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81篇“ 国际环境“的相关文章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如何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中国本土特色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乃是当前中国环境法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年以来SSCI收录的2833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力求全方位解析国际环境法学研究的热点议题与最新进展。研究发现:(1)近年来国际环境法学研究文献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相关研究成果亦在逐步增长,但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文献尚不多见。(2)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环境政策与法律、国际环境协定与全球环境保护、环境要素与环境保护行为、环境权利与环境正义、清洁能源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个方面。这表明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指引下,环境保护领域各类法律议题已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3)未来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应综合运用规范分析、计量分析及实证分析等方法,不断丰富研究范式;逐步拓宽研究视野,拉伸环境法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加强对环境正义、环境权利等基础性学理问题的探讨,厚植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本土特色。
彭中遥
关键词:国际环境法学可视化工具SSCI
国际环境领域的软法治理
2024年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环境领域的治理离不开国际合作,在法律领域如何加强国际环境治理是人类面临的必修课题。在国际环境领域中,软法是一种重要的造法机制,软法治理已经在国际环境领域得以实施。从环境领域开始进行国际合作时,国际环境软法就以国际组织决议、宣言、行动计划等形式存在。在国际环境条约、协定等硬法中,也存在软法性因素。国际社会的治理环境和硬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软法治理适应治理现状,软法的示范作用和补充作用也体现此种治理方式的优越性。在当前国际环境领域出现诸多软法治理现象的情况下,我国也应当积极应对,以在国际合作中促进环境保护,谋求人类共同生存。我国首先应当明确国际环境软法的实施方式,其次也要协调国际环境软法和硬法的关系,发挥硬法和软法的作用。
陈镜桐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国际环境派生利益探析
2024年
国际环境利益公平分配是国际环境正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构成其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以碳排放公平分配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环境利益分配范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治理的时代要求,以环境安全技术惠益分享为特征的国际环境派生利益分享应成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利益,以应对气候治理的时代之需。国际社会目前高度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法,其平衡、和谐的意蕴与气候之治相契合,正在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治理提供中国的和谐智慧。分析国际环境正义语境下环境安全技术的合理分享,可拓宽国际环境利益公平分配的广度和深度,进而设计国际环境派生利益合理分享的基本路径和方案。
陈建清俞国锋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环境法中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理论探析
2024年
在传统主体理念的背景下,国际环境法的主体仅限于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但随着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当今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固有的主体论受到很大冲击。在系统总结和概括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这两种非国家参与者在国际环境法领域现有地位、局限性与理论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应有限地承认其主体地位。这不仅符合法律主体扩大化的法理趋势与国际环境法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也具有发扬全球环境治理模式、顺应市民社会发展和人权保护潮流、肯认非国家参与者实际作用的现实意义。因此,应通过灵活的定义选择、构建地位不平等的多元法律主体谱系、创设特殊主体资格承认的具体条件等路径,打造有限承认非国家参与者主体地位的具体模式,适当扩充现有国际环境法主体范围,使非国家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彰显。
胡思源
关键词:国际环境法非政府组织
加快制定“国家公园法”为国际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访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
2024年
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决策部署、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国家公园法”(“自然保护地法”)纳入立法规划。为更好地了解“国家公园法”推进情况,本刊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吕忠梅。
罗敏刘伟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景观
塑造有利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环境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过来,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展起来、已深度卷人国际政治与经济体系的全球大国,中国在推进其未来现代化目标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环境的影响。
李开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污染水排海的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研究
尽管核能利用为全球带来了显著的利益,但核事故,例如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和2011年日本福岛的核事故,也并非是偶然的。这些事件深刻提示了人们,我们应该更加高效地使用核能,而不是让其产生毁灭性的影响。2023年8月24日,...
张一旋
关键词:环境问题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的华电国际环境绩效评价研究
李鹏博
国际环境演化新特征、影响与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对策建议
2024年
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理论界和实践中已有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对其主要领域和特征的本质及其影响分析不透,由此可能导致对战略机遇和挑战把握及应对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对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不确定性的超长期性、超强度性和超常规性本质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其可能的影响,进而对中国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黄建忠梁媛媛
关键词:国际环境
我国制造业外循环国际环境问题研究
2024年
自2010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世界工厂”,制造业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世界科技变革正在不断加速,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局部冲突愈演愈烈等问题,使得世界进入了一个快速运动和革命的新时期。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风险期和挑战期,面对个别外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围剿逐步升级,我国依然要坚定对外开放的态度,完善外循环服务内循环的经济发展理念,借力RECP建立供应链外循环平衡发展新模式,抓住机遇加强对制造业供应链的风险预测,利用数字经济消除制造业供应链外循环阻点,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制造业。
巴殿君刘力源
关键词:制造业外循环国际环境供应链

相关作者

王缉思
作品数:131被引量:799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研究主题:美国外交 世界政治 美国对华政策 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
张蕴岭
作品数:330被引量:1,23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特朗普 中日关系 经济发展 相处之道
王东
作品数:154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全球经济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全球股市 贸易保护主义
张平
作品数:99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研究主题:国际金融危机 国务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 经济社会发展 宏观调控
卢中原
作品数:154被引量:472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国际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经济转型 经济发展方式