚
关键词:乡村
生活奢靡 赏罚不明 党权低落 从官员日记看国民党政权之败亡
2018年
1945年8月15日,中国的抗战以日本投降宣告结束。但是,本该享受胜利者荣耀的南京国民政府却迅速崩溃。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讲话时解释说:'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其实,不仅是普通民众,就连国民党高层的许多有识之士都表达了对当局的失望和不满.
黄金生胡博
关键词:国民党政权行政院
国民党政权塑造正统地位的途径分析——以1943年为核心的考察
2018年
1943年的进献九鼎事件与《中国之命运》的刊发,前后间隔不过一个月。前者被视作国民党中组部部长朱家骅等人阿谀主上的行为,后者被视作"为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作的思想准备和舆论动员,是蒋介石欲挑起新内战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撰写九鼎铭辞不仅使顾颉刚在当时遭受讥讽,而且日后也使其背负政治罪行。(1)其实,二者同为当时国民党政权树立正统地位的举措,不宜仅从所谓阿谀主上,歌功颂德和挑起内战的角度进行简单的评判。
王振兴
关键词:国民党正统性
从“抗日志士”到“半山”群体:赴陆台籍人士与国民党政权之互动关系研究(1927-1949)
日据时期,出于对日本殖民当局统治的不满和对中国革命的向往,一批台籍人士离开台湾,通过种种方式前往大陆。他们中的一些人加入到国民党政权,投身中国的建设事业,同时也继续开展反日斗争。抗战爆发后,赴陆台籍人士以“抗日志士”的身...
俞健奇
关键词:台湾光复
文献传递
1930年代国民党政权对读经的倡导及社会反响
国民党建立南京政权之后,对于孔子及儒家学说经历了由“反对祀孔读经”到“提倡尊孔读经”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有其文化背景和时代原因。儒学问题自清末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争论的核心位置。自清末开始,儒学便开始遭到批判...
王林怡
关键词:国民政府尊孔读经社会反响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刘景岚
作品数:30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国民党政权 民国时期 历史必然性 九一八事变 台湾政治转型
张凤山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主题:民进党 台独势力 国民党政权 台湾民众 国民党
贾维
作品数:10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三青团 三民主义青年团 国民党政权 党团关系 青年组织
才家瑞
作品数:10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日据时期 国民党政权 台湾人民 国家认同 抗日政权
陈永祥
作品数:61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抗战时期 邓小平 女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